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管理的提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规范治疗及管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828例,其中男292例,女536例;年龄21~82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BMI将其分为高BMI组(BMI≥24 kg/m 2)218例、正常BMI组(18.5 kg/m 2≤BMI<24 kg/m 2)521例及低BMI组(BMI<18.5 kg/m 2)89例。通过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出25%、50%以及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呼吸峰值流量(PEF)、吸入舒张剂(沙丁胺醇)后FVC和FEV 1实测值增加的绝对值及FVC%预计值(“%预计值”表示相关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FEV 1%预计值增加的百分数,分析BMI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高BMI组FEV 1%预计值、MMEF、FEF 25%、FEF 50%以及FEF 75%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和低BMI组(均 P<0.05),FVC%预计值显著低于正常BMI组( P<0.05),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显著低于低BMI组( P<0.05);正常BMI组FVC%预计值显著高于低BMI组( P<0.05)。男性患者BMI与FEV 1增加绝对值呈负相关( r=-0.148, P<0.05);女性患者BMI与FEV 1%预计值、FEV 1/FVC、MMEF、FEF 25%、FEF 50%、FEF 75%及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均呈负相关( r=-0.124、-0.127、-0.165、-0.138、-0.156、-0.162、-0.106,均 P<0.05)。 结论:哮喘患者BMI与肺功能显著相关,高BMI患者肺功能相对更差;且在女性患者中,BMI对肺功能的影响更显著;BMI升高可致肺功能及气道可逆性下降,提示在哮喘管理中应重视BMI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用药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我国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旨在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涉及神经系统用药、精神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8大系统58种国家基本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医务人员给药顺应性、患者用药顺应性、临床价值综合评价以及药物经济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精神系统用药评价外,其他系统用药评价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表明专家对各系统用药指标的熟悉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信。根据指标的综合评分,可考虑将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二甲双胍、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卡波糖、缬沙坦、氯吡格雷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优先参考品种;硝苯地平、艾司唑仑、坦洛新(坦索罗辛)、辛伐他汀、阿法骨化醇、依那普利、比索洛尔、丙酸倍氯米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次选参考品种。结论:专家推荐的评分较高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为主,与老年人疾病谱相符;老年人全额保障基本药物遴选可考虑据筹资情况,优先从老年人使用频次较高且药品费用负担较重的几大类基本药物中挑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唑来膦酸注射液诱发支气管哮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骨质疏松症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该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用药前无哮喘发作。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19 h后,患者出现喘憋、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发作,考虑为唑来膦酸注射液所诱发。立即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多索茶碱静脉泵入,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及吸入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30 min后喘憋和呼吸困难症状缓解。26 h后支气管哮喘再次发作,再次给予上述治疗后好转。但患者活动耐量下降,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及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3个月后活动耐量恢复至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之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C3a、C3aR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补体3a(C3a)、C3a受体(C3aR)水平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正压通气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3(IL-23)]、补体(C3a、C3aR)、Th17、Treg、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相关因子、补体及Th17、Th17/Treg比值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Tre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炎症相关因子、补体及Th17、Th17/Treg比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p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7%(1/60)]与对照组[5.00%(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可纠正患者Th17/Treg失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黏膜角化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支气管黏膜角化症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该患者为70岁男性,于2019年4月17日收治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气促;增强胸部CT示双肺小结节灶,双肺多发纤维化灶及钙化灶;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全程广泛黏膜糜烂,左右支气管近端可见黄白色颗粒样隆起,并干酪样坏死物附着;支气管镜下病理示:支气管黏膜可见较多渗出物及骨化,并可见角化过度伴鳞状上皮化生;符合支气管黏膜角化症的诊断。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止咳化痰及沙丁胺醇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患者偶有气促,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支气管黏膜角化症为少见病,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诊断,予以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钆贝葡胺引起严重过敏反应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例患者分别因行腰椎和中腹部核磁共振检查(例1男,77岁;例2女,27岁)给予钆贝葡胺静脉注射,给药1 min后均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1表现为口唇发麻、恶心、胸闷,此后相继出现口唇肿胀发绀、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悬雍垂水肿,舌体肿胀等。例2表现为口唇发麻、刺激性呛咳、血压升高,此后相继出现口唇发绀、流涎、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全身散在皮疹,扁桃体Ⅲ度肿大,悬雍垂水肿等。均被诊断为钆贝葡胺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先后给予高流量吸氧、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异丙嗪肌内注射、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等抗过敏治疗。例1症状无改善,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舌体、悬雍垂肿胀逐渐缓解。例2抗过敏治疗1 h后呼吸困难缓解;1.5 h后皮疹消退,扁桃体和悬雍垂水肿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支气管舒张试验实施现状和试验中药物及耗材消毒方法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全国开展一项针对支气管舒张试验实施现状和试验中药物及耗材消毒方法的调查分析。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全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工作组对389家联盟医院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常用消毒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和基因测序进行效果的验证。结果:在参与调查的325家医院中,84.3%(274/325)的医院已开展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已开展试验的274家医院中,67.9%(186/274)的医院采取的诊断标准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或)用力肺活量增加≥12%,且≥200 ml。试验中91.6%(251/274)的医院采用直接或用储雾罐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其中93.6%(235/251)的医院该药物为重复使用。在使用储雾罐的92家医院中,62.0%(57/92)的医院储雾罐为重复使用。在酒精消毒后的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储雾罐表面采样,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到分枝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未在其表面检测到致病菌。结论:我国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标准和方法不一致,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试验中常用的沙丁胺醇气雾剂以及储雾罐多为重复使用,为避免交叉感染,亟需寻找一种适合我国的消毒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气道重塑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9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47)和观察组( 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结果:观察组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比72.3%, χ2=6.037,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IMP-1、MMP-9、TGF-β、CRP、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A(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显著,可改善气道重塑和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支气管哮喘诊治认知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诊治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2年5—6月,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信息,全科医生对哮喘诊断的认知(症状、主要检查手段、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报告对诊断的意义),对哮喘治疗的认知(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等)。随后通过上海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发放问卷至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收集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哮喘诊治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7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4名全科医生参与了调查。参与调查的全科医生以本科学历(221人,68.21%)、主治医生(200人,61.73%)为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中位年限为11年;174人(53.70%)近3年参加过哮喘相关知识培训。哮喘的诊断方面,55人(16.98%)错误地认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患者不可能是哮喘,19人(5.86%)错误地认为仅凭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升高可以诊断哮喘。对长期咳嗽的患者,244人(75.31%)会怀疑哮喘。277人(85.49%)曾为拟诊哮喘患者开具或建议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哮喘的治疗方面,273人(84.26%)曾为哮喘患者开具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对于1~2级哮喘患者,144人(44.44%)开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时嘱患者按需使用;对于3~5级哮喘患者,174人(53.70%)开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时嘱患者按时使用+按需使用,100人(30.86%)开具沙美特罗替卡松时嘱患者按时使用+沙丁胺醇按需使用。工作年限越长的医生在回答支气管舒张试验和FeNO对哮喘的诊断价值这两个问题时正确率越低( OR=0.798,95% CI:0.694~0.918, P=0.002; OR=0.859,95% CI:0.739~0.998, P=0.047),近3年接受过哮喘相关知识培训的医生各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医生(均 P<0.05)。 结论:参与调查的大部分社区全科医生对哮喘诊治认知的正确性较高,但仍有小部分医生存在认知误区。工作年限、近3年接受过相关培训可影响社区全科医生对哮喘知识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91, P<0.05)。治疗前,两组VC、FEV 1、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88、0.892、0.371,均 P>0.05);治疗后,两组VC、FEV 1、PEF均升高(联合组: t=16.045、7.193、6.667,对照组: t=7.834、8.354、4.262,均 P<0.05);治疗后,联合组VC、FEV 1、PEF均高于对照组( t=6.591、9.615、11.383,均 P<0.05)。治疗前,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06、0.669、0.371,均 P>0.05);治疗后,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组: t=10.235、16.992、12.371,对照组: t=4.763、15.663、13.115,均 P<0.05);治疗后,联合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6.591、3.559、8.307,均 P<0.05)。 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