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颅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头颅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2月-2022年2月本院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rTMS+常规针刺治疗,头颅针刺组给予rTMS+头颅针法(头针+颅底七穴)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纤维光学内镜(FEES)观察患者吞咽解剖结构的形态、运动情况和食物的吞咽过程,并进行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定;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观察选择感兴趣区域(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1例,最终各有46例进入疗效统计。治疗后,头颅针法组口角流涎、食物滞留、进食饮水呛咳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7、4.90、5.01, P<0.01),PAS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 χ2=7.80, P=0.025),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1、5.98, P<0.01),SSA评分低于对照组( t=5.68, P<0.01)。头颅针法组治疗后ROI的顶枕皮层[(0.47±0.06)比(0.42±0.04), t=3.16]、岛叶皮层[(0.44±0.07)比(0.40±0.05), t=3.00]、内囊后肢[(0.58±0.04)比(0.54±0.05), t=2.80]的FA值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头颅针法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芍甘定颤汤联合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芍甘定颤汤联合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5例)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芍甘定颤汤及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干预前后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改良UPDRS)评分、患者并发症情况及1年复发率、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改良UPDRS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各组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22%,低于对照组15.56%,P<0.05;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4.44%,低于对照组20.00%,干预满意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甘定颤汤联合颅底七穴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积极影响,患者临床疗效提升,功能改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降低,患者恢复好,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9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5.7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ROM评分相当(P> 0.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及ROM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0%)与对照组(4.08%)相当(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缓解,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颅底七穴"联合悬吊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针刺"颅底七穴"联合悬吊训练(SET)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悬吊训练-基础西药"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悬吊训练-基础西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美国NeuroCom平衡系统对患者进行稳定极限试验(LOS),观察反应时间(RT)、运动速度(MVL)、端点行程(EPE)、最大偏移(MXE)、方向控制(DCL)5个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LOS(RT、MVL、EPE、MXE、DC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OS指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RT、MVL、EPE、MXE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颅底七穴"联合SET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在改善运动的速度和重心控制范围方面更为显著,在运动方向控制方面则未见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管氏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管氏舌针结合颅底七穴,对照组予普通针刺,两组均每周5次,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1个月后随访.其中,金津、玉液、中矩,每次选2穴,以出血为度,每周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语言功能评分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氏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有效,可为临床提供优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舌针结合"颅底七穴"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针刺6d后休息1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均以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SSA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分级、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9.4%,高于对照组的33.3%(P<0.01).结论:舌针结合"颅底七穴"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针及其相关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患帕金森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给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帕金森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危害其理健康.目前并无治愈该疾病的方法,但各种头针疗法可明显改善其症状.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头针及其相关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资料,发现方氏头针、焦氏头针、颅底七穴、颤三针、通督调神针刺法、国标头针等常用头针疗法及头针结合眼针、体针、电针、督脉温针灸、西药、中药等头针联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都疗效卓越,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