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压监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TTM)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1~5 d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6)和对照组( n=46)。观察组患者行ICP实时监测联合TTM(使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 ℃)等多模态监测的神经重症综合治疗管理,对照组患者行单纯ICP实时监测,2组患者ICP监测时间均为5~7 d,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依据ICP的实时变化趋势采取阶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同时间ICP、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预后的差异。 结果:监测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ICP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第1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ICP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寒战、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较高,血压不稳、脑心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脑疝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低、细化型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较高,预后良好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出血转化、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P监测联合TTM能降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停用氯己定漱口液并实施集束化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氯己定漱口液已被广泛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以预防与感染有关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infection-related ventilator-associated complication,IVAC),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此,加拿大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阶梯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明确停用氯己定漱口液并实施集束化口腔护理是否会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该研究在加拿大多伦多的6个ICU中进行,采用阶梯式楔形设计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控制期和干预期治疗。各个ICU中心根据分组后确定的治疗计划表实施相应治疗,控制期组所有患者都使用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期组所有患者都完全停用氯己定漱口液并实施集束化口腔护理;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主要评价指标是患者的ICU病死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IVAC、口腔疼痛和口腔健康功能障碍等。结果显示:该研究共招募了3 260例患者,其中控制期1 560例,干预期1 700例。干预期与控制期患者ICU病死率分别为23.5%(399/1 700)和21.2%(330/1 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为1.13,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0.82~1.54, P=0.46〕。两组患者的IVAC发生率、存活患者的拔管时间和口腔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及95% CI分别为1.06(0.44~2.57)、1.03(0.85~1.23)、0.62(0.34~1.10),均 P>0.05〕;然而,干预期患者口腔健康功能障碍评分较控制期明显改善(差值为-0.96,95% CI为-1.75~-0.17, P=0.02)。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没有观察到停用氯己定漱口液并实施集束化口腔护理对患者ICU病死率、IVAC、口腔疼痛或拔管时间的益处,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96例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速病人自控镇痛智能化临床应用研究的进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麻醉与镇痛的发展,从华陀时期开始算起,已经有1 800多年的历史。西方则是1846年10月16日,Dr.Morton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圆型阶梯教室首次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成功,拉开了现代麻醉科学发展的序幕,标志着手术摆脱了恐惧、科学战胜了疼痛、病人得到了尊严,标志着现代麻醉科学的开始。疼痛是一种自我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大,疼痛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谁都怕痛,尤其是创伤性手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增高的情况下,疼痛更加明显。在现代麻醉学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急性疼痛治疗——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也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进展性主动脉源性脑栓塞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同时也是脑栓塞重要栓子的来源。受关注相对较多的是复杂主动脉斑块(CAP),即厚度≥4 mm、存在溃疡或活动血栓的斑块。然而目前临床上对CAP相关的脑栓塞临床表现认识尚不充分。文中报道1例大型CAP导致的以反应迟钝、幻听和饮水呛咳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形式呈阶梯样多症状叠加进展的急性主动脉源性脑栓塞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以利于增进临床医生对CAP相关脑栓塞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重度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在阶梯治疗过程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 1)改变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性。 方法:入选160例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15版)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每3个月测定1次患者的FeNO数值,完成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持续1年。结果:160例患者经规范治疗,ACQ评分逐渐降低,FeNO数值下降,FEV 1改变率下降,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FEV 1改变率的动态改变呈正相关,可作为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受者因尿毒症接受肾移植术,手术顺利,供肾来自脑死亡后器官捐献。受者于术后1个月余,自觉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自行缓解。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部黏膜病变性质待定。病理检查及PAS染色最终证实为毛霉菌。结果:明确病情后,减少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用量,必要时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泊沙康唑,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继发胸闷、发热、活动后气促,诊断为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予以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菌治疗,降阶梯给药,最终于住院后45 d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罕见,应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寻求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同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注意抗感染治疗导致的二重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和基于免疫监测的免疫抑制剂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传统的阶梯治疗是一种"Treat to failure"的治疗策略。经过治疗理念的发展和变迁,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应该由"Treat to failure"转为追求"Treat to Success"的治疗策略。其中,治疗成功更全面的定义应为通过早期/起始联合治疗达到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心肾并发症综合管理,和更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实现追求治疗成功策略,或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目标,应更早地使用更积极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减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进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为新型口服降糖药,除降糖外,还具有确切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最终临床结局。二甲双胍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基础降糖药。SGLT2i联合二甲双胍可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更有助于维持血糖控制,同时还可以带来多重代谢获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糖尿病临床结局,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方案。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具备两种药物的治疗优势,可进一步简化治疗,具有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方便性、降低治疗费用等优势,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了让临床医生对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有更全面的认识,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制定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阶梯化和精准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几乎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虽然这类骨折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大,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腰背部疼痛、肺功能减退、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行动不便等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在骨质疏松症和OTLF方面已经制定了不少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但对于OTLF的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此,笔者通过总结OTLF的治疗进展,从治疗方式和手术方案选择两个方面提出OTLF阶梯化治疗的观点。同时提出精准化治疗的观点,包括精确诊断、精确治疗和术中数字化辅助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Weill-Marchesan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17岁,汉族,因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双眼眼压升高,于2021年2月23日至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史:患者双眼近视6年,且度数进行性加深;余全身各系统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父母系近亲结婚(表兄妹)。患者一般体格检查:身高158 cm,体质量55 kg;手指、脚趾及关节均无异常。眼部专科检查:(1)视力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矫正后视力-19.00 DS/-0.50 DC×90°→0.5 -;左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矫正后视力-21.00 DS/-0.75 DC×30°→0.2 -。(2)眼压 右眼眼压39 mmHg,左眼41 mmHg(1 mmHg=0.133 kPa)。使用降眼压药物后,右眼眼压20.7 mmHg,左眼16.2 mmHg。(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双眼结膜轻度混合充血;双眼角膜透明;双眼中央前房深约2 CT,周边前房深约1/3 CT;双眼虹膜震颤;双眼均瞳孔圆,直径约为3.0 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晶状体透明(图1A)。扩瞳后双眼晶状体近球形,均可见整个晶状体赤道部及360°悬韧带,右眼晶状体直径7.6 mm,左眼7.8 mm(图1B)。(4)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色淡红,右眼C/D约为0.4,左眼约为0.7。(5)前房角镜检查 静态下双眼各象限均关闭;动态下右眼上方及下方N2,余N4,左眼鼻侧N2,下方N3,余N4。(6)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双眼前房浅,右眼前房中轴深度为1.68 mm,左眼为2.03 mm;双眼周边房角关闭,悬韧带细长过伸,睫状体似发育不良(图2)。(7)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700)检查 眼轴右眼23.95 mm,左眼24.38 mm;前房深度右眼1.92 mm,左眼2.28 mm;晶状体厚度右眼4.43 mm,左眼4.55 mm;角膜直径右眼12.6 mm,左眼12.7 mm。(8)角膜内皮镜检查 角膜厚度右眼527 μm,左眼518 μ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2 766个/mm 2,左眼2 603个/mm 2;(9)中心24°视野检查 右眼鼻侧视野缺损伴阶梯,左眼管状视野(图3);(10)视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agraphy,OCT)检查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右眼67 μm,左眼56 μm。全身血液生化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双眼球形晶状体;继发性青光眼。双眼先后行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三攀式人工晶状体巩膜悬吊+房角分离术;人工晶状体右眼预留-1.76 D,左眼预留-0.73 D;术中OCT监测下见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晶状体呈球形(图4)。术后1周内发生双眼一过性眼压升高,临时采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降眼压治疗。术后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右眼眼压13 mmHg,左眼12 mmHg;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9,左眼0.7;双眼前房深度均正常,人工晶状体居中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