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全科医学理念践行全科医疗——世界家庭医生组织2018首尔宣言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第22届会议于2018年10月17—2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其间召开的家庭医生会议重申了全球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承诺的重要性——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的《阿斯塔纳宣言》中所表达的一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阿拉木图宣言》到《阿斯塔纳宣言》:全科医学发展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重中之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2018-10-25召开的全球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WHO)19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该宣言重申了《阿拉木图宣言》,并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出了行动方向.《阿拉木图宣言》和《阿斯塔纳宣言》的核心思想均为公正、公平、团结,均明确指出人人健康是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并认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全科医学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人健康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的初级卫生保健开展现状,结合《阿斯塔纳宣言》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发展全科医学的做法,以期为全科医学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尔宣言》解读:行重于言,但始于言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在2018年举行的全球会议上发布了《首尔宣言》.本文简要介绍《首尔宣言》的内容及发布原因,并对其以及类似的倡导性声明的制定依据进行评价,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为纪念《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而一致通过的《阿斯塔纳宣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斯塔纳宣言》与中国的预防医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此时签署了《阿斯塔纳宣言》.从人人享有健康到全民健康覆盖,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类健康理想的关键途径,预防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核心内容.中国曾经为世界各国的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服务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系统发展和制度建设、卫生服务提供系统,以及全社会遇到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回顾中国40年来预防医学服务发展的基础上,从初级、二级和三级预防的角度,分析和展望今后数十年预防医学服务的挑战和机会,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回顾与疾控作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10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197个成员国在2018年全球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誓要加强各自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作出更大努力,该宣言为“初级卫生保健”这一卫生保健系统基础的发展确定新方向;同时,该宣言也是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阿拉木图宣言》的一次重申.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以“预防为主”对于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意义,为“健康危害因素”防控工作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斯塔纳宣言》与我国慢性病防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是《阿拉木图宣言》发布40周年,WHO于10月25日发布了新的《阿斯塔纳宣言》,其中重申并进一步发展了基本卫生保健理念和核心要素,还提出践行基本卫生保健理念将有助于应对各国目前不断增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本文通过对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与实践的分析,提出一直强调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正是对基本卫生保健理念的应用,而《阿斯塔纳宣言》也将对中国慢性病防控带来新的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缓和医疗的需求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缓和医疗这个概念已经三十余年,2018年,阿斯塔纳宣言将缓和医疗纳入全球初级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向全民普及预防、促进、治疗和缓和医疗服务"[1]. 然而,对于缓和医疗在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中还存在很多误解,严重影响这一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急诊医疗和缓和医疗从字面上讲,一个急,一个缓,有些自相矛盾,应该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全科医学行业十年发展:机会和挑战并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近10年(2010—2020年)为阶段,梳理我国全科医学行业的自身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面临的环境机会和挑战.方法 以Donabedian的概念模型为框架,检验和评估中国全科医学基本医疗服务系统的质量特征;以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为框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全科医学发展相关的统计报告、期刊论文、政策与工作指南等.结果(1)全科行业的结构质量:近10年来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政策是以往相关政策的承袭和发展,并在全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分级诊疗、区域医共体等方面继续加强,全科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政策仍有提升空间.全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飞速发展,不过人力资源倒置问题未彻底解决,需要采用全职等量的算法来计划和评估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呈现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医院的增长速度.全科医学服务的卫生经济学数据尚需补充.(2)全科行业的过程质量:2020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的人次数为20.45亿人次,即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访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1.5次,高于2010年每人每年平均1次的访问频率,但仍低于患者对医院门诊的访问频率(平均每人每年2.7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2020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有明显影响,门诊诊疗人次数下降约20%.全科医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社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期待随着学科发展,全科研究可以在创新和评判思维、对临床服务的循证支持、对服务质量和患者结果改善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3)全科医学服务的结果:全科医学服务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数据不足.从居民和患者的体验和观点来看,已获得全科服务或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有较好的体验和较高的满意度,不过尚缺乏普遍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服务感知和观点的数据.全科医生自身对行业工作的体验和看法存在较大差异,性别、年龄、职称、城乡、地理位置等影响医生的体验和满意度.全科人力资源存在不稳定性,收入、工作和时间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4)中国全科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政府领导,集中化体制表现出的卓越资源动员能力,能快速启动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中国拥有已经成熟起来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以及临床医学服务的中坚力量,并显示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传统和有机结合.(5)中国全科医学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共性问题,其自身特点包括学科发展较晚、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大且职业倦怠显现,全科医生代沟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全-专之间关系处于脱离依附和走向融合的交界点.全科师资特别是社区临床带教的教育胜任力不足.全科团队建设和管理需要从形成期向激荡期和绩效期推进.(6)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全球通过《阿斯塔纳宣言》重申的初级保健在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覆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机会.(7)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疾病负担改变和社会经济变化,加上全科人力资源的老化和动态过程、城乡二元化和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倒置三角等,是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全科医学倡导功能,建立广泛社区的协作网络,发展全科医学职业组织等.结论 中国的全科医学事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人力数量上有飞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性强,在基本医疗可及性上有快速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增加.作为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科业内和社会期望较高,同时存在明显压力,人力存在不稳定因素,全科医生的自我身份认同仍有提升空间.对全科医学的经济投入仍需明朗.当前,中国全科医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促进环境中,医学界和全科同仁务必抓住机会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化挑战为机会",为全民健康赢得更好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