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莲须为收敛中药,具有清心固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莲须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血栓、抗病毒、降血糖、抗过敏、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现基于莲须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拉鲁肽与恩格列净联用致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2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利拉鲁肽(0.6 mg/d),4 d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倍同时加用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伴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峰值分别为1 048 U/L和26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遂停用所有降血糖药,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同时给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10 d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4 U、晚16 U)餐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血糖得以控制,未再出现胰腺炎症状。考虑患者的胰腺炎可能与利拉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潜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45 mg/kg)建立化学性糖尿病模型。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总黄酮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单体黄酮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均按0.2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测定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β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柞树叶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4 d,柞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血糖值降低( P<0.01或 P<0.05),AUC下降( P<0.01或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1或 P<0.05);UPLC-MS/MS鉴定了柞树叶总黄酮中12个黄酮苷及苷元类成分。 结论:推测柞树叶降糖的物质基础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柞树叶总黄酮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单体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格列齐特缓释片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皮疹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1]。该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偶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罕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反应、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肝-胆疾病、视力障碍等。其中,血液学改变极为罕见,一般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本文以个案形式报告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服用该药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皮疹的不良反应,停药后逐渐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取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研制的调查问卷采集基本人口学信息、脑卒中病史及筛查当年之前的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了解脑卒中类型、诊断时间、发病次数、相关慢性病病史及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估算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同时分析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 结果: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4.99±9.42)岁,男性占50.91%(11 731名),合并糖尿病者占21.52%(4 96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其 OR(95% CI)值分别为2.18(1.87~2.55),1.99(1.78~2.23),1.64(1.39~1.92)和1.19(1.06~1.33);考虑各因素在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的暴露率后,心房颤动的 PARP(95% CI)值 为62.65%(61.27%~63.76%)。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降血糖药物的服药率为70.73%(3 463/4 896)。 结论: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占比仍然较高,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证据引领新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降糖治疗领域的随机化临床研究证据,阐述降糖治疗、降糖药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关系,并讨论新近更新的欧美国家指南性文件及其对我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颈内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治疗方式、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出院1个月随访血管事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行颈内动脉血管DSA检查35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14例。将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分为纡曲、折曲、盘曲;主动脉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牛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血管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新生血管青光眼。结果:49例49只眼中,男性40例40只眼(81.6%,40/49),女性9例9只眼(18.4%,9/49);平均年龄(60.7±12.9)岁。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分别为33、17、16例;既往有吸烟史、牙齿脱落病史分别为27、34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为15、5、8、5例。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11例,醒后发现CRAO 17例。合并患侧脑组织梗死软化灶33例(67.3%,33/49)。行DSA检查的35例,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 、100%分别为3 (8.6%,3/35)、4 (11.4%,4/35)例。患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5例(14.3%,5/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纡曲、折曲分别为17 (54.8%,17/31)、2 (6.5%,2/31)例。主动脉弓Ⅱ型、Ⅲ型、牛型分别为15 (42.9%,15/35)、6 (17.1%,6/35)、2 (5.7%,2/35)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为13、29例。发生治疗中并发症2例;治疗后症状波动3例,影像学无症状新发梗死灶10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血脂药物治疗48例。出院及治疗后1个月时,恢复功能性视觉分别为7、17例。治疗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2例。结论:CRAO患者合并血管危险因素和患侧颈内动脉异常比例较高;采用静脉溶栓和(或)动脉溶栓治疗及卒中二级预防后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服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肠道摄取 18F-FDG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的使用对糖尿病患者行PET/CT检查时肠道摄取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7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38~86(62.9±12.4)岁。根据使用的降血糖药物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收集同期以健康体检或肿瘤筛查为检查目的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38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16名,年龄16~82(55.0±13.0)岁。对肠道PET/CT图像的 18F-FDG摄取程度进行视觉评级,并测量各段肠道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受检者性别的差异;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3组间肠道摄取程度的视觉评级并进行成对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肠道各段和右侧股直肌SUV max的差异,并采用LSD- t检验进一步行组间比较。 结果: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肠道的 18F-FDG摄取程度视觉评级与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5.988、21.548,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治疗组除十二指肠外,空肠(2.23±0.51对2.60±0.57)、回肠(2.19± 0.66对2.95±1.66)、升结肠(2.65±1.03对4.56±3.09)、横结肠(2.09±0.83对3.37±2.15)、降结肠(2.37±1.06对4.72±3.51)、乙状结肠(2.74±1.12对5.26±3.34)、直肠(3.40±1.06对5.74±3.27)的SUV max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33~4.699,均 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二甲双胍治疗组的空肠(2.26±0.41对2.60±0.57)、回肠(2.13±0.58对2.95±1.66)、升结肠(2.84±1.15对4.56±3.09)、乙状结肠(3.79±2.68对5.26±3.34)、直肠(3.89±2.34对5.74±3.27)的SUV max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2~2.977,均 P<0.05)。 结论:二甲双胍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肠道摄取 18F-FDG增加,而胰岛素对肠道摄取 18F-FDG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一类新近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主要由肝脏分泌,与靶组织的FGF受体(FGFR)及共受体β-klotho形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发挥减重、降血糖、改善脂代谢以及减少组织炎性反应等作用。实验证实,外源性给予FGF21能够通过诱导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质合成、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联素水平和改善瘦素抵抗等发挥减重、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和心肌细胞的作用。目前,基于FGF21的药物研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人FGF21类似物和FGF21受体激动剂两种,已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应用于改善肥胖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达格列净致糖尿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43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24 h停用达格列净,术前1 d晚8:00禁食和停用口服药物。手术当日行体外循环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血糖均正常。术后7 h拔除气管插管。手术次日葡萄糖11.2 mmol/L,阴离子间隙13 mmol/L,恢复术前降糖、降压和调脂药物治疗,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第3天早晨,患者出现呼吸浅快、纳差、尿多、烦躁等症状,血气分析示pH 7.0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11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24.5 mmol/L,实际碳酸氢根3 mmol/L;葡萄糖10.4 mmol/L,钾离子5.3 mmol/L;尿常规示酮体(+++)。经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胰岛素治疗,10 h后复查血气分析pH 7.44,PaCO 2 32 mmHg,碱剩余-2.5 mmol/L,实际碳酸氢根21.7 mmol/L,阴离子间隙12 mmol/L;葡萄糖6.7 mmol/L;尿常规示酮体(++)。术后第4天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应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胰岛素注射液进行血糖管理,因考虑患者酮症酸中毒与达格列净相关,停用该药。术后第15天降血糖方案调整为二甲双胍0.85 g口服、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2次/d,格列美脲2 mg口服、2次/d。此后,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8.2~10.6 mmol/L,餐后血糖维持在8.2~13.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