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日间手术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集中收治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出院后常规5次电话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增加随访次数,延长随访时间,直到患儿康复),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非计划再手术、延迟出院、非计划再住院等指标评价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129 869例小儿日间手术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4 991例患儿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1.54%(14 991/129 869),伤口疼痛率为10.40%(13 506/129 869),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37%(481/129 869),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77%(1 004/129 869),其中发热发生率为0.3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9%,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6%,阴囊血肿发生率为0.13%,术后复发发生率为0.11%;延迟出院率为0.01%(16/129 869);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0008%(1/129 869);非计划再住院率为0.02%(30/129 869)。结论:日间手术执行与传统住院手术同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日间手术工作中严格的"三个准入"、"三个评估"标准、合理的住院留观时间、规范的出院随访和健康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入、建立健全的日间手术保障体系等,小儿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1-2021年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21年我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修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SFTS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验证发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1年全国27个省154个地级市533个县(区)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8 902例,死亡966例,年均发病率为0.125/10万,年均病死率为5.11%。此11年间全国SFT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4.80%( P=0.001)。全国99.23%的病例集中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辽宁7个省,70.28%的病例集中于11个地级市。上述7个省年均病死率差别较大(1.30%~11.27%)。报告地区由2011年13个省51个地级市108县(区),上升到2021年的19个省88个地级市277县(区),从中部向东北、西部和南方扩散。南、北方发病均集中在夏、秋季,4-10月发病数占全年的96.63%,5-6月达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50~74岁年龄组(69.46%),死亡病例集中在≥60岁年龄组(79.71%)。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男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40/10万增加到≥80岁的4.480/10万( χ2=13 185.21, P<0.001),女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38/10万增加到≥80岁的3.318/10万( χ2=12 939.83, P<0.001);病死率男性由30~34岁年龄组的0.70%增加到≥80岁的11.58%( χ2=115.70, P<0.001),女性由35~39岁年龄组的1.56%增加到≥80岁的8.98%( χ2=103.42, P<0.001)。 结论:2011- 2021年我国SFTS发病呈上升、扩散趋势,具有明显时空聚集性;不同地区报告病死率差别较大,中老年人群发病及病死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蒿芩清胆汤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对蒿芩清胆汤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其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CBM建库至2023年3月18日收录的蒿芩清胆汤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_6.1.R6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378篇,其中英文文献3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期刊发文最多的为《四川中医》(20篇);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为主(77.78%);治疗疾病以发热、流行性感冒、胃炎等为主;发文最多的作者是韩雪梅(15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18篇);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发热(28次)、湿热证(25次)、医案(22次)等方面.该方对发热的治疗优势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几年研究趋势主要集中于肿瘤相关治疗、中医理论探讨以及多种治疗方式结合应用等方面.结论 蒿芩清胆汤是古方今用的代表,其价值逐渐得到重视与挖掘,临床被广泛用于发热和消化系统疾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34例布鲁氏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儿童布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感染科就诊的布病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布病患儿34例,其中男性25例(73.53%)、女性9例(26.47%),男女性别比为2.78∶1.00;年龄中位数为8岁1个月,主要集中在6 ~ 14岁年龄组(19例,55.8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儿多为农村居住者(25例,73.53%),接触牛/羊者较多(26例,76.47%),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15例,44.12%)和春季(13例,38.24%)。临床症状以发热(97.06%,33/34)和关节痛(64.71%,22/34)为主。实验室检查中,25例(73.53%)患儿血培养阳性,30例(88.24%)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为(4 ~ 10)× 10 9/L;肝功能异常指标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9例(55.8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例(41.18%),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6例(17.65%)。心肌酶学异常指标中,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29例(85.2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7例(79.4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8例(23.53%)。经过治疗,25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均转为阴性。 结论:布病患儿以男性、高年龄、农村居住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关节痛为主。相关科室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此类患儿采取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实现儿童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互联网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义诊团队在线服务,为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防范指导,降低一线门急诊接待压力和线下人群集中交叉感染风险。方法: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迅速反应,组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网义诊项目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需求,按需设置线上专科门诊,对义诊专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优化患者端智能导诊,简化流程后通过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结果:互联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于2020年1月26日上线,截至2020年2月1日,7 d时间义诊专家团队完成线上问诊4 120人次,其中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咨询2 489人次,占60.4%。598人次咨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425人次咨询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筛查出发热及(或)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患者共622例,其中既有发热又有流行病学史患者5例。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帮助患者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疑似病患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社会恐慌,在医院诊治之前,构建了第一道抗疫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东省招远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招远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 - 2018年招远市SFTS监测资料及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对SFTS病例的一般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及接触史等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60例SFTS确诊病例及与确诊病例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组的120例健康人群进行SFTS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011 - 2018年招远市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40例,病死率为18.57%(27/140);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 - 8月,占83.57%(117/140);发病年龄主要为50 ~ 80岁,占90.00%(126/140);男女性别比为1.06∶1.00(72∶68);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2.14%(129/140)。在140例SFTS病例中,发病至首诊及首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4和6 d;病例发病至确诊前平均就诊史为2次;病例首诊医疗机构为乡镇医疗机构者占60.71%(85/140),确诊机构为市级医院者占86.43%(121/140),首发症状为发热者占92.86%(130/1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饲养动物[比值比( OR)= 9.209,95%置信区间( CI):2.064~41.083]和被蜱虫叮咬( OR=16.818,95% CI:1.553~182.164)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招远市SFTS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 - 8月,50岁以上的农民是易感人群;家中饲养动物和被蜱虫叮咬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SFTS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识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识别效果。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1年12月1至31日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科、发热门诊、急诊门诊、儿科、感染科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ERT)预训练模型对病历进行ARI病例识别与判断,以医学专业人员根据ARI病例定义判断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识别AR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对ARI病例识别的准确性。结果:含有3 817条电子医疗记录的测试集中,共有1 200条经人工判定的ARI病历。模型判定ARI共计1 205例,灵敏度为92.67%(1 112/1 200),特异度96.45%(2 524/2 617),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AUC为0.95。模型在男性和女性中识别ARI的准确性相近(AUC分别为0.95和0.94),且对未成年ARI病例识别较18~59岁及≥60岁(AUC分别为0.94,0.89和0.89)更准确。相较于住院患者,目前模型对门诊患者的ARI识别更好,AUC分别为0.74和0.95。结论:使用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ARI病例判定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门诊患者及未成年患者。该模型在利用电子病历进行医疗机构ARI病例监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东省枣庄市71例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枣庄市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枣庄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确诊的71例急性期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2.2 ∶ 1.0(49 ∶ 22),年龄为(53.23 ± 14.12)岁,主要集中在枣庄市峄城区(32.39%,23/71);80.28%(57/71)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 - 10月(76.06%,54/71);主要症状有发热(100.00%,71/71),肌肉关节疼痛(80.28%,57/71),乏力(54.93%,39/71),多汗(39.44%,28/71),部分有肝脾肿大(18.31%,13/71)和睾丸炎(4.23%,3/71)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降低占12.68%(9/71),红细胞减少占21.13%(15/ 71),血小板减少占8.45%(6/71),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占12.68%(9/71),C-反应蛋白升高占67.61%(48/ 7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占50.70%(36/71),部分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0.70%,36/71)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2.25%,30/71),血培养阳性患者57例(80.28%)。结论:枣庄市急性期布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对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特别是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睾丸炎者,应进行布病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2-2019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间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人间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当地布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2-2019年恩施州布病报告病例资料(来源于"恩施州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恩施州辖内各县市医院病历系统),对人间布病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12-2019年恩施州共报告布病病例78例,年均发病率为0.193 5/10万。在报告的78例布病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2∶1.00(53∶ 2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75.64%(59/7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46%(69/78);主要接触动物为羊,占80.77%(63/78)。全年均有布病报告病例,主要发病月份为5、6、9、11、12月,占总发病数的55.13%(43/78)。2012-2019年恩施州除咸丰县和鹤峰县外其他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利川市病例最多,为55例(70.51%)。布病报告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分别占98.72%(77例)、89.74%(70例)、79.49%(62例)、69.23%(54例)。结论:恩施州布病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为主,利川市发病率最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加强针对高风险人群和地区的防控,以减少布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