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兰溪市中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09, P <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为(8.19±0.91)μg/L、(19.26±2.17)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1.34)μg/L、(32.57±3.85)μg/L( t=28.88、36.88,均 P < 0.001);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为(95.75±3.51)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4±3.64)mmHg( t=13.58, P < 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0.65±4.0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1±4.12)mmHg( t=8.84, P < 0.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Z=14.00, P < 0.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t=25.82、18.23、15.28,均 P < 0.001)。 结论:给予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稀释痰液,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医用防外流雾化器的设计与制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用雾化器可以将药液雾化,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患者平卧使用雾化器时,雾化杯中的药液容易不经雾化直接由吸嘴进入人体,无法起到雾化效果;其他的防外流雾化器由长导管连接,会导致雾化药液冷凝。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可防止药液外流的雾化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后早期过敏原暴露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过敏原暴露对成年期小鼠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早期暴露组,于出生后3 d分别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osaline, PBS)0.1 ml,PBS 0.1 ml,OVA(2 g/L)0.1 ml,每天1次,连续10 d。待小鼠6周龄时,分别对哮喘组、早期暴露组小鼠腹腔注射致敏液(含OVA 0.1 mg和氢氧化铝10 mg)0.2 ml,每天1次,连续5 d。7 d后,将致敏小鼠置于不完全封闭容器中雾化吸入OVA激发液(20 μg/L),连续5 d。正常对照组致敏和激发均以PBS替代。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ELISA方法检测BALF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水平以及外周血OVA特异性IgE和Ig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CD4 +IFN-γ +T(Th1)、CD4 +IL-4 +T(Th2)、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采用小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各组小鼠气道阻力水平。 结果:与哮喘组小鼠比较,早期暴露组小鼠上皮结构较为完整,未观察到明显支气管管腔狭窄等病损改变。PAS染色未观察生后早期OVA暴露对上皮细胞化生过程产生显著抑制效果。早期OVA暴露可以显著降低小鼠体内Th2细胞亚群[(16.2±2.4)% vs (19.4±3.4)%, P<0.05]以及IL-4[ (65.3±17.1) pg/ml vs (144.4±23.1) pg/ml]和IL-5的水平[(103.3±21.1) pg/ml vs (198.3±23.1) pg/ml],上调体内Treg细胞水平[(3.7±0.4)% vs (2.1±1.4)%, P<0.05]。早期暴露对小鼠外周血OVA特异性IgE的产生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 结论:生后早期接触OVA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成年期再次暴露OVA时所诱发的气道结构病理改变、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一次性使用医用雾化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是通过雾化吸入装置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的形态吸入体内。对于某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雾化过程中产生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因此笔者在现有的氧气雾化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医用雾化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健康教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入患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健康教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患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接受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基于健康信念的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知识认知、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基本知识、治疗、自护、肺健康锻炼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30.66±6.31)分、(28.02±5.27)分、(32.08±6.66)分、(32.10±5.5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6±6.48)分、(19.89±4.73)分、(24.09±5.63)分、(22.63±5.68)分( t=5.82、7.95、6.34、8.26,均 P < 0.001);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23.65±3.55)分、(18.89±2.18)分、(36.74±5.74)分、(55.88±5.7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8±3.27)分、(15.47±2.21)分、(23.38±3.88)分、(45.74±5.83)分( t=6.99、7.63、13.36、9.39、10.29,均 P < 0.001);观察组动脉氧分压为(89.54±6.8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5±6.29)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54.22±5.52)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37±6.81)mmHg,圣乔治呼吸问卷总评分为(38.77±7.3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34±7.42)分( t=5.51、7.23、10.30,均 P < 0.001)。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的健康教育用于COPD雾化吸入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自护能力,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及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临床资料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1~72(44.3±15.6)岁。基础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白血病3例、肺癌术后1例。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累及单个肺叶6例,累及多个肺叶4例。支气管镜表现为白色黏稠状坏死物沿气道生长并阻塞气道9例,伴气道内出血3例,血性分泌物阻塞气道1例,支气管肺空洞瘘2例。白色坏死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大量毛霉菌丝杂乱缠绕在一起,我们将其命名为毛霉菌丝体(mucormycelium)。10例患者中,全身药物治疗9例,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静脉滴注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4例,泊沙康唑口服6例,泊沙康唑静脉滴注1例。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雾化吸入治疗8例,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治疗5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应用冷冻探头冻取病灶8例,活检钳钳除病灶7例,圈套器圈套治疗2例,异物钳钳取病灶2例。1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死亡0例。结论:肺毛霉病常见于免疫抑制宿主,支气管镜常表现为毛霉菌丝体阻塞气道;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91, P<0.05)。治疗前,两组VC、FEV 1、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88、0.892、0.371,均 P>0.05);治疗后,两组VC、FEV 1、PEF均升高(联合组: t=16.045、7.193、6.667,对照组: t=7.834、8.354、4.262,均 P<0.05);治疗后,联合组VC、FEV 1、PEF均高于对照组( t=6.591、9.615、11.383,均 P<0.05)。治疗前,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06、0.669、0.371,均 P>0.05);治疗后,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组: t=10.235、16.992、12.371,对照组: t=4.763、15.663、13.115,均 P<0.05);治疗后,联合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6.591、3.559、8.307,均 P<0.05)。 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1国际重症医学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1年重症医学的相关进展仍然鼓舞人心:时隔4年"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更新发布;在心肌梗死患者的限制性输血、外周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肝素雾化吸入与呼吸驱动压作用、低氧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低氧合目标、非ARDS呼衰患者的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重症患者的轻度镇静乃至非镇静策略、脓毒症与ARDS的表型研究和机器学习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好的临床证据。但在液体复苏时平衡盐的使用、心肺复苏或脑外伤的低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肾上腺髓质素抗体adrecizumab治疗及耦联血浆滤过吸附(CPFA)疗法、急性低氧性呼衰患者实施体外二氧化碳去除(ECCO 2R)和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持续输注高渗盐水等措施方面呈现阴性结论。未来,依从于"明智选择"原则的个体化诊治方案将成为重症医生日常实践的场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型一次性雾化器的设计和应用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气道内滴注等,但大多存在湿化中断、湿化不充分、反复暴露气道、增加护理工作量等缺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设计了一种改良型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406688.9)。该装置在传统雾化器的贮液器上增加了一个与贮液器贯通的补液管,该补液管与外接的输液装置相连;同时在贮液器内的补液管末端设计了一个带导向杆的浮标,通过浮标的浮力作用来自动控制补液。该装置由氧气驱动,实现气道湿化。一次性雾化器可实现持续充分的气道湿化,避免频繁添加湿化液造成反复暴露气道,达到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减少护理工作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改良型雾化吸入器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雾化吸入疗法因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雾化吸入器在使用过程中装药液的容器需直立保证雾化效果。对于术后需去枕平卧、俯卧位的患者,进行雾化增加不便且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在现有雾化吸入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一种可以供患者在不同体位进行雾化的装置,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