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黏蛋白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黏蛋白1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RSV感染组、布地奈德组和联合用药组。4组大鼠均予7%水合氯醛麻醉;阴性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0.1 ml/只)滴鼻,其余各组大鼠以RSV Long株病毒(0.1 ml/只)滴鼻染毒,构建病毒感染模型;阴性对照组、RSV感染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布地奈德组大鼠单纯给予布地奈德(0.5 mg/次)雾化,联合用药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布地奈德联合雾化治疗,给药治疗共计6 d;取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观察肺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1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均有黏蛋白1表达,阴性对照组为(3.52±0.09)μg/L,RVS感染组为(4.05±0.05)μg/L,布地奈德组为(3.90±0.07)μg/L,联合用药组为(3.76±0.07)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RSV感染组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部分肺泡塌陷,有明显炎症反应(有较多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增多);布地奈德组肺部炎症略有减轻,可见小灶性肺泡壁增厚和淋巴细胞浸润,联合用药组则炎症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细胞浸润,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大鼠肺组织黏蛋白1存在表达;RSV感染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最高;布地奈德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低于RSV感染组;联合用药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低于RSV感染组和布地奈德组。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有效降低RSV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黏蛋白1的含量,从而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毒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二氧化碳分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古交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6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炎性反应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气喘、咳嗽、肺啰音、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28±0.71)d、(3.30±0.82)d、(5.25±1.03)d、(19.01±2.65)h]均短于对照组[(2.71±0.89)d、(3.81±0.98)d、(5.72±1.37)d、(20.76±3.12)h]( t=2.97、3.14、2.15、3.36,均 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94%)及动脉血氧分压(PaO 2)水平[(83.94±4.02)mmHg]均高于对照组[77.42%、(81.25±5.53)mmHg](χ 2=5.03, t=3.09,均 P < 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IL-18)、33(IL-33)及TNF-α、PaCO 2[(141.03±34.69)ng/L、(143.87±38.43)ng/L、(75.49±18.43)ng/L、(41.85±3.31)mmH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8.64±47.92)ng/L、(162.75±50.32)ng/L、(83.22±21.75)ng/L、(43.58±4.46)mmHg]( t=-2.34、-2.34、-3.23、-2.45,均 P <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更佳,能够有效降低PaCO 2、TNF-α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吸入用布地奈德对哮喘儿童生长速度和身高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i-BUD)对哮喘儿童生长速度及身高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30日),收集i-BUD对哮喘儿童生长速度和身高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高质量队列研究。观察组治疗药物为i-BUD,对照组为安慰剂或未用药物治疗;结局指标为短期和/或长期应用i-BUD儿童的身高及生长速度。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均数差( MD)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总共16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15项RCT和1项队列研究),其中观察组2 578例,对照组2 422例。15项RCT研究中9项为低风险偏倚,2项为高风险偏倚,4项为风险偏倚不清楚;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NOS评分为8分(高质量研究)。6项研究观察了i-BUD对儿童身高影响的短期效应,观察组儿童i-BUD的暴露时间为2~8周,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下肢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 MD=-0.18 mm/周,95% CI:-0.24~-0.13 mm/周, P<0.01)。按剂量的亚组分析表明,吸入200 μg/d的i-BUD时,儿童下肢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似( MD=-0.10 mm/周,95% CI:-0.25~0.05 mm/周, P=0.209),但吸入400 μg/d和800 μg/d的i-BUD时,儿童下肢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MD=-0.17 mm/周,95% CI:-0.23~-0.10 mm/周, P<0.01; MD=-0.34 mm/周,95% CI:-0.48~-0.20 mm/周, P<0.01)。10项研究观察了长期(≥1年)暴露i-BUD对儿童身高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暴露i-BUD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 MD=-0.72 cm,95% CI:-0.86~-0.58 cm, P<0.01)。按暴露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BUD暴露1年组、2年组和4~6年组儿童身高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MD=-0.60 cm,95% CI:-0.75~-0.44 cm, P<0.01; MD=-1.30 cm,95% CI:-1.70~-0.90 cm, P<0.01; MD=-1.15 cm,95% CI:-1.67~-0.64 cm, P<0.01),但暴露平均9.2年的儿童对身高的影响不明显( MD=-0.60 cm,95% CI:-2.15~0.95 cm, P=0.448)。 结论:哮喘儿童短期和长期应用i-BUD都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速度和身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采取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乳酸脱氢酶(LDH)、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第一秒肺活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白细胞介素-4(IL-4)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其肺功能,减低血清中SP-D和IL-4水平,提高TGF-和INF-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随访、监测指标明确督导吸入治疗是否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获益。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4月31日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长期使用吸入药物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督导组各50例。2组均使用相同药物: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照组讲解注意事项,患者自行操作,督导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监测其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率及急性加重率。结果:(1)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技术错误,经校正后有所改善,且督导组使用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无论在督导组还是对照组,经吸入治疗后患者CAT及SGRQ评分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督导组改善更为明显。(3)督导组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次(18.0%)比19例次(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33, P<0.05)。 结论: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尤其重要,与常规吸入指导组相比,督导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吸入装置错误使用率和急性加重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C/D级]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320 μg/9 μg)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入治疗,疗程9 d。以治疗前、治疗第5天、治疗第9天为观察时间点,监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动脉氧分压(PaO 2)、乳酸(HL)、白细胞介素6(IL-6)、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等各项客观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 min行走试验(6MWT)距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T、PaO 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第5天,两组PCT、PaO 2、FeNO、hs-CRP、E0(%)、IL-6、FEV 1/FVC、FEV 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16、3.289、3.982、4.871、3.332、4.098、5.253、6.214、3.843、7.268、5.387、7.392、5.398、6.349,均 P<0.05);治疗第9天两组比较,PCT、PaO 2、FeNO、hs-CRP、E0(%)、IL-6、FEV 1/FVC、FEV 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08、4.032、2.948、3.527、3.118、5.251、5.325、6.338、2.907、6.289、3.246、2.084、2.151、2.527,均 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H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4.341, P<0.05),治疗第9天,两组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73,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可以显著改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提高PaO 2,降低FeNO、hs-CRP、E0%、IL-6等炎性标志物水平,对高风险AECOPD患者疗效优于低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期间实施辅助性雾化吸入护理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期间实施辅助性雾化吸入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入院的使用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取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喉宁雾化剂喷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嗓音声学声时、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辅助雾化吸入护理前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得到提升,但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声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声时均得到延长,但观察组声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喉宁雾化剂辅助护理能够优化常规疗法联合丹青三甲散治疗的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C3a、C3aR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补体3a(C3a)、C3a受体(C3aR)水平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正压通气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3(IL-23)]、补体(C3a、C3aR)、Th17、Treg、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相关因子、补体及Th17、Th17/Treg比值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Tre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炎症相关因子、补体及Th17、Th17/Treg比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p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7%(1/60)]与对照组[5.00%(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可纠正患者Th17/Treg失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VIP)于2016-01-01至2021-12-31收录的有关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成年国人AR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组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照组单纯使用布地奈德)。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后,应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和NOS量表分别对RCTs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1189例患者(实验组604例,对照组5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均低于对照组患者(WMD=-41.83,95% CI: -44.56~-39.11, P<0.00001;WMD=-26.33,95% CI: -29.00~-23.66, P<0.00001),IL-10高于对照组(WMD=4.07,95% CI: 3.56~4.58, 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OR=2.34,95% CI: 1.74~3.15, P<0.00001; OR=4.23,95% CI: 2.66~6.73, 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04,95% CI: 0.45~2.39, P=0.93)。 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成年国人AR安全性较好,较单独使用布地奈德在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及提高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布地奈德凝胶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大面积狭窄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VS治疗组(BVS组,24例)和未给予BVS组(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狭窄发生率、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S组术后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4)比47.3%(18/38), P=0.005],BVS组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50±0.58比2.70±1.09, P=0.039)。BVS组未发生与BVS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如穿孔和大量出血。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周≥3/4( OR=37.970, 95% CI:6.338~227.482)及术后未予BVS处理( OR=20.962,95% CI:3.374~130.243)是导致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吞服BVS可减少食管ESD术后的大面积狭窄发生率及所需的探条扩张次数,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