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25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按照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 方案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分析其营养不良现状,并对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将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25 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213 例(34.08%).营养不良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SSRS和MMES均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更大、BMI更低、无医疗保险、慢性病种类超过2 种、用药种类超过5 种、使用抗生素、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离婚/丧偶、不和子女居住占比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慢性病种类(≥3 种)、有焦虑、有抑郁、有认知障碍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SRS评分高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性病种类、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认知功能均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7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8岁,G 3P 1,孕12 +5周超声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带为3.0 mm,孕中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18三体均为低风险,升级版无创产前检测提示胎儿7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综合征高风险。夫妻双方外观无异常,否认孕早期毒物及放射物接触史。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孕18 +4周抽取羊水30 mL以及双方外周血样各2 mL,其中10 mL羊水用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为arr[hg19] 7p14.1p11.2(38529602_55367509)×1(图1),提示胎儿7p14.1p11.2区存在约16.8 Mb的缺失。对剩余20 mL羊水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制片、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16)》进行描述,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del(7)(p11.2p14)(图2)。孕23 +1周超声提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心脏发育异常(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可能、房室间隔缺损可能)。孕妇夫妇系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第1胎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双方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但拒绝接受CMA亲代验证。鉴于胎儿7号染色体短臂存在大片段缺失以及超声提示的结构异常,孕妇夫妇选择终止妊娠。本研究通过了温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审(2021)第(56)改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RH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65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人口统计学及临床信息调查。采用RHD评估量表观察肠造口患者的RHD评分,分析RHD的影响因素。结果:肠造口患者的RHD总分为(170.63±21.38)分,91.34%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支付方式、家与医院的距离、疼痛评分、职业、照顾者、居住方式和家庭收入是肠造口患者RHD总分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照顾者、居住方式、家与医院距离、疼痛评分是RHD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已婚、照顾者多、非独居、家与医院距离近及疼痛评分低可减少或消除患者出院后对延续护理的顾虑,从而能更好地准备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某区女性乳腺癌职业危险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女性乳腺癌与职业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6至12月,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方法,选取北京市8家医疗机构,以调查医疗机构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95人)为病例组,以相同医疗机构非乳腺癌患者(478人)为对照组。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职业危险因素和应对方式(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用 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调查对象中大专及以上占49.64%(483/973);体重指数以18.4~23.9 kg/m 2为主(占48.82%,475/973);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占84.48%,822/973)。与无夜间轮班作业史者比较,有夜间轮班作业史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70,95% CI:1.25~2.30, P<0.05);与工作姿势为大多数坐着、有时站立者比较,大多数站立、有时坐着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1,95% CI:1.40~2.90, P<0.05)。 结论:职业危险因素中夜间轮班作业、工作姿势与女性乳腺癌发病有关,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同时避免久站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1例: MYO15A基因变异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9岁,G3P1,剖腹产,有产时窒息史,3岁左右会说话,身材矮小,经外院检测发现双耳失聪,经人工耳蜗治疗,效果好;父亲正常无表型,伴有偏头痛。母亲正常无表型,第一胎剖腹产,产后窒息,存活1天后呼吸衰竭,夭折。母孕期无殊,父母无近亲结婚情况且不存在遗传性和家族性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2015-2020年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 χ 2=81.880, 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 F=5.184, 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69.888, 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 P 25, P 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18.961, P<0.01)。 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产业类型女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至7月,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行业的女职工开展横断面调查,共发放60 2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 777份,问卷有效率为95. 9%。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 ± s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及是否经常夜班等不同因素分组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率前3位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状(23.7%)、忧郁(16.0%)和人际关系敏感(15.4%)。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经常夜班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30~39岁、年龄40~49岁、学历高中至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从事第三产业、工作时间8~9 h/d、工作时间9~11/d h、工作时间>11 h/d、经常夜班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均增高( OR=1.199、1.187、1.296、1.539、1.236、1.674、1.601、1.358、1.393, P<0.05)。 结论: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严重,应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措施切实提高女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发 ATP7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肝豆状核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性,11岁,2022年4月15日因"右手抖动2月余,右下肢跛行1月,发音不清半个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患儿系G 1P 1,因母亲为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发育未见异常,否认特殊疾病史。父母亲均表型未见异常,系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及传染性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正常面容,行走时右下肢呈拖拽步态,能正常交流,但发音不清晰,语速及语调正常,无张口受限,无记忆力下降,右手呈运动性抖动,手指稍僵硬,伸屈活动欠灵活,肌张力增高,伸舌居中、活动尚可,余查体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克氏综合征合并t(3;22)平衡易位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33岁,结婚多年其妻未孕,双方系非近亲结婚,表型及智力均无异常,女方超声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男方精液未查见精子。患者父母及兄弟姐妹外观及智力均无明显异常。两个哥哥及三个姐姐均已生育健康后代,另一哥哥未婚。患者的母亲和姐姐均无自然流产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征得其知情同意后,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常规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染色,用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和Cytovision软件(德国Leica公司)分析染色体核型,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进行描述,患者的核型为47,XXY,t(3;22)(3qter→3p21::22q→22qter; 22pter→22q13::3p21→3pter)(图1)。患者的亲属均未接受染色体检查。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YNC2H1基因杂合突变致短肋多指综合征Ⅲ型的1例家系表型及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妇31岁,孕2产0,夫妻双方平素身体健康,非近亲婚育,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无特殊家族史。该孕妇第一胎于孕24周时发现胎儿四肢短小、胸廓窄、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等异常,遗传学检查提示无创DNA呈低风险,羊水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后在随访过程中因胎儿四肢及胸廓进行性生长发育不良而引产,引产后另见胎儿双手及双足多指(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