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从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 2 个视角综合探讨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名有应急处置团队合作经验的护理教育及临床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合作能力的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且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形成 3 个主题和 9 个亚主题,包括缺少针对性的护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学校缺乏系统教育、临床实践和理论脱节);明确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横纵向沟通能力、对场景预判能力和最大化决策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理论授课,初步感受多学科思维;临床实践,形成整合性思维和专业思维;情景模拟,培养精准复盘思维;多样化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能力).结论 建议联合学校—医院—护理本科生,建立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从护生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各环节,"应急预备小队"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医院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战经验.将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融入护理本科生应急课程与实践中,为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坚实后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BAR模式的床旁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情景(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简称为SBAR模式的床旁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4-11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398例患者及本科室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2023年4-7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交接班模式;2023年8-11月收治的2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除护理工作质量中基础护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中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外,观察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及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床旁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宣教掌握情况,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单式护理管理结合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清单式护理管理结合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53例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3例肝衰竭患者为干预组。2组患者人工肝治疗模式均涉及血浆置换(PE)模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及PE + DPMAS治疗模式3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清单式护理管理。分别比较实施前后不同治疗模式2组间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变化,及治疗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模式的组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干预组接受DPMAS和PE + DPMAS治疗模式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3(24.0,27.9)、23.2(22.4,26.3)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26.3,29.7)、29.4(27.2,30.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 2.47、3.55,均 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在3个治疗模式上分别为15.8(14.8,16.8)、22.7(19.2,26.2)、16.0(14.6,20.0)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15.9,20.9)、26.3(21.4,36.4)、21.2(16.9,23.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 2.10、2.07、2.21,均 P<0.05)。干预组DPMAS治疗模式患者低血压、过敏反应、出血、凝血及感染并发症共计6例,与对照组的11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97, P<0.05);干预组PE + DPMAS治疗模式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共计4例,与对照组的11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87, P<0.01)。 结论:人工肝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清单式护理管理可能有助于提升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可提升护士的风险预判意识,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外科新护士面对危重患者抢救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新护士在临床一线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或预判发生病情变化抢救前的心理体验,为管理者提供依据和心理支持.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12名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抢救前焦虑心理;抢救时存在紧张、恐惧和愧疚感;抢救结束后存在无奈与同情,并感受生命带来的心灵冲击与自身能力不足及疲溃感.结论 神经外科新护士面对危重患者抢救和预判发生病情变化抢救表现出焦虑、恐惧、紧张、无奈等心理,临床管理人员应重视新护士的心理支持、重视抢救技能与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骨折联络服务中骨科专科护士联络员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对骨科专科护士作为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FLS)联络员的全面概念分析.方法 借鉴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框架,用于识别FLS联络员角色的属性、前因、后果和经验参照物,展示FLS联络员角色示范案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FLS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骨科专科护士联络角色定义属性为在患者骨折后给与协调护理,并促进各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合作,具有完善的骨质疏松知识储备、临床风险预判技能及团队合作能力;前置因素为能明确作为FLS联络员角色的定位、较完善的评估沟通协调能力、各方面的技术人员资金支持;后果为降低了患者的再次骨折和跌倒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有助于改善医疗保健结果,并通过减少继发性骨折和并发症来减轻财务负担,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成本.实证测评有FLS联络员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焦点小组访谈、360度调查反馈问卷.结论 通过骨科专科护士联络员的概念分析,正确理解、运用、识别FLS模式中的骨科专科护士,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FLS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首选方法,为保障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由国内相关领域的医疗及护理专家共同制定,依据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及临床护理实践,从疾病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评估及护理并论述,其中包含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及并发症中预判性思维的运用,旨在对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认识和规范管理,为临床规范化、标准化及同质化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危机领导力特征要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危机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为医院培养和评价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基于危机领导力六力模型对参加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或埃博拉疫情救治或管理工作的11名护理管理者和10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危机领导力共包涵6个主题及17个亚主题:预警力(信息洞察能力、事件甄别能力、危害预判能力)、担当力(全局意识、责任心、奉献精神)、信念力(使命感、荣誉感、意志力)、驾驭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教导能力)、凝聚力(共情能力、感召能力)、成长力(自我反思能力、把握机遇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结论 提炼的护理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护理危机的核心要素及具体内涵,可以为管理者评估、选拔和培训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模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搜集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相关的指标,构建评判该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性模型,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所有老年病专科在岗的护理人员为研究队列,完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及相关心理量表.并对其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以确认抑郁症相关预后,依据随访结果,预判远期继发抑郁症的风险,并进行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最终纳入170例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14例失访,22例护理人员于随访期内继发抑郁症.(1)Cox回归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模型由已生育、低级职称、三甲医院、每周被占用的休息时间、上班出行耗时、MMSS量表、BDI量表组成,上述因素均为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2)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4.065 h、MMSS量表<27.20分、BDI量表≥77.51分的护理人员,并发抑郁症的时间窗更短,其中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及MMSS量表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评判效能.结论 已生育、低级职称、三甲医院、每周被占用的休息时间、上班出行耗时、MMSS量表、BDI量表是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因素,且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4.065 h、MMSS量表<27.20分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临界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人文视角防范产科风险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院产科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这里对于每个家庭既是繁衍后代的伊甸园,又是一个充满担忧的奋斗过程.在实现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追求奋斗的进程中,健康中国策略告诉我们“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保护妇女儿童、呵护每个家庭平安幸福是产科医疗团队的神圣使命.一位产妇分娩过程,即是一个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女性一生中最具风险的高危时刻.让每一个带着对幸福充满美好希望的家庭来说,医师、护士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能使他们的后代安全、顺利降生的保护神.因此产科医务职业者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文责任感、高度专业的知识内涵、细致精心的观察、敏锐果断的判策力.正确预判产程、早期发现风险、恰当有效的处理意外事件.多项研究证明,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位于医院各类不良事件的前列,而某省的一项研究显示,58%以上产科不良事件被定为不同级别的责任事故[1].因此产科医疗团队的职业责任、人文服务意识是降低孕产妇与新生儿风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人文视角分析降低产科风险的相关环节,以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内涵质量、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孕产妇就医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ICOM术后谵妄护理筛查评分在麻醉术后护理室中的应用DICOM术后谵妄护理筛查评分在麻醉术后护理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术后谵妄(POD)影响患者术后短期恢复和长期预后,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等级甚至增加病死率[1],其远期不良后果可造成脑功能紊乱、术后认知下降(POCD),其中一些甚至是不可逆的[2].很多可能导致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已逐渐为大家所认知,进行大手术的高龄患者无疑存在较大风险,提前发现早期干预会使其发生率下降并可明显改善预后[3]. 麻醉术后护理室(PACU)是转运病房中间重要的环节,也是及时发现、及时干预POD发生的最重要一站.目前用于PACU的POD评分较为宽泛、可操作性差. 为了及早预判POD的发生并给以预防,我中心制定了一套术后谵妄护理体系,其中谵妄护理筛查评分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有效性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