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利水类经方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以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为核心病机,属危急重症的一种,可合用"温阳利水"类经方直中病机.Ⅳ型CRS急性发作时水湿之邪较重,据张仲景分三焦论治的祛邪之法,水停上焦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黄芪或参类振奋心肺阳气;出现肺水肿、心包积液时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葶苈子丸,补泻同施;水停中焦选厚朴温中汤,治疗重在梳理气机,根据气机阻滞部位灵活加减以行气利水;水停下焦,心衰较重时选真武汤;若三焦水湿并重可三方合用.辨治过程中需根据疾病病机演变灵活化裁.阳虚水停可致瘀血内生,活血化瘀法需贯穿疾病始终.见阳虚甚浮阳上扰之象需与阴虚火旺之证鉴别.峻药利水后易损耗气阴,善后调护时需重视调补气阴以扶正固元.本文从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探讨温阳利水类经方治疗Ⅳ型CRS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阮诗玮辨治阴虚湿热型肾系疾病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4/8/17
阮诗玮教授认为辨阴虚湿热证需分别从阴虚证和湿热证入手.阴虚证的成因多有素体阴亏、久病伤阴和药物伤阴三种情况,湿热证的成因则需区分外感湿热与内伤湿热,阴虚湿热证需将阴虚证和湿热证二者结合,综合定性.在肾系疾病的论治中,总结阮诗玮教授对于慢肾衰、水肿、淋证和癃闭四类疾病阴虚湿热证的诊治经验、用药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任征从"瘀"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属中医学"暴盲"的范畴,病因复杂,是常见的可致盲的视网膜血管疾病.RVO容易反复出血、水肿,严重影响视功能.由于目前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故疾病预后疗效不一.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之处,可缩短病程、促进水肿消退、提升视功能.任征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认为RVO应责之于"瘀",提出对其治疗应以"通"为原则.故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和痰湿瘀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论治,获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附临床医案说明,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孙鲁英教授"五脏平衡法"在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糖尿病肾病(DN)属中医学消渴肾病范畴,晚期常伴有肾脏结构改变,治疗棘手.孙鲁英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吕仁和学术思想的同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针对DN中晚期复杂多变、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提出"五脏平衡法"指导治疗,认为DN是以肾脏病变为中心的五脏失衡,多体现在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脾肾两虚、心肾阳虚等方面,表现为阴虚火旺、糖毒内生、气化封藏固摄失常,出现水肿、喘憋等症状,并伴有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下降及炎症状态,治疗时应兼顾五脏,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本文通过总结孙鲁英教授"五脏平衡"理论指导下的DN的病机及临床用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名中医张炳厚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张炳厚认为肾为阴络,亦为血脏.CKD早期即存在肾络受损,肾虚为CKD瘀血之本,肾气虚则血液不行,肾阳虚则阴络不温,肾阴虚则火灼阴络.CKD瘀血的表现繁杂,可分为有形瘀血与无形瘀血,面色黧黑、水肿、视物模糊、肌肤甲错等为有形瘀血征象,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则提示为无形瘀血.张炳厚认为,血瘀证在CKD中极为常见.瘀血可生热、痰、湿、水、浊毒、风等实邪,诸邪亦可促进瘀血产生,加速CKD进展,瘀血日久治疗难度愈大,预后愈差.因此治瘀之要在于补虚化瘀,生新血以祛瘀血;泄浊排毒,给瘀血以出路;以通为用,巧用藤类与虫蚁药以搜伏风、通结络;对于合并出血者应化瘀止血.在选用活血药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分层论治,早期宜和血活血、中期宜破血逐瘀、晚期宜养血活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对156例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患者中医证型及方药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通过对葡萄膜炎黄斑水肿(UME)的常见中医证型及方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门诊及住院UME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根据病历中记录及中医常见证型分类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对方剂中每味中药的功效进行归类,将各类中药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1)共得出中医证型9种,排名前5位依次为脾肾阳虚型、肝胆火炽型、肝经风热型、阴虚火旺型、肝郁气滞型.(2)涉及到的中药共有83味,总频次1,335次,前5位的中药有黄芪、茯苓、甘草、薏苡仁、泽泻.高频药物主要功效构成,排名前5类依次为健脾利水类、益气健脾类、温补肾阳类、疏风清热类、益气养血类.(3)根据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经典方剂依次为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丸.结论 UME中医证型与其所处不同时期和诱发类型有关,临床以脾肾阳虚、肝胆火炽等证型常见,而痰瘀互结、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常作为兼证出现.用药上以温阳健脾利水、清热泻火、祛湿滋阴等药物为主,此外也应兼顾气血不足、痰瘀、气滞等兼症的辨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基于益气养阴法探讨参麦注射液调控肠道菌群-TMAO-炎症轴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思路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中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归属于"胸痹""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气虚证、阴虚证贯穿CHF缓解阶段的始终,气阴两虚证为常见证型,益气养阴法为治疗CHF的重要方法之一.CHF的病情进展中,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变与炎症标志物相关,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是炎症反应的关键调控因子,肠道菌群-TMAO-炎症轴可能是CHF发病的关键病理机制.因此,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基础,提出参麦注射液通过益气养阴法调控肠道菌群-TMAO-炎症轴,进而改善CHF心功能的研究假说.将中医学与微生态学相结合,对于阐释益气养阴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揭示益气养阴法的作用机制,以分子生物学语言描述"益气养阴"这一中医药治法,为益气养阴法防治CHF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张喜奎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水肿一病,多由火气衰微,三焦阳气不化,水道不通所致,而肾性水肿以阴阳失衡为本,水湿、痰饮、热毒、溺浊、瘀血等实邪贯穿疾病始终.张喜奎教授善从六经辨治该病.风束太阳,表气郁闭证,治以解表通阳,利水消肿,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风束太阳,湿阻膀胱证,治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予五苓散去桂枝合八正散加减.邪阻少阳,三焦不利证,治以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方拟柴苓汤加减.太阴脾虚,气虚水停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行气利水,阳虚者可拟实脾饮加减,气虚者可拟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治疗.少阴寒化,命门火衰证,治以温阳益火,利水消肿,方拟真武汤加减.少阴热化,阴虚水结证,治以滋阴降火,利水消肿,方拟猪苓汤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扶阳不忘护阴,久病不忘化瘀,利湿贯穿始终.临证根据患者正虚与邪实的程度,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肝硬化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散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因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多属于中医学的“癥积”范畴;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腹水者则属于“鼓胀”范畴;其他还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中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机是正虚邪恋,气虚血瘀为本,湿毒热邪稽留为标;肝阴虚、湿热之邪及血脉瘀阻为肝硬化共有的3个基本因素.根据本病气虚血瘀的基本特点,治疗时宜虚中求实、补泻兼施,以益气化瘀为基本治法.本文根据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肝硬化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调研的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证候频数分布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近10年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中医临床研究常见的病、证(含证型、证素)和证候频数分布情况,为中医的术语标准化建设及中医诊断规则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2007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经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名称规范化及证素拆解后,统计其频数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9730篇.按照降序统计,中医临床研究常见中医病名依次为胸痹、水肿、眩晕等;西医病名依次为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医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等;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等;中医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中医证候依次为脉细、苔白、脉弦等.结论 中医临床证型以复杂证型多见,单一证型较少;《证素辨证学》所列证素能较好地覆盖中医临床研究,而证素辨证能避开中医证型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对中医临床辨证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中医临床辨证多会诊察舌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