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聚焦解决模式(SFA)心理干预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非同期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急危重症标准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9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2022年7月—2023年8月收治的53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SFA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妊娠结局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2项情绪状态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42.2±3.9分、43.6±3.5分、12.9±3.5分)均低于常规组(47.4±4.6分、49.3±4.3分、16.6±3.8分),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24.8±5.5分)高于常规组(21.4±5.0分),观察组剖宫产率(28.3%)、产后出血率(7.6%)、早产率(3.8%)、新生儿窒息率(5.7%)均低于常规组(49.0%、21.6%、17.7%、19.6%),护理满意度(96.2%)高于常规组(80.4%)(均P<0.05).结论:应用SFA心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急危重症孕产妇情绪状态,改善其应对方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升了孕产妇对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依从性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透析性充分性概念及并发症预防、科学饮食、用药治疗、运动锻炼知识评分分别为(18.54±1.15)分、(23.54±2.64)分、(18.72±2.19)分、(18.16±2.13)分、(18.97±2.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1.19)分、(18.50±2.16)分、(14.20±2.24)分、(14.13±2.05)分、(14.13±2.21)分( t=26.10、9.91、9.67、9.14、10.27,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困扰评分分别为(20.26±1.24)分、(20.16±1.29)分、(2.16±0.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5±1.54)分、(28.95±1.36)分、(4.89±0.25)分( t=30.16、31.45、59.44,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8±3.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3.59)分(χ 2=9.68, t=22.13,均 P < 0.05)。 结论:给予患者透析期间高度重视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的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寻找现存的疼痛管理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抽样并利用饱和性原则对11名绝经期取环的女性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反复分析和总结,最终归纳出3个主题:疼痛剧烈、疼痛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患者的疼痛管理期望。结论: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经历了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痛苦,所以医护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疼痛体验,注重心理护理,同时加强疼痛管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从而缓解其生理上的疼痛,减少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男性乳房发育症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男性乳房发育症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手术的52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进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HAD总分、焦虑及抑郁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男性乳房发育症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明显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口腔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情绪、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躯体、角色、认知和社会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躯体、角色、认知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口腔癌患者能有效增强口腔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推行团体心理疗法前仅接受感觉运动训练干预治疗的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推行团体心理疗法干预后接受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干预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修订版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MFS)和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评分。结果:交互作用下,GSES评分因干预方式的不同随着时点变化而变化( P<0.05);组内作用下,GSE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而BPRS评分、MMFS评分、ISMI评分呈下降趋势( P<0.05);不同时点组间作用下,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BPRS评分、MMFS评分、ISM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可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升自我效能,减少跌倒发生,消除负面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激励式护理对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在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激励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护理,每组25例。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干预3 d、干预7 d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负面情绪状态,同时将两组治疗依从水平进行对比,另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后,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个时间段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6%(24/25)高于对照组的76%(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激励式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自护能力、负面情绪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措施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自护能力、负面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急救与全民健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精神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应激,人们会产生一系列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提供心理急救是受灾受害者基本护理的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心理障碍的发生。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心理急救的模式,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提高全民心理健康、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同伴支持为中心的TTM理论下路径式护理对颜面部烧伤患者自尊、希望水平和伤残接受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同伴支持为中心的行为转变(TTM)理论下路径式护理对颜面部烧伤患者自尊、希望水平和伤残接受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颜面部烧伤患者8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同伴支持为中心的TTM理论下路径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自尊感、希望水平、伤残接受度及负面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同伴支持为中心的TTM理论下路径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升自尊感、希望水平及患者伤残接受水平,降低负面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