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凋亡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和骨矿物质密度下降为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泛凋亡(PANoptosis)是近年来新建立的一种独特的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涉及细胞焦亡(pyroptosis)、凋亡(apoptosis)和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串扰,其同时具有细胞焦亡、凋亡和(或)坏死性凋亡的关键特征,但不能单独用三种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中的任何一种来解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主要探究细胞焦亡、凋亡以及坏死性凋亡与OP机制之间的关系,而针对泛凋亡与OP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机制探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泛凋亡与OP发病机制的潜在联系,为防治OP寻找潜在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55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42例;年龄72.0(68.0,83.3)岁。骨折AO/OTA分型:B型47例,C型8例;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Ⅱ型5例,Ⅲ型44例,Ⅳ型6例。所有患者伤后4.0(3.0,6.3)d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环钢板固定7例,螺钉固定3例;前环除2例未做固定外,其余采用钢板、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45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环2例未做固定,其余均采用螺钉固定;前环10例未做固定,其余采用螺钉、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病死率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45/55)。54例患者术后获(15.4±9.1)个月随访,另1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病死率为7.4%(4/54)。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的4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骨盆Majeed评分为69(54,76)分;根据笔者单位制定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可11例,优良率为76.1%(35/46)。随访期间3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完全失效。结论:对于老年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特点,阐述老年骨科照护理念,对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产生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骨科临床实践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老年脆性骨盆骨折45例患者的资料。按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26例、Ⅲb型19例。闭合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73.2±9.2)岁(范围62~90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0例;接受闭合复位、经髂前下棘下方指向骶髂关节并穿透骶髂关节置入改良LC-Ⅱ螺钉固定后环,合并前环骨折者前环行INFIX固定。开放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72.8±6.6)岁(范围60~87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4例、Ⅲb型9例;接受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检查,并完善术前准备。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Majeed康复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改良LC-Ⅱ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0.5~3年的随访,骨盆骨折均愈合。闭合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8±1.9)d(范围3~9 d),手术时间为(42.0±12.9)min(范围25~7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1±6.7)ml(范围20~4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7例、良11例、中4例,优良率81.8%;根据Majeed康复标准:优10例、良6例、可6例,总优良率72.7%;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0例、<3分7例、4~6分5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开放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9±3.8)d(范围5~20 d),手术时间为(89.1±29.5)min(范围5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9.2±214.3)ml(范围220~1 00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7.0%;根据Majeed康复标准评价:优12例、良6例、可5例,总优良率78.3%;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4例、<3分6例、4~6分3例。随访期间开放组2例发生后环钢板松动,4例发生前环耻骨支钢板螺钉松动,但无复位丢失。结论: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至2021年天津市天津医院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5至2021年天津市天津医院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变化趋势及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合并症数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天津市天津医院数据库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髋部脆性骨折入院的患者12 570例,男3 934例、女8 636例,入院时年龄分别为(74.11±9.50)岁和(74.62±8.99)岁。于2022年5月23日通过身份证号与天津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死亡2 054例,其中男804例、女1 250例,死亡时年龄分别为(81.34±7.88)岁和(81.92±7.42)岁。收集患者生存状况,以3个月为时间间隔,计算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分析随时间变化累积生存率的变化规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总体累积生存率,分析性别、年龄(>70岁和≤70岁)、婚姻状况(有配偶和无配偶)、合并症数量(≥2个和<2个)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髋部脆性骨折的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结果:骨折后全部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3(3,31)个月,其中男性为11(2,27)个月、女性为15(4,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3.77, P<0.001)。Joinpoint回归显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为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9个月前(年变化率为47%)累积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大,9个月后(年变化率为1%)累积死亡率变化较平缓,折点前后年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年龄为(80.11±7.71)岁、未死亡患者为(73.36±9.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0, P<0.001)。合并症数量经正态化转换后,死亡患者为(0.20±0.93)个、未死亡患者为(0.00±0.8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81, P<0.001)。发生髋部脆性骨折后男性累积生存率低于女性、无配偶低于有配偶患者、年龄>70岁低于≤70岁患者、合并症数量≥2个低于<2个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内累积生存率下降最明显,临床上需密切随访;男性、无配偶、年龄>70岁、合并症数量≥2个会增加髋部脆性骨折后的死亡风险,导致生存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阻运动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经常共存,导致中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提升,两者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T2DM患者中存在“糖尿病骨脆性悖论”,出现高骨密度高骨折风险的现象,加之有些降糖药物也能引起骨代谢异常,T2DM患者更易出现骨质疏松。但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糖尿病患者骨质的保护,即使明确了OP的诊断,但因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副作用多、成本高、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长期使用受限。抗阻运动有降糖护骨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非药物策略在T2DM患者合并OP患者中推广。我们从T2DM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发病机制,抗阻运动对血糖、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抗阻运动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以及抗阻运动方案制定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对抗阻运动在T2DM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骨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SAHS与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OSAHS可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等一系列途径影响骨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当前OSAHS引起骨代谢紊乱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骨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脆性骨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1型和2型糖尿病的脆性骨折风险均会增加。一旦发生骨折,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通过生化标志物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并在疾病早期就采取措施来降低骨折的发生。 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近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1篇题为《糖尿病患者骨脆性的生化标志物》的综述(Meier C, Eastell R, Pierroz DD, et al.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Fragi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3:dgad255)。该文为开放获取文章,本文对其进行了中文编译。该文充分汇总相关文献,就生化标志物、糖尿病药物、糖尿病骨病及脆性骨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理念与技术创新——我国老年髋部骨折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髋部骨折是发生在髋关节周围的骨折,通常指股骨近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股骨转子下)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常由低能量创伤所致,故老年髋部骨折属于"脆性骨折"范畴,亦称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髋部骨折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2000年,全球髋部骨折患者约有160万例 [ 1] ;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高达230万 [ 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高达630万 [ 3] 。髋部骨折致残率、致死率高,术后康复难度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生活负担,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阿仑膦酸3~4年对社区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阿仑膦酸3~4年预防脆性骨折的结果。方法:系统搜索MED-LINE、EMBASE、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研究的引文。时间范围建库至2020年7月16日。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根据异质性大小决定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高风险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按照PRISMA 2009规范进行报告。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8篇报告。2个研究2篇报告结果为高风险,其余2个研究6篇报告为低风险。结果显示使用阿仑膦酸3~4年可有效预防新发椎体骨折( RR=0.54,95% CI:0.44~0.66, RD=-0.03)、临床骨折( RR=0.82,95% CI:0.73~0.92, RD=-0.03)、非椎体骨折( RR=0.84,95% CI: 0.75~0.95, RD=-0.02)、临床椎体骨折( RR=0.51,95% CI:0.34~0.76, RD=-0.01)和髋部骨折( RR=0.56,95% CI:0.37~0.87, RD=-0.01);但未见能有效预防腕部骨折( RR=0.85,95% CI:0.67~1.09)、严重不良事件( RR=0.95,95% CI:0.80~1.14)和上消化道不良事件( RR=1.02,95% CI:0.96~1.07)。对纳入高风险报告的6个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临床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腕部骨折、严重不良事件的 HR分别为0.81、0.85、0.49、0.62、0.94、0.94。 结论:口服阿仑膦酸3~4年可有效预防社区绝经后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女性脆性骨折,其中对椎体骨折的预防效果优于非椎体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