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杉醇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抗胃癌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微球(PTX-PLLA-MPS),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及抗胃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TX-PLLA-MP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TX-PLLA-MPS中紫杉醇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胃癌SGC7901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4×106/mL,将细胞接种96孔板.过夜培养后,随机设置空白微球组、PTX组、PTX-PLLA-MPS组,分别加入30 μg/mL空白微球、30 μg/mL PTX、30 μg/mL PTX-PLLA-MPS处理24、48、72 h.加入CCK-8溶液计算各组细胞活力;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人胃癌细胞SGC7901,调整细胞浓度后,皮下注射到裸鼠前肢腋下,注射体积为0.2 mL/只,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取成瘤裸鼠15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PTX组和PTX-PLLA-MPS组,尾静脉注射给药,2 d一次,给药剂量15 mg/kg,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PTX-PLLA-MPS最佳制备工艺:PVA水溶液为1.0%,油/水体积比1∶10,PLLA浓度为6%,PLLA/PTX比为6∶1,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其平均粒径为(1.23±0.21)μm、Zeta电位为(3.67±1.42)mV、平均载药量为(18.23±1.40)%、包封率为(74.00±1.49)%,体外21天累计释放率为(76.20±3.46)%,空白微球组、PTX组、PTX-PLLA-MPS组细胞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依次降低(P均<0.05).模型组、PTX组和PTX-PLLA-MPS组肿瘤体积随着时间延长呈增大趋势,28 d后PTX-PLLA-MPS组肿瘤体积大于PTX组(P均<0.05),PTX组肿瘤体积小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成功制备PTX-PLLA-MPS,其形态良好,包封率载药量高,具有缓释特性和显著抗胃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左氧氟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纳米微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制备一种能够减少给药次数,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且能复合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上的左氧氟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①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研究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普通剂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 mg/kg,未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未载药纳米微球,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每组8只.于定点时间测定静脉血中左氧氟沙星含量;②取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传统剂型组注入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20 mg/kg);纳米微球组注入相应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于不同时间点行尿细菌培养,检测尿白细胞、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9 d后行膀胱组织学检测评估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抗菌能力.结果与结论: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相比,最优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可以明显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和给药频率;②抗菌性能评估:在每日用药的传统剂型组和仅一次给药的纳米微球组,兔感染症状逐步得到控制,在第9天时已基本治愈;此外,在相同时间点纳米微球组兔治愈数量基本高于传统剂型组,虽然只有在用药后的第5天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抗感染能力强,缓释性能佳,能明显减少给药频次及延长作用时间,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组织工程尿道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生育酚琥珀酸酯抗肿瘤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α-生育酚琥珀酸酯(α-TOS)是维生素E(VE)的衍生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能选择性抑制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生长.α-TOS口服易被胃肠道酯酶水解为无抗肿瘤活性的VE,为避免α-TOS被胃肠道酯酶水解,需将其通过腹腔或静脉注射给药,然而α-TOS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新剂型的开发,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纳米囊泡和胶束等纳米技术的应用可改善α-TOS的溶解度,增强其抗肿瘤疗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α-TOS抗肿瘤新剂型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其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参多糖3种给药途径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3种途径给予大鼠人参多糖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禁食约12 h后分别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口服给予600 mg/kg人参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人参多糖含量,人参多糖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3.2.6程序处理,分别计算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 肌肉注射途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7.46%,口服途径吸收极少.结论 人参多糖开发为静脉注射剂型具有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院1例川崎病患儿使用阿司匹林的用药咨询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 治疗中阿司匹林的合理用法,为提高临床药师用药咨询专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最新临床证据,为KD 患儿使用阿司匹林提供相关用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疗程、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剂型选择.结果: KD 治疗方案主要是急性期中高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之后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维持,这是目前国内国际推荐的治疗原则,且阿司匹林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较好.对于儿童用药,在选择阿司匹林剂型时,采用泡腾片溶解形成液体,比肠溶制剂更适合.结论: 专业的用药咨询可使患者、药师、医师三方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超4h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脂代谢对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9.5~29.4kg/m2,ASA Ⅰ或Ⅱ级,按丙泊酚脂肪乳剂型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L组)和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M组),每组20例.丙泊酚血浆浓度2~3 μg/ml诱导与维护,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辅助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镇痛,维持BIS值50~60,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2~15 mmHg,术毕前5 min停止输注静脉麻醉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前1d和术后1d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记录术前(T0)、气腹后30 min时(T1)、气腹后60 min时(T2)、气腹后240 min时(T3)和术毕30 min时(T4)血浆ET、CGRP浓度.结果 两组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不同时点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时L组,T1 —T3时M组ET明显降低(P<0.01或P<0.05);T1、T2和T4时L组,T3时M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M组比较,T1、T2和T4时L组ET,T2和T4时L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在4h腹腔镜高龄直肠癌根治术中,长链与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输注对肝功能及血脂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溶性长链脂肪乳使血浆CGRP浓度增加,水溶性的中长链脂肪乳抑制血浆ET浓度,可能减轻二氧化碳气腹后对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注射液和口服片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安全性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左乙拉西坦(LEV)的静脉注射制剂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但在中国还没有上市.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静脉和口服的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生物等效性.两个随机、单剂量(1500毫克)、开放、双周期、交叉试验按照如下方式进行:A试验:入选健康男性受试者22例,静脉滴注15分钟,于口服给药和静脉滴注结束后进行血样的采集;B试验:入选健康男性和女性受试者24例,静脉滴注45分钟,于口服给药和静脉滴注开始后进行血样的采集.最后对左乙拉西坦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制剂的AUC0-t(从0到最后可测血浆浓度的曲线下面积)、Cmax(最大血浆浓度)的几何均值比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1500mg)静脉滴注15分钟与口服片剂相比,AUC0-t和Cmax的90%置信区间未在80.00%~125.00%的接受范围之内,而静脉滴注45分钟的AUC0-t和Cmax与口服片剂相比显示等效.两次试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在试验A中共有8例受试者发生了9次轻度不良反应,在试验B中共有19例受试者发生29次轻度不良反应.由于45分钟的静脉滴注试验证实了片剂和注射液的生物等效性,所以左乙拉西坦1500 mg的静脉注射制剂(45分钟滴注)和口服制剂具有可替换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osnetupitant/Palonosetron (Akynzeo)
编辑人员丨2023/8/6
Akynzeo是瑞士Helsinn Healthcare SA公司研制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癌症化疗患者的恶心和呕吐.该药最初于2014年10月10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活性成分是奈妥吡坦(netupitant)和盐酸帕洛诺司琼(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为口服胶囊制剂.2018年4月19日,该药仍以Akynzeo为商品名,再次获美国FDA批准上市[1],但药物成分改为奈妥吡坦的磷酸酯型季铵盐衍生物fosnetupitant (235 mg)和盐酸帕洛诺司琼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0.25 mg),剂型也换成了静脉注射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型曲前列环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型曲前列环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自在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知网)检索,检索时间至2018年6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4.1软件对效应值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1项研究,共纳入曲前列环素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933例,其中42.0%为皮下注射型,5.0%为静脉注射型,33.4%为口服型及19.6%为吸入型.研究结果显示曲前列环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病死率仅为2.5%,以静脉注射型治疗较常见.Meta分析结果显示曲前列环素可明显提高6MWD,SMD皮下=4.34(95%CI[1.46,7.30],P=0.003)、SMD静脉=3.27(95%CI[0.01,6.53],P=0.049)、SMD吸入=0.33(95%CI[0.12,0.53],P=0.002)及SMD口服=0.30(95%CI[0.05,0.54],P=0.017);其中皮下注射型可降低Borg呼吸困难评分(SMD=一2.87,95% CI[-4.44,1.30],P<0.001);而静脉注射型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Borg评分(SMD=一3.27(95%CI[-4.48,-2.48],P<0.001),同时提高心脏指数(SMD=5.24,95% CI[4.08,6.41],P<0.001),降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力(SMD=-1.65,95%CI[-2.58,-0.72],P<0.001)及肺循环阻力(SMD=-4.66,95%CI[-7.53,-1.79],P=0.001).口服型及吸入型曲前列环素相关研究显示其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呼吸功能及临床恶化率.结论:曲前列环素为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药物,而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皮下注射型及静脉注射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呼吸功能,且后者对肺血管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口服型及吸入型曲前列环素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菊苣总倍半萜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脂质体和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山莴苣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溶液组、脂质体溶液组和磁性纳米脂质体溶液组(加磁场)在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并以AUC0-12h、平均滞留时间(MRT)和靶向效率(TE)、相对靶向效率(RTE)、靶向指数(TI)为指标评价不同剂型的靶向作用.结果 尾静脉注射给药10 min后,磁性纳米脂质体组在心、肝、脾、肺、肾脏组织中山莴苣素浓度较有效部位组、脂质体组显著提高;在动物的肝部体外施加磁场,磁性纳米脂质体组肝部位的AUC0-12 h明显高于其他部位,MRT明显的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E仅在肝部有增加,且TI大于10.结论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毛菊苣总倍半萜磁性纳米脂质体可改变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在肝部位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