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脾胃虚寒证)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FD(脾胃虚寒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隔药饼脐灸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胃脘隐痛等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餐前、餐后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胃电频率、正常慢波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排空率、血清胃动素、5-羟色胺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生长抑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隔药饼脐灸治疗FD(脾胃虚寒证)的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电图参数,同时还可提高排空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寒不孕患者10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改良隔药灸脐50例为A组, 传统神阙隔姜灸50例为B组.A组采用涂抹姜汁、铺暖宫散、铺桑皮纸、铺姜绒成饼状、置艾炷并点燃、连续施灸9壮、收集暖宫散、置神阙封固、24 h后去除;B组采用姜片刺孔、覆脐、点燃艾条、啄灸.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情况, 按评分标准对比研究, 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作用自开始治疗就已显现, B组作用是从第3个月经周期开始;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隔药灸脐组治疗宫寒不孕, 在整体疗效及起效时间上, 明显优于传统神阙隔姜灸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3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神阙穴隔药饼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全身症状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 (22/30) (P<0.05).治疗组复发率42.9% (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 (18/20) (P<0.05);两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以改善患者情志因素,且复发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PGE2、PGF2α含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PI、R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GE2、PGF2α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和R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PGE2、PGF2α含量及子宫动脉PI和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助于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和体内激素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脐疗治疗脾肾亏虚夹瘀浊型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脐疗治疗脾肾亏虚夹瘀浊型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4例脾肾亏虚夹瘀浊型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脐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单项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大便干结或溏泄、脉沉细涩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食少纳呆、夜尿频数、面浮肢肿、口中黏腻、舌苔有瘀点瘀斑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疗联合西医治疗可提高脾肾亏虚夹瘀浊型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缓肾功能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脐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关键技术要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脐灸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技术要点、临床应用特点及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脐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文献,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29日.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脐灸方式、灸粉药物组成、艾灸壮数/长度、艾灸时长、刺激强度、灸后处理、治疗频次、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等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灸粉药物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Cochrane手册、Joanna Briggs institute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文献31篇,自2010年起文献发表数量增长较快;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共计9种,其中变应性鼻炎最多(21篇,占67.74%).脐灸方式以隔物灸(26篇)为主(涉及药物贴敷灸、隔药饼灸、隔姜灸、隔盐灸),其次为悬起灸(3篇)、温灸器灸(2篇).灸粉共涉及药物53种,频次≥3的药物16种(频次共计92次),其中以黄芪(14次,15.22%)、白术(9次,9.78%)、细辛(8次,8.70%)居多;常用药物组合为细辛-麻黄、白术-党参等;截距为21时得到聚类3组:1)细辛、麻黄、肉桂、乌梅、半夏;2)冰片、附子、甘草、麝香;3)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黄芪.施灸方式以艾炷灸(17篇)最常用,其次为艾条灸(13篇).其中艾炷灸多灸至3壮、10壮(各3篇次),艾灸时长多为90min(5篇次),刺激强度多以皮肤潮红为度(3篇次),灸后处理多保留灸粉24 h(3篇次),治疗频次多为每周2次(6篇次),治疗时间多为4周(7篇次),随访1个月(5篇次).在不同疾病中,灸粉选择和治疗操作随病证特点及病种不同有所侧重.纳入文献虽以随机对照研究为主(25篇),仅11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多数盲法缺失,结局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为高偏倚风险,总体质量较低.结论 脐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较为广泛,灸粉药物多为辛甘、性温之品,常配辛香促透药物(冰片、麝香、细辛等);治疗操作依据疾病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以艾炷灸和艾条灸常用,后者艾灸时长、刺激强度低于前者,多无灸后处理,而治疗频次、随访时间高于前者,治疗时间二者相近.但目前文献的整体质量较低,尚需开展更规范、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