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2015-2020年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 χ 2=81.880, 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 F=5.184, 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69.888, 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 P 25, P 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18.961, P<0.01)。 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0年与2018年中国15岁及以上非现在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0与2018年中国≥15岁非现在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与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得全国代表性样本。本研究选择≥15岁非现在吸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经基于复杂抽样加权后,对一般人口学特征、二手烟危害的认知、公共场所室内区域禁烟的态度,以及不同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限制吸烟的规定进行描述,采用Rao-Scott 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二手烟暴露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15岁非现在吸烟人群中,看到有人室内吸烟的比例从2010年的84.7%下降到2018年的71.9%,在各个场所看到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女性、45~64岁、教师、医务人员、企业/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村和中部地区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8年,在各年龄组中,家庭全面禁烟或部分区域允许吸烟的二手烟暴露比例均低于家庭允许吸烟或无禁烟规定;在25~44岁人群中,所在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二手烟暴露比例低于允许吸烟或无禁烟规定( OR=0.65,95% CI:0.49~0.87),认为0~5类公共场所室内区域不应该允许吸烟的二手烟暴露比例高于8类公共场所( OR=2.13,95% CI:1.35~3.36);在45~64岁人群中,教师( OR=0.37,95% CI:0.17~0.78)、医务人员( OR=0.35,95% CI:0.16~0.76)、农林牧渔水利人员( OR=0.49,95% CI:0.29~0.84)二手烟暴露比例均低于政府/事业单位人员。 结论:中国≥15岁非现在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整体有所改善,无烟环境建设初现成效,但建设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积极倡导无烟家庭建设,加强烟草危害宣传教育,提高非吸烟者拒绝二手烟暴露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2011—201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18年浙江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求询者HIV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趋势,为优化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完成"90-90-90"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各VCT门诊数据,分析不同类型人群HIV抗体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情况,采用SAS 9.2软件,应用cochran-armitage trend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1—2018年共完成检测775 324人次,发现筛查阳性8 573人次,总体HIV筛查阳性率1.11%。HIV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67%上升到2015年的1.30%,再到2018年的1.42%。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中,注射吸毒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医疗相关问题和其他类型呈下降趋势,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呈上升趋势。结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为检测发现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及时分析目标人群性行为的变化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患病率及分布状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研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HCV现症感染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为上海地区"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参加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医院举办的常规体格检查活动的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的静脉药瘾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CT)门诊就诊人员、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商业性工作人员,进行等比例抽样调研,收集患者体格检查剩余的全血并分离血浆,进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中阳性反应样本加测HCV RNA和HCV基因型。结果:共筛查HCV高风险人群1 000名,包括453名静脉药瘾人群,166例HIV感染者,245名性病门诊就诊人员,136名商业性工作人员,其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5%(99/453)、1.81%(3/166)、1.22%(3/245)和0(0/136)。在高风险人群HCV抗体阳性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检出率为42.68%(35/82)。HCV RNA阳性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9%(26/35),婚姻状况为非已婚者占77.14%(27/35)。12份进行HCV基因亚型检测的样本中,基因3型和6型各5份,HCV 1b亚型2份。结论:静脉药瘾人群为主要的HCV感染潜在人群,亦为后续"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应率先针对的对象。HCV感染高风险人群中基因3型和6型占比高,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可能更加适合。高风险人群的HCV感染者文化程度和在婚率较低,可能需要宣教和社区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 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 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市3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3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1年6月18日广州市COVID-19本地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起本地COVID-19疫情累计报告病例726例,其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366例,病例以女性(51.6%,189/366)、18~65岁(81.4%,298/366)、职业以家务/待业(32.2%,118/366)和离/退休人员(20.2%,74/366)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71.6%,250/349)和咳嗽(60.7%,212/349)为主;非洲国家及地区(非洲)入境关联疫情207例,以男性(69.6%,144/207)、18~40岁(72.9%,151/207)和商业服务职业(62.3%,129/207)为主,首发症状以无明显不适(55.6%,15/27)和咳嗽(37.0%,10/27)为主;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153例,以女性(58.8%,90/153)、≥41岁(64.7%,99/153)和离/退休人员(32.0%,49/153)为主,首发症状以咳嗽(32.9%,48/146)和无明显不适(28.1%,41/146)为主。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的家庭续发率分别为11.2%、5.7%和11.5%;潜伏期 M( P 25, P 75)分别为6.5(4.0,10.8)d、4.0(2.5,6.0)d和4.0(3.0,5.0)d;代间距 M( P 25, P 75)分别为4.0(3.0,8.0)d、4.0(2.5,6.0)d和3.0(2.0,5.0)d。3起本地COVID-19疫情在性别、年龄、职业、首发症状、家庭续发率和潜伏期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例发现途径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主要是自主就医(44.3%,162/366),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主要是社区主动排查[58.5%(121/207)和27.5%(42/153)]和密切接触者管理[33.3%(69/207)和67.3%(103/153)]。 结论:广州市3起COVID-19本地疫情因感染来源、变异株类型和防控策略的不同导致流行特征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传播特征及病例发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应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和常见症状监测、强化聚集性疫情排查等措施,严防疫情反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英国变异株的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和敏感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三种商用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英国B.1.1.7变异株的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的10份鉴定为B.1.1.7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同时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10份鉴定为非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做为对照。用三种可检测该变异株的商业化试剂盒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三种试剂盒中,以B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最差,C试剂盒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 000 copy/mL。结论:部分检测试剂盒在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需要及时评估检测试剂对变异株的有效性,以使新冠病毒的检测更迅速,检测结果更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2017-2019年部分新报告HIV/AIDS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报告HIV/AIDS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性伴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浙江省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新报告HIV/AIDS在确证HIV感染前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类型和行为特征。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与性伴类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406例HIV/AIDS,均为确证HIV感染前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男性占67.2%(273/406),25~49岁占59.1%(240/406)。调查对象自我报告在确证HIV感染前仅有临时性伴、仅有固定性伴、有临时及固定性伴的分别占36.0%(146/406)、52.0%(211/406)、12.0%(49/406)。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婚姻、职业、月均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3 000元、个体户、已婚与仅有临时性伴存在关联;服务行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与仅有固定性伴存在关联;企业职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月收入≥5 000元与有临时及固定性伴存在关联。 结论:2017-2019年浙江省部分新报告HIV/AIDS在确证HIV感染前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普通人群健康意识,降低危险性行为传播HIV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 %(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 P 25~ P 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 %)及学生(36/103,占35.0 %)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 %(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 %),菲律宾(13/103,占12.6 %),美国(13/103,占12.6 %)和尼日利亚(7/103,占6.8 %)。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 %),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 %)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 %)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 结论: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嘉兴市男男同性传播HIV-1感染人群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嘉兴市男男同性传播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1型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20—2022年所有新报告MSM人群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病例血样,扩增HIV-1 pol基因,测序后使用MEGA v6.0软件分析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使用校正群体耐药分析程序(CPR)分析耐药突变,计算基因序列间遗传距离,使用Cytoscape v3.6.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 结果:共发现9种基因亚型,以CRF07_BC(43.3%)、CRF01_AE(36.9%)为主,未与参考亚型聚类的重组型病例占比5.0%。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21例(7.0%),CRF07_BC和CRF01_AE亚型的耐药突变比率分别为8.2%和7.8%。蛋白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7%、0.7%和4.7%。最适分子网络的基因距离为0.018,入网率43.3%,共形成38个分子簇(簇内2~26个节点)。同性性行为人数≥6,度值≥4的病例易进入活跃分子簇。TNS>0.75的高危传播病例以外省(市)户籍和商业服务业者为主要特征。重组型分子簇病例与外省病例有较高相似度。结论:嘉兴地区MSM人群HIV-1亚型分布复杂,重组亚型检出率增高,传播耐药水平较高,活跃分子簇和高危传播病例人群多为商业服务类等外来人口,需加强监测和干预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