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用于低突变负荷和“冷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晚期NSCLC的治疗手段比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多,除传统放化疗外,可根据组织病理和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选择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外泌体lncRNA对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包括卵巢癌35例(恶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20例(良性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5例(正常组)作为对照。抽取3组妇女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商品试剂盒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外泌体的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分化群(CD) 63、CD 81、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的表达情况。(2)随机抽取恶性组中4例卵巢癌患者(恶性测序组)和正常组中3例健康妇女(正常测序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妇女的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的lncRNA,并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lnc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中的表达,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即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共70份血清)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其中的表达。(3)绘制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构建多因子联合诊断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ROC曲线,评价其对卵巢癌发生的诊断效能。 结果:(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外泌体为脂质双层膜结构,一侧呈凹陷的半球形或杯托样;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显示,外泌体颗粒的直径峰值为127.6 nm,直径30~150 nm的外泌体颗粒占58.9%;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相比,血清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CD 63、CD 81、TSG101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2)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显示,相对于正常测序组妇女,恶性测序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 425个(其中上调23个、下调402个);挑选上调、下调表达异常明显的lncRNA 6个,即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进行验证,其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一致。随后对这6个lnc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恶性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1.66、1.84倍,2.05、2.46倍,2.94、2.35倍,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29%、34%,40%、46%,42%、42%,同一lncRNA的表达水平在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良性组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6个差异表达lncRNA单独诊断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0.805,具有中等诊断价值。联合因子预测模型1(包括FER1L6-AS2和LINC01811)、联合因子预测模型2(包括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联合因子预测模型3(包括FER1L6-AS2、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的AUC分别为0.865、0.934和0.962,各联合因子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单一lncRNA的诊断效能( P均<0.05)。 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筛选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lncRNA的有效方法;血清外泌体多个lncRNA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lncRNA检测。检测血清外泌体lncRNA可为卵巢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lnc-MyD88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lnc-MyD88)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且术后辅以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6~8个疗程的卵巢癌患者共70例,收集其新鲜癌组织标本;另收集同期2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新鲜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R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nc-MyD88、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mRNA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与MyD88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nc-MyD88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RT-qPCR技术检测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MyD88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009(0.000~0.049)、0.001(0.000~0.006),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P均<0.01]。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与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2=0.610, P<0.01)。(2)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化疗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lnc-MyD88高表达率(分别为71%、64%、7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化疗耐药者(分别为41%、40%、35%; P均<0.05);而不同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以及腹水有无癌细胞的卵巢癌患者的lnc-MyD88高表达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残留灶大小以及lnc-MyD88和MyD88 mRNA高表达均为显著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危险因素( P均<0.05),腹水有癌细胞为显著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 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以及lnc-MyD88和MyD88 mRNA高表达均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因素( P均<0.05),术后残留灶大小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 P=0.001)。 结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lnc-MyD88与MyD88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lnc-MyD88可能参与MyD88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望作为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1和PD-L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的组织标本180份,包括浆液性癌120份,黏液性癌30份,子宫内膜样癌15份,透明细胞癌15份;从中随机选取50份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并分析PD-1及PD-L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PD-1表达于癌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PD-L1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膜;在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均呈阴性表达。卵巢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均为18.3%(33/180)、2.0%(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癌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卵巢癌组织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浆液性癌均高于非浆液性癌(包括黏液性癌、子宫内模样癌、透明细胞癌),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发病模式为Ⅱ型者高于Ⅰ型,肿瘤累及侧别为双侧卵巢者高于单侧卵巢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同PD-1、PD-L1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PD-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61个月,PD-L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61个月,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1及PD-L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特别是浆液性癌较为明显;晚期卵巢癌患者PD-1及PD-L1的表达较高,表明PD-1及PD-L1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妇科恶性肿瘤抗HER-2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多种妇科恶性肿瘤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HER-2基因相关变异,部分研究发现HER-2蛋白高表达或基因扩增与不良预后相关。近年来,抗HER-2治疗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取得积极进展。多项研究尝试将传统抗HER-2疗法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疗效不尽如人意。可喜的是,新型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表达的多种难治性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且持久的疾病缓解能力,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尤著。这一突破性发现或将为晚期、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带来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妇科恶性肿瘤中HER-2基因的变异情况、抗HER-2治疗的探索以及靶向HER-2蛋白的ADC的最新进展,以期启发临床对HER-2检测和靶向HER-2治疗的再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靶向药物及其用于疾病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90%以上的上皮性肿瘤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高丰度表达,具有特异性和广谱性,是肿瘤微环境靶向显像和治疗的研究热点。FAP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和多肽作为配体,通过偶联核素以及荧光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显像、治疗、精准手术导航,并通过二聚体化以及新剂型构建(如白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等)优化FAP靶向药物的生物分布,进而增加其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和增强生物学作用,推动其用于肿瘤靶向内放射性治疗和光热治疗。除了肿瘤,FAP也可为炎性疾病的显像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笔者就近年来FAP在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中的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参与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卵巢周围腹膜腔缺乏局部屏障,来源于卵泡液和腹腔积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是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非细胞成分。外泌体携带的内容物与其来源细胞高度相似,成为研究卵巢癌多种组织学类型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起源的新方向。文章就外泌体在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发生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为肿瘤背景中存在明显的淋巴样浸润的间质性细胞。LELC可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皮肤、乳腺等各个器官,但以肺部、唾液腺及胃部发生较为多见。其中原发部位在肺部的淋巴上皮瘤样,被定义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rimar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PPLELC) [1]。PPLEL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亚型,约占所有肺部恶性肿瘤的0.9% [2]。PPLELC 1987年首次被报道,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3]。研究结果显示,PPLELC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PPLELC常见于相对年轻、不吸烟的亚洲人群中,不同性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4]。超过一半的PPLELC患者在就诊时处于早期(Ⅰ期和Ⅱ期) [5],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对于晚期PPLELC,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含铂双药化疗结合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仍是临床应用的首选 [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累及副乳头的十二指肠上皮性肿瘤内镜诊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十二指肠上皮性肿瘤发病率低,非乳头部大面积上皮肿瘤经内镜下切除报道较少,诊治尚未形成标准化。笔者报道了1例累及副乳头的十二指肠大面积上皮性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手术过程顺利,切除标本60 mm×50 mm,为小肠黏膜组织,部分区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垂直切缘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