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莲须为收敛中药,具有清心固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莲须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血栓、抗病毒、降血糖、抗过敏、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现基于莲须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潜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45 mg/kg)建立化学性糖尿病模型。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总黄酮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单体黄酮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均按0.2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测定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β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柞树叶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4 d,柞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血糖值降低( P<0.01或 P<0.05),AUC下降( P<0.01或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1或 P<0.05);UPLC-MS/MS鉴定了柞树叶总黄酮中12个黄酮苷及苷元类成分。 结论:推测柞树叶降糖的物质基础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柞树叶总黄酮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单体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在肥胖和糖尿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主要受胆汁酸的调节。FGF19有助于减轻体质量,多种减肥措施均通过提高FGF19水平来实现,且FGF19可逆转肥胖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由此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FGF19可从根本上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不依赖胰岛素活性的途径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并发症,FGF19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挥保护糖尿病心肌细胞的作用,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FGF19在治疗肥胖、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降糖治疗及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剂量稳定至少2个月以上,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30 mg/g;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6.5%≤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0%,均予以卡格列净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接受卡格列净治疗24周。比较患者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HbA1c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血脂等的变化。 结果:与卡格列净治疗前的24 h尿蛋白(1.01±0.56)g、ACR(667.5±157.2)mg/g、eGFR(62.9±15.0)mL·min -1·1.73 m -2、空腹血糖(10.0±2.3)mmol/L、HbA1c(9.5±1.3)%、收缩压(141.41±5.42)mmHg、尿酸(456.29±26.65)μmol/L相比,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的24 h尿蛋白(0.66±0.37)g、ACR(350.3±274.7)mg/g、eGFR(75.2±19.3)mL·min -1·1.73 m -2、空腹血糖(FPG)(8.04±1.71)mmol/L、HbA1c(8.6±1.2)%、收缩压(128.38±5.20)mmHg、尿酸(367.98±46.37)μ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3、4.25、-2.80、4.10、3.60、5.90、2.70, P=0.000、0.036、0.023、0.016、0.028、0.001、0.042)。 结论:卡格列净除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肾功能,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和降尿酸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一类新近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主要由肝脏分泌,与靶组织的FGF受体(FGFR)及共受体β-klotho形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发挥减重、降血糖、改善脂代谢以及减少组织炎性反应等作用。实验证实,外源性给予FGF21能够通过诱导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质合成、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联素水平和改善瘦素抵抗等发挥减重、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和心肌细胞的作用。目前,基于FGF21的药物研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人FGF21类似物和FGF21受体激动剂两种,已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应用于改善肥胖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由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药物转运体的角度分析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合并其他用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7-12月门诊所有含二甲双胍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Drugbank、Pubmed等数据库分析处方中合并用药与二甲双胍的潜在相互作用。结果:共收集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15 568张,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处方分别为9 146、6 422张。联合用药处方14 902张,联合用药种类主要包括其他降糖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神经保护药。药物转运体层面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瑞格列奈、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氯吡格雷,共11 614次。其中通过抑制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共5 938次;通过抑制OCT2共5 676次。结论:该院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与其常联用的慢性病治疗药不存在配伍禁忌,但门诊医生对潜在相互作用导致的剂量调整认识度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降糖药物在肌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人群肌少症发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本身能够促进肌少症的发生,而不同降糖药物的选用对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亦起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降糖药物与肌少症关系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详细阐明各类降糖药物对肌少症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临床选择降糖药物的决策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格列净与利拉鲁肽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与利拉鲁肽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本院收治的成人T2DM早期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达格列净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利拉鲁肽组和达格列净组分别加用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肾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2周,3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利拉鲁肽组FPG高于对照组、2hPG低于对照组;达格列净组FPG低于利拉鲁肽组、2hPG高于利拉鲁肽组(均 P<0.05)。治疗前、治疗后12周3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3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2周达格列净组尿白蛋白肌酐比较治疗前降低,尿素氮、尿肌酐高于对照组(均 P<0.05)。利拉鲁肽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达格列净组(均 P<0.05)。 结论:相较于利拉鲁肽,达格列净治疗成人T2DM早期肾病的降血糖作用更加明显,安全性肯定,整体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及其突变体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其突变体(FGF1 ΔHB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 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方法:利用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完全随机法分为模型组、FGF1给药组、FGF1 ΔHBS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急性作用研究采用单次腹腔注射方式给药(FGF1给药组按0.5 mg/kg给予单次腹腔注射,FGF1 ΔHBS按低、中、高三种剂量给予单次腹腔注射),慢性作用研究采用腹腔注射方式隔天给药(进行完急性作用研究后,各组小鼠按上述剂量继续隔天腹腔注射),连续28 d,观察记录小鼠生活状态,监测血糖变化情况。观察FGF1及其突变体对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通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实验考察比较FGF1与FGF1 ΔHBS促细胞增殖作用。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模型组小鼠比正常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 t=9.347、20.321、12.723、4.545,均 P<0.05)。与模型组相比,FGF1及FGF1 ΔHBS(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血糖明显下降( t=15.650、15.513、16.261、16.929,均 P<0.05),且单次作用可持续24 h,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0.41±0.14)、(0.46±0.06)、(0.4±0.06)、(0.37±0.06)比(0.90±0.12)ng/ml, t=10.509、9.282、10.616、11.256,均 P<0.05],肝糖原含量进一步增加[(24.38±6.8)、(26.5±3.43)、(27.2±3.15)、(28.45±2.23)比(15.16±3.66)mg/g, t=3.372、6.391、7.049、8.762,均 P<0.05]。FGF1 ΔHBS低、中、高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GF1 ΔHBS的吸光度较FGF1下降,显示促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下降(0.42±0.01比0.65±0.04, t=14.067, P<0.05)。 结论:FGF1 ΔHBS基本丧失了促细胞分裂能力,但其降血糖作用与FGF1基本相似,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胰岛素敏感性来增加肝糖原含量,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精多糖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精多糖是衡量黄精质量的重要指标,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等作用。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在食品、保健品开发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