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酸钠对Caco-2细胞肠屏障的作用及NF-κB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高浓度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5 mmol/L,8 mmol/L)对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作用,及该过程中对NF-κB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高浓度NaB破坏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NaB及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特异性抑制NF-κB)50 nmol/L作用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及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按照作用的试剂和浓度分为0 mmol/L NaB(对照组)、50 nmol/L TP组(TP组)、2 mmol/L NaB组(NaB Ⅰ组)、5 mmol/L NaB(NaB Ⅱ组)、8 mmol/L NaB(NaB Ⅲ组)、5 mmol/L NaB+50 nmol/L TP组(NaB+TP组)。测定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及菊粉-FITC(inulin-FITC)的通透性;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用核质分离试验检测p65蛋白入核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高浓度NaB(5 mmol/L、8 mmol/L)作用于单层Caco-2细胞肠模型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TER显著下降,inulin-FITC通透性显著升高;如5 mmol/L NaB作用于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72 h,TER降低至(106.33±4.04)(Ω×cm 2),inulin-FITC的通透性升高至(12.52±1.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使用50 nmol/L TP特异性抑制NF-κB后,其TER升高至(398.33±3.06)(Ω×cm 2),inulin-FITC的通透性降低至(7.24±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5 mmol/L NaB对肠屏障的破坏作用被显著抑制;②高浓度NaB(5 mmol/L、8 mmol/L)作用Caco-2细胞72 h,IL-1β和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p65蛋白入核水平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在5 mmol/L NaB的基础上,使用TP抑制NF-κB后,可显著抑制高浓度NaB诱导IκB-α的磷酸化及p65蛋白入核,并显著降低IL-1β与TNF-α的表达水平。 结论:高浓度NaB可破坏肠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F-κB通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腔内注射雷公藤甲素纳米材料治疗抗原诱导的兔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雷公藤甲素纳米材料(TPNA)对抗原诱导的兔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法分配为4组,建立抗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后,TPNA组、雷公藤甲素组(TP组)和倍他米松组(BS组)分别于超声引导下向关节腔内注射TPNA、单纯TP、倍他米松,每组7只;对照组(6只)仅穿刺但不注射任何药物。观察关节肿胀度,滑膜炎及骨破坏等病理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①末次免疫1周后即治疗前TPNA组、TP组、BS组和对照组兔膝关节直径大小分别为(2.02±0.08)cm,(2.08±0.06)cm,(2.10±0.06)cm和(2.18±0.07)cm,在给药1周后上述各组膝关节直径分别为(1.85±0.06)cm、(1.89±0.07)cm、(1.93±0.08)cm和(2.15±0.08)cm,各个给药组关节肿胀均见明显改善。随着治疗的进行,TP组、TPNA组和BS组兔膝关节直径逐渐减小( F=58.83, P<0.01; F=53.78, P<0.01; F=68.24, P<0.01),而且TP组、TPNA组和BS组兔膝关节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 P<0.01; F=71.94, P<0.01; F=140.79, P<0.01)。② TP组滑膜炎病理评分较对照组低( Z=-2.082, P<0.05),以轻度滑膜炎为主,而TPNA组和BS组滑膜病理评分比TP组低( Z=-2.082, P<0.05; Z=-2.687, P<0.05),大多无滑膜炎表现,BS组与TP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00, P>0.05)。③ TPNA组、TP组以及BS组骨质破坏的病理评分均比对照组减轻( Z=-2.505, P<0.05; Z=-2.216, P<0.05; Z=-2.505, P<0.05),TPNA组、TP组以及B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88, P>0.05)。 结论:关节腔内注射TPNA可以缓解关节肿胀,减轻滑膜炎,延缓骨破坏的形成。其效果与糖皮质激素相当,好于单纯TP。关节腔内注射TPNA有望成为治疗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雷公藤甲素通过肌醇需求酶1/c-Jun氨基端激酶信号通路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通过肌醇需求酶1(IRE1)/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实验对照组)、50、100、200 nmol/L]TP处理A375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仅有DMEM高糖培养基,不含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处理24、48和72 h时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24 h时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RE1、JNK和c-Ju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经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A375细胞72 h后,再用100 nmol/L TP处理24 h,即SP600125 + 100 nmol/L TP组,观察TP对A375细胞中IRE1、JNK、c-Jun 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 t检验。 结果:不同浓度TP作用不同时间,各浓度TP组A375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 FTP浓度 = 18.36, P = 0.002),且随时间延长,A375细胞存活率越低( F时间 = 8.54, P = 0.018)。处理A375细胞24 h,50、100、200 nmol/L TP组及实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99% ± 0.33%、30.78% ± 0.40%、38.91% ± 0.51%、4.33% ± 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 234.97, P < 0.001),各TP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均 P < 0.05),且凋亡率随T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50、100、200 nmol/L TP组IRE1、JNK和c-Ju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均 P < 0.05),且随着TP浓度的增加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P处理组A375细胞中IRE1、JNK、c-Jun、p-JNK和p-c-Jun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经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72 h后,SP600125 + 100 nmol/L TP组细胞凋亡率(21.88% ± 0.55%)显著低于未经SP600125预处理的100 nmol/L TP组( t = -22.51, P < 0.001),且IRE1、JNK和c-Jun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均 P < 0.05)。 结论:TP可能通过激活IRE1/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根不同部位雷公藤甲素含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根不同部位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Technologie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33∶6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在波长218 nm处检测雷公藤甲素。结果:雷公藤甲素在0.204~2.0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3.35%, RSD为1.56%( n=6)。雷公藤根木质部雷公藤甲素含量大于皮部。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雷公藤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 细胞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及潜在的机制 。方法:2019年6-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处理肺癌A549细胞24 h和48 h,采用MTT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加入合适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和双蒸水,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测定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并计算放射治疗增敏比。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加药组、放疗组以及放疗联合加药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作用24 h的10%抑制浓度(IC10)为36.61 nmol/L,半抑制浓度(IC50)为259.38 nmol/L;48h的IC10为9.05 nmol/L,IC50为61.49 nmol/L。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放射治疗增敏比是1.135。雷公藤甲素联合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45.47±8.29)%]较放疗组[(5.25±0.59)%]显著增加( t=6.847, P=0.002)。雷公藤甲素能够使肺癌A549细胞周期中G2/M期比例下降[放疗组(27.82±0.96)%比放疗联合加药组(11.98±0.55)%, t=20.176, P<0.05;空白组(17.31±3.42)%比加药组(8.05±0.71)%, t=3.749, P=0.02]。 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其参与细胞凋亡及周期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甲素抑制DNA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H1299、A549、H157和H838,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出放射抵抗最强的细胞为H1299,选择H1299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雷公藤甲素最佳作用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48 h。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50 nmol/L)、4 Gy组和雷公藤甲素+4 Gy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Chk2、p-ATM、p-p5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 3、p-Chk2、p-ATM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38±1.34)%、0.42±0.04、0.38±0.04、0.98±0.11、0.73±0.08和0.95±0.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0.23±0.03、0.32±0.03、0.21±0.02和0.25±0.03,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52±0.05)低于对照组(0.93±0.09, 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存活分数(0.4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44±0.04)低于对照组(0.702和0.93±0.09, P<0.05),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27±1.08)%、0.45±0.05、0.41±0.0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和0.23±0.03,均 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579。雷公藤甲素+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53±2.19)%、0.91±0.09和0.79±0.08]均高于4 Gy组[分别为(12.38±1.34)%、0.42±0.04和0.38±0.04,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21±0.02)低于4 Gy组(0.52±0.05, P<0.05)。 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aspase-1/GSDMD通路探讨雷公藤甲素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骨破坏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调控Caspase-1/Gasdermins D蛋白(GSDMD)通路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骨破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甲氨蝶呤组,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建立关节炎模型。加强免疫7 d后,雷公藤甲素组灌胃雷公藤甲素18 μg/kg,1 d/次;甲氨蝶呤组腹腔注射甲氨蝶呤0.3 mg/kg,3 d/次,连续干预15 d。记录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与足趾容积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及骨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8、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GSDMD、Caspase-1、骨骼保护因子(OPG)、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踝关节组织中GSDMD、Caspase-1、OPG、RANKL蛋白表达。结果:给药1、2周,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甲氨蝶呤组AI评分及足趾容积数值降低( P<0.01);模型组大鼠踝关节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血管翳生成,软骨及骨染色潮线模糊缺损,各给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大鼠关节炎性浸润、滑膜血管翳生成、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与甲氨蝶呤组大鼠血清IL-18、IL-1β水平降低( P<0.01),GSDMD、Caspase-1、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 P<0.01),OPG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 P<0.01)。 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有效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与骨破坏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SDMD、Caspase-1、RANKL表达,上调OPG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股骨头坏死(ONFH)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髓(实验组)和非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髓(对照组)进行采样,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纯化和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SCs成骨分化关键因子Runx2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中NF-κB信号通路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及Runx2的表达差异。采用噻唑蓝法(MTT)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的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SCs进行成骨诱导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s成骨分化水平的差异。通过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抑制经脂多糖(LPS)预处理的实验组BMSCs,观察磷酸化p65及Runx2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茜素红染色,验证抑制磷酸化p65对NF-κB信号通路对成骨分化的作用。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 结果: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Runx2基因表达指标低于对照组(0.48±0.15比1.0, t=6.890, P<0.01)。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Runx2显著降低。磷酸化p65实验组指标高于对照组(0.68±0.10比0.34±0.12, t=6.532, P<0.01),Runx2实验组指标低于对照组(0.31±0.16比0.78±0.14, t=6.890, P<0.01)。MTT检测表明实验组BMSCs增殖能力指标低于对照组(0.6±0.1比1.0, t=12.153, P<0.01)。Caspase-3/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实验组BMSCs凋亡指标高于对照组(1.5±0.1比1.0, t=3.386, P<0.01)。茜素红染色显示,成骨诱导后实验组BMSCs吸光度值(650 nm)低于对照组(0.51±0.15比1.16±0.16, t=6.335, P<0.01)。雷公藤甲素抑制经LPS预处理的实验组BMSCs后,Runx2表达显著升高,抑制后指标高于抑制前(0.77±0.05比0.54±0.10, t=8.289, P<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抑制后BMSCs吸光度高于抑制前(1.07±0.12比0.56±0.15, t=5.977, P<0.01)。 结论:NF-κB信号通路在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p65磷酸化可缓解炎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甲素联合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联合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MV4-11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V4-11细胞,分别接受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单药、4 nmol/L TPL单药或4 nmol/L TPL联合上述不同浓度JQ1处理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JQ1单药作用MV4-11细胞48 h半数抑制浓度( IC50)值为(283.9±10.7)nmol/L,而4 nmol/L TPL能增强JQ1对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联合用药 IC50值降低至(148.1±2.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31, P=0.029)。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4 nmol/L TPL联合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作用MV4-1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1.9)%、(27.5±2.1)%、(32.9±3.6)%、(35.5±3.0)%,与JQ1单药组[(9.6±2.3)%、(12.6±1.4)%、(19.5±3.3)%、(22.7±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25, P<0.01)。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12 h后,细胞膜电位水平低于JQ1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24 h后,抗凋亡蛋白bcl-2、Mcl-1水平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上升。 结论:TPL可增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甲素联合高压氧处理对大肠癌SW62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雷公藤甲素(TPL)处理对大肠癌SW620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SW620细胞完成后,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处理,TPL组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 mg/L的TPL溶液,HBO组则在高压氧舱中暴露培养90 min,HBO+TPL组将SW620细胞先在高压氧舱暴露培养90 min后用2 mg/L的TPL溶液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SW62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BO+TPL组SW620细胞的存活被进一步抑制,其存活率[(52.13±2.43)%]明显低于TPL组[(78.54±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O+TPL组SW620细胞凋亡率[(38.2±3.2)%]明显高于TPL组[(2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O+TPL组SW620细胞凋亡蛋白Bcl-2表达较TPL组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的表达较TPL组明显升高( P<0.05)。与HBO组和对照组比较,TPL组SW620细胞p-JNK表达明显升高,p-STAT3表达明显降低( P<0.05);与TPL组比较,HBO+TPL组SW620细胞p-JNK表达明显升高、p-STAT3表达及耐药性相关蛋白P-gp表达明显降低( P<0.05)。 结论:HBO协同处理能够增强TPL对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W620细胞中的JNK/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