-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健康保健服务体系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口老龄化对健康保健服务体系的挑战主要体现医疗、康复和照护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亟须加强医养结合的实践探索和政策设计,建设医疗、照护与环境相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我国健康保健服务体系的影响,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与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出生队列研究在儿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发展潜力,儿科疾病预防和控制是保障儿童福祉的公共卫生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生队列为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和致病因素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源,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可能。现对出生队列在儿科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意义进行述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紧密型医联体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作者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牵头构建的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实践,并分析其运行效果。通过强化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医院感染等业务管理,加强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等资源下沉,慢性病药物延伸至基层,强化医护人员培训,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探索集约化发展,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医联体同时面临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政策壁垒,建议完善资源投入、医保付费、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等各项配套及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优势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做好医防融合等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市级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支撑,完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作者围绕应急科研管理要素,实施资源集中和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医院的应急科研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科技防疫工作,提升临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病毒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关报道表明该类病毒导致输血传播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 TTD)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在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病毒RNA,因此,尚无证据完全排除其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本文结合CoV特征、经血液传播途径的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对CoV与TTD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总结了采供血机构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现状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保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2019-nCoV的输血传播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指数。方法:利用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形成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由人居环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护理养老和保障体系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标体系。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73~0.346,其中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346和0.325,护理养老权重最小(0.073)。所有二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综合权重范围为0.011~0.162。所有指标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例为0.021,一致性检验合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12月26日,来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专业期刊、学会的38名专家就“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策略与实施路径”深入研讨,提出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的专家建议:(1)完善医防协同投入保障机制;(2)落实医防协同资源共享机制;(3)健全医防协同分工协作机制;(4)改革医防协同人才培养机制;(5)创新医防协同医保筹资支付机制;(6)建立医防协同绩效考核机制。同时提出了13点具体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带来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给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复威胁及其潜在次生危害,建立体系完整、紧密协作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健康管理学科需更加专注于健康、亚健康、疾病各类人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着眼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采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采取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管工作的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健康管理在后疫情时代新的“三个转变”,从而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