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固定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的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6—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正畸矫正的12例成年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成人固定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共提炼出3个核心主题和7个亚主题,分别为面对正畸治疗的多重心理感受(积极心理感受、消极心理感受)、正畸治疗的阻碍因素(家人的不支持、就医复诊受阻)、自我管理行为存在差异(积极的自我管理、消极的自我管理、行为阶段性改变)。结论:成人固定正畸患者存在消极心理感受、就医复诊受阻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对患者整个治疗阶段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动态评估,并联合信息化平台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认知行为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NSCLC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从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中随机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另从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52例纳入研究组,提供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观察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简化版青光眼患者用药自我效能量表(Glaucoma Medication Self-Efficacy Scale,GMSES)中用药依从性的自我效能、用药不良反应应对的自我效能、滴眼液用药技术的自我效能评分、量表总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Ⅱ,HPLP-Ⅱ)中运动锻炼、营养、健康责任、自我实现、压力管理、人际关系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用药自我效能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1 d,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用药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虚拟现实训练对养老机构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养老机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养老机构SCD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2组患者均给予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和养老机构常规养老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训练干预,VR训练包括八段锦、变魔术、鸟儿飞翔、超市购物、引力球、健身房共6项,每周3次,每次共训练45 min,连续训练6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主观认知下降量表(SCD-Q)、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AFT)和连线测验A-B(TMT A-B)]和功能性体适能评估[包括8英尺起立行走测试(8UG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AC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CST)、双手背勾测试(BST)、坐椅前伸试验(CSRT)和2 min踏步试验(2MS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CD-Q、MoCA、RBMT-Ⅱ、DSST、TMT-A和TMT-B测试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上述认知功能评定指标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8UGT、30sACT、30sCST、CSRT和2MST测试结果分别为(6.70±1.87)s、(19.23±5.02)次、(18.21±4.36)次、(-0.21±2.48)cm、(103.75±6.38)次,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上述功能性体适能评定指标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养老机构SC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适用于养老机构内推广、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互联网+知信行"模式在早产儿母亲认知行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知信行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了解早产儿母亲对家庭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互联网平台采用自设问卷对90名早产儿母亲在入院时、出院时、矫正胎龄40 w时进行三次问卷调查,将知信行管理模式贯穿于其中,其重要内容为早产儿的相关护理知识、母亲照护的信念及照护的行动。结果:本调查90名母亲对照护知识知晓率;体格发育;再入院率/复诊率;母亲满意度;母亲希望获得照护知识的来源。结论:早产儿母亲在入院时对照护知识知晓率相对低,专科护士应针对不同亚型早产儿采用知信行模式对母亲进行阶段性的健康教育,通过互联网智能提醒系统不断提醒母亲学习护理知识,加强母亲信念的培养,最终通过母亲有效的护理行为提高了照护能力,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增加了复诊率,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阶段性认知行为在乳腺癌日间病房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在乳腺癌(BC)日间病房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月 31 日收治的 184 例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9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认知行为;比较两组认知功能[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自我效能[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结果:干预5 个月后,两组FACT-Cog中认知功能、纠正认知障碍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5 个月后,两组SUPPH中正面态度、自我减压及自我决策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可改善BC日间病房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自我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整合式心理干预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与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分析积极的情绪、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幸福模式(PERMA)整合式心理干预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2022 年 6 月医院行肺癌化疗的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PERMA模式整合式心理干预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情绪状况.结果 基于PERMA模式整合式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行为、认知、躯体及情感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认知、躯体及情感疲乏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乐观、力量、坚韧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RMA模式整合式心理干预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能够降低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行常规化疗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采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其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认知状态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影响患者认知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80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在本研究中,34例(42. 50% )患者术后认知水平差,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疼痛、外观变化和性生活质量为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认知水平差存在的重要因素.结论 全子宫切患者术后认知水平差的重要原因为疼痛、形体改变及性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在术前评估患者认知水平,并针对性地拟定健康宣教及行为和心理支持策略,且应注意患者心理变化,为避免阶段性受环境影响,组织病友交流会,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奥氮平氟西汀结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抑郁症也叫抑郁障碍, 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精神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明显且持久的心境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1]. 据统计,抑郁症患者有15%因自杀死亡,因此抑郁症治疗方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单独使用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奥氮平、氟西汀结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