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公藤红素减轻肝脏炎性损伤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红素减轻肝脏炎症性损伤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并采用缺血再灌注致肝脏炎症小鼠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检索SymMap、BATMAN-TCM、TCMSP、HIT 2.0、LigTMap、SEA、SwissTarget、Super-PRED、STITCH数据库获得雷公藤红素靶点,检索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肝脏炎症性疾病靶点。通过绘制Venn图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雷公藤红素减轻肝脏炎症性损伤的可能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分析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关键靶点,检索starBase数据库并绘制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对雷公藤红素与核心治疗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小鼠按体重分为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给药组,模型组,雷公藤红素低(0.1 mg/kg)、中(0.3 mg/kg)、高(1 mg/kg)剂量组,每组3~4只。相应药物干预7 d后,除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给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致肝脏炎症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IL-6、TNF-α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减轻肝脏炎症关键靶点为IL6、TNF等炎症因子,功能富集结果分析显示,雷公藤红素减轻肝脏炎性损伤关键信号通路包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增殖、HIF1等通路。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可降低肝缺血再灌注致肝脏炎症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 P<0.01),下调肝组织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 P<0.05或 P<0.01)。 结论:雷公藤红素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肝脏炎性损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炎症通路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在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ALI模型组(CLP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CLP+celastrol组,术前1 h经腹腔给予雷公藤红素2 mg/kg),每组6只。术后2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质量比值(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特点并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6、IL-10)、细胞质及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Con组与Sham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肺W/D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及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相当。与Con组比较,CLP组PaO 2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60.33±2.01比109.20±2.99〕,肺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肺W/D比值:4.44±0.05比3.27±0.04,肺组织病理评分(分):10.67±0.42比0.50±0.22〕,肺组织TLR4、IL-6、IL-10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LR4(pg/L):21.87±0.66比3.27±0.09,IL-6(ng/L):861.10±8.28比120.30±3.91,IL-10(ng/L):212.40±2.57比41.73±1.02,细胞核NF-κB(ng/L):707.70±16.82比403.30±7.46〕,细胞质内NF-κ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ng/L:213.70±8.67比408.30±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CLP组比较,CLP+celastrol组PaO 2明显升高(mmHg:76.83±3.21比60.33±2.01),肺W/D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肺W/D比值:3.82±0.03比4.44±0.05,肺组织病理评分(分):5.00±0.37比10.67±0.42〕,肺组织TLR4、IL-6和细胞核NF-κ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TLR4(pg/L):7.57±0.21比21.87±0.66,IL-6(ng/L):380.90±6.55比861.10±8.28,细胞核NF-κB(ng/L):533.80±9.42比707.70±16.82〕,细胞质NF-κ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ng/L:342.70±14.96比213.70±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肺组织IL-10蛋白含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210.50±3.16比212.40±2.57, P>0.05)。 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大鼠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雷公藤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自噬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自噬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n=6)、高脂饮食组(HFD, n=6)和CEL组(HFD+CEL, n=6)。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和CEL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CEL组给予100 μg·kg -1·d -1的CEL溶液腹腔注射4周,NC组和HFD组给予等剂量的等渗盐水腹腔注射。4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及脂滴沉积,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NAS)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激活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CEL组小鼠血清ALT(68.71±8.57)U/L、AST(209.63±28.64)U/L、TG(0.97±0.14)mmol/L、TC(4.12±0.64)mmol/L、LDL-C(0.40±0.06)mmol/L水平均低于HFD组[(110.19±10.79)U/L、(399.72±73.47)U/L、(1.44±0.13)mmol/L、(5.65±0.54)mmol/L、(0.61±0.07)mmol/L]( P<0.05);CEL组血清HDL-C(1.29±0.17)mmol/L水平高于HFD组的(0.72±0.13)mmol/L(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HFD组小鼠肝组织内出现脂质沉积及小叶内炎症,NAS评分明显增加,而CEL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及小叶内炎症缓解,NAS评分明显降低( P<0.05)。CEL组小鼠肝脏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I比率较HFD组显著增加,P62显著降低( P<0.05);同时,CEL组GRP78、p-PERK/PERK、ATF4、CHOP表达水平较HFD组明显降低( P<0.05);此外,CEL组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较HFD组明显降低,Bcl-2表达明显增加( P<0.05)。同时,CEL组肝细胞凋亡率较HFD组也明显降低( P<0.05)。 结论:CEL可有效减轻NAFLD小鼠肝脏的脂质沉积,保护肝细胞并延缓NAFLD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载雷公藤红素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了一种针对炎症微环境的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雷公藤红素的递送难题.方法 合成透明质酸-金刚烷甲酸(hyaluronic acid-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HA-AD)聚合物,通过1 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透析法制备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纳米粒(Cel/NPs),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改善处方,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ζ电位、形态、稳定性、酶敏感性、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情况;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对比研究free Cel和Cel/NPs的体内抗UC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Cel 2.04 mg、环糊精 27.19 mg、HA-AD 7.96 mg、DMSO3.0mL、纯水(reverses osmosis,RO)10 mL、搅拌时间 2h.所得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52.37±1.4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262±0.009,ζ电位为(-32.1±0.8)mV,Cel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8±2.36)%、(5.17±0.13)%,递药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但在结肠微环境α-淀粉酶的刺激下,可使环糊精迅速解体,从而瓦解Cel/NPs,快速释放Cel;Cel/NPs增加了 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体内抗UC结果显示Cel/NPs可以显著改善UC,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恢复小鼠结肠组织状态,增加结肠长度,降低脾脏质量,恢复结肠黏膜上皮完整性.结论 所制备Cel/NPs有利于雷公藤红素抗UC靶向递送,显著改善UC,为结肠病变部位药物靶向递送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CiteSpace的雷公藤红素知识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发表的雷公藤红素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4软件对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与雷公藤红素相关的文献检索结果分别纳入674和1147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阶梯式上升趋势.中文核心作者为张振海、陈彦、瞿鼎,外文核心作者为Gao Wei、SuPing、Huang Luqi;国内外机构合作较为频繁,关于雷公藤红素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给药系统、生物合成等方面.结论 雷公藤红素近20年来研究热度不断上升,抗肿瘤、抗炎、抗肥胖等药理作用成为雷公藤红素的主流研究热点,给药系统、生物合成等将是雷公藤红素未来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雷公藤红素促进小肠上皮细胞肝X受体α表达调控胆固醇代谢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靶点和通路.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体外肠上皮细胞高胆固醇模型,考察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其关键通路和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94个雷公藤红素靶点、15 415个肠道靶点、14 177个胆固醇代谢靶点.取交集得75个共有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得到1个关键子网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网络中的靶点与多种生物功能相关.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雷公藤红素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涉及多条途径,其中肠道脂质代谢的关键通路(fa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与PPI网络中的关键子网络之一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与关键网络中的核心蛋白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LXRα)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体外实验表明,雷公藤红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环境下肠上皮细胞脂质堆积(P<0.05、0.01、0.001),显著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 G5 和 G8(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G5 and G8,ABCG5/8)蛋白表达(P<0.05、0.01),并下调 NPC1 样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蛋白 1(NPC1 lik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NPC1L1)表达(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LXRα促进胆固醇流出、抑制胆固醇摄取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载雷公藤红素的人参皂苷Rg3脂质体制备及其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根据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过度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Glut1),而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Rg3)的葡萄糖基可与Glut1 底物高度结合的特点,以Rg3 为脂质体膜材,制备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靶向治疗TNBC的脂质体(Cel/Rg3-LPs),并对其靶向行为及抗TNBC疗效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 Cel/Rg3-LPs 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处方,对优化处方的 Cel/Rg3-LPs 进行形态、粒径、ζ 电位、体外释放和稳定性的考察;通过Cel/Rg3-LPs在体外鼠源 4T1 细胞的摄取实验、及对BALB/c原位荷 4T1 瘤株小鼠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价其靶向性.结果 Cel/Rg3-LPs优化处方为水化温度50℃,Cel为1.5 mg,Rg3为3.0 mg,大豆磷脂为21.0 mg,制备得到的脂质体外观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其粒径和 PDI 分别为(148.4±0.23)nm 和 0.19±0.01,ζ 电位为(-29.70±0.34)mV,Cel在脂质体中包封率为(96.69±0.03)%,载药量为(5.62±0.01)%.Cel/Rg3-LPs在 4T1 细胞中的摄取作用显著增强,且显著抑制 4T1 细胞增殖;原位荷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Cel/Rg3-LPs能降低肿瘤组织脂质,并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无明显肝肾毒性和组织毒性.结论 利用Rg3 替代胆固醇作为脂质体膜材可使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好的TNBC靶向性,其药效相比胆固醇作为膜材显著增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杏仁核-中缝背核探索雷公藤红素干预小鼠肥胖-抑郁共病的中枢炎症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明确雷公藤红素(CEL)干预肥胖-抑郁共病小鼠杏仁核(AMY)及中缝背核(DRN)mRNA表达异同基础上,进一步揭示CEL干预肥胖-抑郁共病中枢炎症的药效靶标群.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Chow)组,肥胖-抑郁共病(COM)组,CEL低、中、高剂量(CEL-L、CEL-M、CEL-H,0.5、1.0、2.0 mg-kg-1)组.Chow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结合潮湿垫料慢性应激.饲养10周后灌胃给药3周,然后取Chow组、COM组和CEL-H组小鼠的AMY及DRN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将2个核团的目标差异基因以Venn图取交集.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以DAVID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明确CEL调控AMY、DRN的核心靶点.在独立样本中,通过qPCR对上述交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EL调控AMY及DRN的共有基因为趋化因子家族Ccl2、Ccl5、Ccl7、Cxcl10、Cxcr6和Hsp70家族Hspa1a、Hspa1b及Myd88、Il2ra、Irf7、Slc17a8、Drd2、Parp9、Nampt.GO 分析显示,前五位节点 Ccl2、Cxcl1O、Myd88、Ccl5、Irf7 均参与免疫-炎症调控(P<0.01).独立样品qPCR结果显示,在AMY中,与Chow组相比,COM组趋化因子家族、Hsp70、Myd88、Il2ra、Irf7、Slc17a8、Parp9、Nampt表达显著上调,Drd2有降低的趋势;与COM组相比,CEL-H组上述病理变化显著改善.在DRN中,与Chow组相比,COM组趋化因子家族、Hsp70、Myd88、Il2ra、Irf7、Parp9、Nampt表达显著下调,Slc17a8表达显著上调;与COM组相比,CEL-H组Cxcr6、Irf7、Drd2表达显著上调,Slc17a8表达显著下调.在AMY及DRN中,CEL对Irf7的表达抑制及激活均呈现剂量依赖性(R2分别为0.709 8、0.917 2).上述研究结果显示,CEL可通过调控相同靶标蛋白的双向表达,干预肥胖-抑郁共病小鼠AMY的免疫激活及DRN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有效改善神经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卵巢和人卵巢颗粒细胞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卵巢和人卵巢颗粒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2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TP低剂量组、TP中剂量组和TP高剂量组,每组8只.T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0、120、240μg/kg TP腹腔注射,连续14 d.称量大鼠体质量、卵巢湿重并计算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生化试剂盒检测卵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检测卵巢组织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芳香化酶(CYP19A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caspase-3)、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TP低剂量组、TP中剂量组和TP高剂量组,TP低、中、高剂量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分别用20、40、60 nmol/L TP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上清E2,显微镜观察明场细胞形态,TUNEL染色法检测DNA断裂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19A1、Bcl-2、Bax、Cle-caspase-3、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动物实验,与空白组比较,TP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卵巢指数明显降低,血清E2和P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闭锁卵泡增多、发育卵泡减少,卵巢组织SOD、CAT酶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卵巢组织ROS水平增加,CYP19A1、Bcl-2、Nrf2、HO-1表达降低,Bax、Cle-caspase-3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与空白组比较,TP处理组KGN细胞活力明显下降,TP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E2含量减少,细胞明显出现皱缩、变圆、体积变小等现象,TUNEL阳性表达细胞数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ROS水平增加,CYP19A1、Bcl-2、Nrf2、HO-1表达降低,Bax、Cle-caspase-3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能引起显著的卵巢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雷公藤红素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对2型糖尿病(T2DM)所致的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Con)组、对照给药(CEL)组、模型(T2DM)组和模型给药(T2DM+CEL)组.每周监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T2DM造模成功2周后给予CEL 3 mg/(kg·d)灌胃,1次/天持续12周,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肝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胶原蛋白沉积.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TGF-β1和Smad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T2DM组大鼠24 h尿量、FBG、FINS、AST、ALT、Hyp 水平均升高(P<0.001);胶原容积分数(CVF)升高(P<0.001);肝组织 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Smad3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SIRT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T2DM组相比,给予CEL后大鼠24 h尿量、FBG、FINS、AST、ALT、Hyp水平均降低(P<0.05);肝组织胶原沉积减少,纤维化状况改善;肝组织SIRT1表达升高(P<0.05),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CEL可减轻T2DM大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