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意外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进行ICU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一般干预组和集束化干预组,各60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对两组患者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集束化干预组患者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用量均低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集束化干预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关键数据提取。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共纳入37个RCT,包括3?977例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2?041例,对照组1?936例;涉及13种干预方式,包括常规护理(UC)、早期活动(EA)、早期综合康复(ECR)、早期肺康复(EPR)、集束化干预策略(CS)、镇静镇痛集束护理(SACN)、音乐疗法(MT)、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改良宣教与探视(MV)、虚拟现实(VR)、耳穴贴压(APS)、穴位针(AA)、联合干预(COR)。网状Meta分析显示,MV在改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COR〔标准化均数差( SMD)=-2.35,95%可信区间(95% CI)为-4.30~-0.39〕、EPR( SMD=-2.59,95% CI为-4.81~-0.37)、UC( SMD=-4.10,95% CI为-5.71~-2.49)。COR在缩短ICU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UC( SMD=-5.72,95% CI为-10.07~-1.37)。疗效排序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V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85.4%)=EA(85.4%)>AA(74.9%)>NMES(63.1%)>ECR(51.7%)>CS(48.8%)>SACN(34.3%)>COR(29.4%)>EPR(26.1%)>UC(0.7%);在ICU住院时间方面,COR的SUCRA(82.3%)>APS(79.7%)>MV(77.7%)>EPR(68.0%)>NMES(57.6%)>CS(54.4%)>ECR(51.1%)>SACN(41.9%)>MT(39.8%)>EA(39.3%)>AA(33.0%)>VR(15.4%)>UC(9.8%)。对ICU住院时间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MV和COR可能是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入住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对照组)和集束化早期活动干预组(集束化组),每组36例。常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抬高床头、2 h翻身扣背、每日唤醒、气道湿化管理、预防消化道溃疡、镇痛镇静管理、预防深静脉栓塞、管道管理,根据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等指标,以及预防误吸、预防细菌定植、正确执行手卫生等措施;集束化组在执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增加早期活动策略,首先成立专业团队,培训掌握标准,团队确定方案并实施4级活动方案,辅以心理干预,同时确定终止标准,质量控制。评价两组在撤离机械通气后1 h ICU获得性衰弱(ICU-AW)、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对照组比较,集束化组ICU-AW、VAP和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ICU-AW发生率:36.11%比69.44%, χ2=8.025, P=0.005;VAP发生率:8.33%比30.56%, χ2=5.675, P=0.017;谵妄发生率:5.56%比36.11%, χ2=10.180, P=0.001),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7.13±1.34比10.46±1.48, t=-10.145, P<0.001),ICU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d:9.03±2.43比13.06±3.63, t=-5.535, P<0.001)。 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策略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康复,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BCDEF集束化策略对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BCDEF集束化策略对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108例,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5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ABCDEF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镇静剂和镇痛剂使用剂量、不同时间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前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干预第3天和第7天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BCDEF集束化策略可减少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构建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函询,构建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该方案包含微误吸危险因素识别、体位管理、导管及气囊选择、气囊管理、机械通气与镇痛镇静管理、口腔及气囊上分泌物清除、口腔护理7个方面、19条内容.便利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接受治疗的141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72)和对照组(n=69),试验组应用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微误吸、VAP发生率和微误吸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和疾病转归.结果 干预后两组口咽分泌物微误吸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长和疾病转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气管插管后7.5 d和3.8 d.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微误吸发生率,推迟微误吸和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心脏术后ICU患者继发谵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针对心脏的手术治疗.谵妄是心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的一种有着严重精神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心脏术后ICU患者继发谵妄会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导致患者陷入长期认知缺陷,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谵妄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但已经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心脏术后ICU患者继发谵妄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术前已经存在的高危因素,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术中改变的影响因素,如心功能障碍、手术和体外循环的时间长、微栓子的形成等;以及术后的影响因素,如ICU特殊环境刺激、体内电解质紊乱、疼痛控制不良等.本文对心脏术后ICU患者继发谵妄的影响因素、诊断评估工具、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临床医务人员通过掌握诊断和评估谵妄的工具,有效识别和管理诱发谵妄的影响因素,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取药物或非药物预防措施,实施ABCDEF集束化护理方案(A:评估、预防和管理疼痛;B:每日 自发觉醒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C:镇痛剂及镇静剂的选择;D:评估、预防和管理谵妄;E:早期活动和锻炼;F:家庭成员参与),预防心脏术后ICU患者谵妄的发生,减少谵妄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脑损伤(TBI)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病情变化迅速,进展急,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躁动不安,无法配合救治,加重脑出血,同时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了护理风险[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与护理方面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目前,综合ICU的患者有了比较成熟的治疗和护理策略,如集束化镇痛镇静干预策略(ABCDE Bundle)等,但是镇痛镇静剂的使用会掩盖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干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状态的评估.因此,大多数研究将颅脑外伤的患者排除在外[2-4].但是镇痛镇静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而言,除了最基本的控制躁动外,更加重要的是降低脑氧耗,保护脑组织.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化的镇痛镇静方案,颅脑损伤躁动的患者往往处于不合理的镇静状态,包括镇静不足和镇静过度,使病情加重[5].此外,有关调查表明,医护人员对镇痛镇静相关的循证指南、共识的依从性较差[6].但是浅镇静能够有效防止颅脑损伤患者镇静过度这一风险的发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是2013年提出的一种新的镇静理念,其基础药物为盐酸右美托咪定.要求以最小的镇静剂用量使患者尽早达到预设的镇静目标 (RASS评分-2~+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镇静镇痛集束护理对ICU气管插管患者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镇静镇痛集束护理策略对ICU气管插管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依据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8月转入ICU的80例行气管插管患者,作为集束化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规范化镇静镇痛集束护理措施.另取同期转入ICU的8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例数分布、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谵妄类型(安静型、 躁动型或混合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 平均年龄、 疾病诊断例数分布、 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的构成类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镇静镇痛集束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可能对改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镇静镇痛集束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临床预后的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ABCDE镇静镇痛集束策略(ABCDE Bundle)对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临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中心ICU行机械通气的22~45岁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一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ABCDE镇静镇痛集束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4周存活率、谵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1.76±5.15)d,对照组为(17.64±8.0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1).干预组患者4周存活率和谵妄发生率分别为90.48%(38/42)、66.67%(28/42),对照组分别为71.43%(30/42)、40.48%(1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79,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ABCDE镇静镇痛集束策略,能够降低ICU住院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集束化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ICU收治的1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科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镇痛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镇静药的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Ramsay评分、BPS评分、28 d的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