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图谱之美术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的药图在继承《本草图经》药图的基础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2个版本《证类本草》中矿石、植物、动物三大类药部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南北殊域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刊刻者秉持的不同刊刻态度,呈现出外轮廓形似而具体细节存在差异的特点;在刻工艺术水平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水准;在宋代绘画的互证下,药物图谱的绘制展现出不同的写实精神。刘甲本《大观本草》与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相比较丢失了很多细微特征,因此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的图谱相对于刘甲本《大观本草》而言更接近于《本草图经》绘图原貌或者说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方法:于2018年6—9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在上海市主城区(以写字楼、商场、理发店或饭店等服务企业为主)和郊区企业(类型涉及微电子、互联网、服装加工及艺术设计等工厂)抽取非上海户籍流动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共调查了3 034名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 573份。采用患者健康量表(PHQ)、心理一致感量表(SOC)和工作内容问卷(JCQ)对抑郁、心理一致感和职业紧张水平进行评定。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初步分析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关系,并探讨心理一致感的调节效应。结果:2 57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8.24±7.33)岁,男性1 281名(49.79 %),抑郁、职业紧张和心理一致感得分分别为6.67±4.74、28.45±4.38和62.02±10.89。抑郁水平与职业紧张正相关( r=0.33, P=0.007),与心理一致感负相关( r=-0.53, P=0.003)。层次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与心理一致感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有关(β=-0.07, P=0.001);Bootstrap分析显示,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时,抑郁症状和职业紧张关联无统计学意义(β=0.04,95% CI=-0.01~0.10),在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时,二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19,95% CI=0.14~0.23)。 结论:高水平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具有调节效应,低水平的心理一致感不具有该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父母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和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对335例近视患者及其家长(近视组)和110例视力正常者及其家长(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视力、近视度数等眼部信息及个体和家庭信息。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的量表得分及个体家庭因素和近视情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近视组儿童青少年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为95.90±8.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9±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3, P<0.001)。近视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得分为46.85±13.61,对照组得分为60.59±6.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2, P<0.001)。近视戴镜的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在生理功能维度和情感功能维度得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者( t=2.17, P=0.034; t=2.31, P=0.024)。近视戴镜患者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得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患者的家长( t=2.56, P=0.01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总收入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总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 b=2.91, t=2.16, P=0.035),家庭年总收入、课外艺术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情感能力维度的主要因素( b=1.66, t=3.39, P=0.001; b=-3.19, t=-2.46, P=0.018),课外文化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功能和身体机能维度得分的主要因素( b=-0.84, t=-2.05, P=0.045)。 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明显差于视力正常者,尤其是配戴屈光矫正眼镜者。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关注患儿生存质量可能改善其屈光矫正的合作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绘画艺术疗法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疗法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开展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太和县中医院血液透析室9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青年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2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纳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次绘画艺术疗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最终纳入对照组44例,研究组43例。干预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感觉、情绪、认知、行为维度得分及PFS-R总分分别为(3.33 ± 1.02)、(4.47 ± 1.42)、(3.56 ± 0.79)、(3.26 ± 0.76)、(3.65 ± 0.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1 ± 1.13)、(6.07 ± 1.37)、(4.95 ± 1.21)、(4.43 ± 0.87)、(5.22 ± 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14~13.30,均 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因子得分及PSQI总分分别为(0.95 ± 0.20)、(1.71 ± 0.33)、(1.10 ± 0.21)、(9.13 ± 0.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 ± 0.19)、(1.90 ± 0.24)、(1.35 ± 0.31)、(9.90 ± 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5~5.44,均 P<0.05)。 结论:绘画艺术疗法可有效缓解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精神症状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精神症状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和严重程度,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和BPRS各症状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BPRS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促进患者精神症状改善,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学路径思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以西部某医学院校为例,分析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医学生对艺术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针对医学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艺术教育应从"动、思、悟、情"四个维度融入"新医科"教育改革大格局。具体即为发挥艺术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动能、职业动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爱自己、爱病人的真情。在传统医学专业教育框架内,将艺术类选修课和"新医科"有效衔接,建构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优化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突出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艺术实践导向,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切实落实艺术教育四个维度的功用,打破课程体系壁垒,发挥艺术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功能化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艺术教学法在护理教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培养全能综合性的护士,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教育者需要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需求。艺术教学法(ABP)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已逐渐被应用到医疗相关教育背景中,并在护理教育应用中显示出良好效果。本研究介绍了ABP的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了ABP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不足,为我国在护理教育领域进一步开展ABP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艺术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性瘫痪是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发育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活动受限症候群。艺术疗法侧重创造性艺术表达,通过对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表达方式分析和解释,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脑瘫症状,艺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身体结构与功能、作业活动表现以及参与能力。本文综述国内外脑瘫康复领域艺术疗法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艺术疗法指南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艺术疗法在增强患者情感表达,治疗精神心理类疾病以及促进癌症患者康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含义广泛、干预措施多样等特点,加强对艺术疗法的指导和监测是提高相关领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导和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工具,是医疗行为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对艺术疗法指南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相关指南制订和实施过程的思考及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在成年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对其阴性症状、认知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7例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心理成套测验(NB)、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症状表现、认知状态和社会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PANSS中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3 ± 3.19)、(17.30 ± 4.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7 ± 2.85)、(20.34 ± 5.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89、2.932, P<0.05);干预后2组患者认知状态7个维度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46~3.238,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评分为(11.63 ± 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3.84 ± 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653, P<0.01)。 结论:成年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团体绘画艺术干预能够促进阴性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