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细胞牛心包生物补片联合假体乳房再造术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乳腺癌行脱细胞牛心包生物补片联合假体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开展的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术前使用决策辅助工具降低患者决策困境;正确评估患者高危因素与美学需求;术中预防使用抗生素遵循无接触原则;术后再造乳房的塑形、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以及详细的出院计划和术后随访是护理的要点。结果:1例发生部分皮肤坏死行假体取出术,1例出现乳头坏死行邻近皮瓣转移术,1例患者出现"红乳房"综合征,2例出现感染。出院后对本组病例进行随访,其中乳房满意度的得分为96.63分(百分制),患者对医护团队满意度得分为98.78分。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正确预知手术结局,提高补片联合假体植入手术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肋软骨斜面切除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斜面切除第3肋软骨者的DIEP皮瓣存活情况,探讨其效果.方法 2020年6月—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行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10例,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常规切除第3肋软骨2.5~3.0 cm,垂直切断软骨胸骨端后采用45°~50.斜面切断软骨肋骨端,选择2根皮瓣优势穿支血管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吻合,将血管蒂沿第3肋软骨肋骨端斜面摆放,避免折角,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检查血管蒂肋骨切面交角处血运情况.术后取"中凹"卧位减轻腹部张力,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再造乳房外形,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及吻合后血管危象、切口状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血管蒂肋骨切面交角处血运通畅、皮瓣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时间480~540 min,术中出血量200~300 mL,住院时间10~12 d.术后随访1个月,10例皮瓣均存活,皮瓣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乳房外形塑形良好.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45°~50.斜面切除第3肋软骨肋骨端可降低皮瓣血管蒂卡压折角风险,皮瓣血液供应良好、乳房外形塑形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向上折叠对合进行乳房重建.同时,在患侧胸壁切取远端携带皮岛的去表皮局部皮瓣,穿过再造乳房,并将皮岛固定于拟再造乳头位置.3周后胸壁皮瓣断蒂,将皮岛重塑成乳头形态.结果 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应用该方法对42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乳房和乳头重建,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即刻再造乳头高度为(16.3±2.4) mm,1年后高度降低至(8.4士1.3)mm.其中35例患者对再造乳房和乳头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进行乳房和乳头再造,可获得较好的乳房形态,乳头能维持足够的高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塑女性额颞部发际线的手术技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毛发移植技术重塑额颞部发际线的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为120例女性美容就医者重塑发际线.在发际线植入毛发时,不规则排列毛发,移植密度40~55毛囊单位(FU)/cm2,植入毛发与额部皮肤呈30°~45°,颞部呈15°~20°,挑选最细毛发放在发际线边缘.结果 120例美容就医者随访10~24个月,其中非常满意95例,满意25例.其中9例感觉额部中央毛发密度较低,进行了2次加密手术;3例感觉发际线边缘毛发较整齐,进行再次植发手术调整整齐的发际线;6例感觉发际线边缘毛发较粗硬,未做处理;1例感觉发际线降低程度不够,进行了再次植发降低发际线,6例出现移植毛发不同程度卷曲,经过1~2年基本恢复正常.发际线移植毛发密度(44.7±8.1) FU/cm2.9例美容就医者感觉额部中央区域毛发稀疏密度(36.9±3.1) FU/cm2.发际线边缘毛发直径(57.5±13.5)μm,6例感觉发际线边缘粗硬的美容就医者毛发直径(70.2±5.1) μm.额部发际线移植毛发与皮肤角度(40.2±8.5)°,颞部毛发与皮肤角度(18.2±4.7)°.结论 女性额颞部发际线植发过程中,遵循毛发的不规则排列、适当的毛发密度角度和粗细毛发的合理分布能再造出自然的发际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欧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MIX-UP助力实现"碳中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变革升级,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还可以解决废塑料潜在的生态环境危害.文中介绍了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 目"废塑料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MIXed plastics biodegradation and UPcycling us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MIX-UP)".该项目聚焦"塑料污染"这一全球化的问题,围绕中欧双方确定的"塑料生物降解菌群"研究领域,联合中欧双方14家优势科研单位,开展实质性的重大前沿合作研究.针对废塑料生物降解中存在的解聚与重塑两个难题,项目以难降解石油基塑料(PP、PE、PUR.PET和PS)以及生物可降解塑料(PLA和PHA)的混合废塑料作为研究对象,从塑料微生物降解途径解析及关键元件的挖掘与改造、塑料高效降解混菌/多酶体系的构建与功能调控、塑料降解物的高值化炼制途径设计与利用策略3个方面展开研究.本项目将突破废塑料生物降解转化中高效降解元件挖掘、塑料降解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探索一条废塑料资源化、高值化、循环化、低碳化的新塑料循环路线,建立以"降塑再造"为核心理念的废塑料生物炼制体系,丰富我国固废资源化生物技术利用平台.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塑料(生物)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水平,还可以推动我国与国际科研院所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生物降解与产物再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塑料是城市固体废弃物中不可降解的主要部分,随着塑料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堆积,大部分塑料废弃物最终被焚烧或进入垃圾填埋场、土壤、海洋和水体,对植物、陆地和水生动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除了增加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比例以外,人们需要找到一种环保高效的途径来处理目前大量存在的塑料垃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人造合成塑料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家用塑料,但它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的化学特性使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 PET塑料废弃物的降解酶和微生物及其组合降解方法,并总结了利用PET降解产物为碳源合成高附加值产品的生物升级再造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可降解塑料的全细胞催化降解及升级再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石油基塑料产量大、应用广,常见的种类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烯烃类塑料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等聚酯类塑料.这些合成塑料分子量大、疏水性高,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因此大部分也被称作"不可降解塑料".塑料的生物降解具有条件温和、应用潜力巨大的特点,塑料降解微生物和酶资源的挖掘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方兴未艾,其中,基于全细胞催化降解与开环式升级再造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不可降解塑料全细胞催化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对塑料废弃物天然全细胞降解体系和人工全细胞降解方法的开发情况,进而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例,探讨了塑料开环升级再造的技术策略,最后对塑料生物降解技术的研发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文将为进一步开展塑料生物降解研究,挖掘塑料降解微生物资源,构建新型人工全细胞催化体系,最终实现不可降解塑料的高效降解和升级再造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调节软骨细胞外基质代谢和转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软骨再生和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为软骨组织再造和软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策略.构建与天然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相近的工程组织,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降解后提供合适的机械强度,并维持构建软骨组织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是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交联在维持软骨组织结构完整性和生物力学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赖氨酰氧化酶家族(lysyl oxidases,LOXs)是ECM交联和重塑过程中的关键因子,有望成为调节软骨ECM力学强度和结构完整的重要因素.现就LOXs在软骨ECM代谢和转归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塑料的降解与可降解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塑料污染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为了解决不可回收的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降塑再造"的理念被提出."降塑再造"主要包括塑料的降解和塑料的再生.而再生成为可降解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则是实现塑料内循环的一种方式.PHA是一种可由多种微生物合成的生物聚酯,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及热加工性能而被大家所关注.同时利用PHA的多样化的单体组成、加工技术和改性方法,可以进一步改善PHA的性能,产生类型多样、性能各异的PHA材料,也可以创造平衡耐久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新产品,这些特性使PHA有望成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之一.利用极端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下一代工业技术(next-generation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NGIB)"可以增加PHA的市场竞争力,为国家碳中和目标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各类塑料降解并生产PHA的可能性、PHA材料的基础材料属性、加工和改性方法及获得的新材料、新技术和独特的材料性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