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源性卒中的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作为临床上主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之一,隐源性卒中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颈动脉蹼、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疾病,需要进行详细、针对性的评估,并需高度重视其复发风险。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概念的提出,使之成为一种治疗相关性疾病,应针对不同病因采用抗血小板、抗凝、介入和手术等治疗,以降低其卒中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颈动脉蹼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观察颈动脉蹼的超声及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特征,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159例,术前行超声检查、主动脉弓上CTA,明确有无颈动脉蹼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蹼的位置、长度、厚度、伸入管腔的方向、回声、有无合并斑块或血栓等,与术前CTA检查结果对比。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5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中22例经病理证实有颈动脉蹼结构,HE染色为广泛的内膜肌纤维增生及黏液样变性,其中18例颈动脉蹼底部合并斑块形成,4例合并血栓形成。术前超声诊断术侧存在颈动脉蹼结构17例,5例误诊及漏诊,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77%(17/22),特异性为98%(135/137),准确性为75%。术前CTA诊断术侧颈动脉蹼11例,11例误诊及漏诊,CTA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50%(11/22),特异性为97%(134/137),准确性为47%。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CTA,能更好地显示颈动脉蹼结构及是否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颈动脉蹼致伴失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缺血性卒中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而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青中年卒中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其危险因素及病因与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青中年卒中患者除积极使闭塞血管再通和做好二级预防以外,尚需注意是否存在其他少见卒中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对比增强超声检测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蹼: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无传统卒中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卒中发病率日益增高,因此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颈动脉蹼的临床特点及其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的临床特点及其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自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录的关于颈动脉蹼的文献报道(含208例颈动脉蹼患者),分析颈动脉蹼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其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措施。结果:211例颈动脉蹼患者中男性68例(32.2%)、女性143例(67.8%),中位年龄48岁。148例患者被报道了有血管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43例(29.1%)、高脂血症19例(12.8%)、糖尿病14例(9.5%)、吸烟12例(8.1%)。89.8%(44/49)的颈动脉蹼引起血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在颈动脉蹼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抗凝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11.1% vs. 49.3%);23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和54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别在平均12个月(1~60个月)和平均11个月(3~144个月)的随访期内均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颈动脉蹼是隐源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凝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较高的颈动脉蹼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是理想的二级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颈动脉蹼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梳理颈动脉蹼相关性脑梗死的诊疗流程。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6例颈动脉蹼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动脉超声检查、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总结其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男女比例2∶4。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脑卒中发作,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4分。头颅MRI显示5例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1例患者颅内无梗死灶。6例患者颈动脉蹼处血管均无明显狭窄。4例患者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于大脑中动脉发现微栓子信号,1例患者颅内动脉未见明显异常。6例患者均由脑颈血管超声初诊,经CTA/DSA确认5例,1例无异常发现。6例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做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均规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治疗,随访0.5~5.2年,均无卒中再发。结论:作为隐源性脑卒中的罕见病因,颈动脉蹼相关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对于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卒中患者,反复出现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性事件,应注重颈脑联合、综合血流动力学特点排查有无颈动脉蹼;颈脑血管超声联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可以提高颈动脉蹼的检出率;单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能有效预防卒中再发,对于确诊的颈动脉蹼相关性脑梗死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并用颈脑血管超声评估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表现为内分水岭梗死的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Ce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因各种原因撕裂,血液流入血管壁导致壁内血肿或动脉瘤样扩张,继而引起管腔狭窄的一类疾病,可分为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VAD) [1]。其中,ICAD的年发病率为(1.5~3.0)/10万 [2],是引起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凶险,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外伤性ICAD多有明确外伤史,而自发性ICAD(下文中ICAD均指自发性ICAD)的病因较为隐匿,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结缔组织疾病、高血压、咳嗽等后天性疾病以及茎突过长、颈动脉蹼等解剖结构异常 [3,4,5]。ICAD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颈部疼痛、霍纳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搏动性耳鸣等 [6],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占70%以上,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7]。ICAD导致的管腔狭窄可影响远端血流,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夹层内的血肿/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这是ICAD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机制 [8]。ICAD患者通常预后良好,再发卒中、再发夹层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在校正年龄和其他因素后,ICAD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在功能转归方面与其他病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无显著差异 [1,3]。目前针对有症状ICAD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但最佳治疗策略尚不完全明确,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 [3]。现报道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确诊并完成随访的1例表现为内分水岭梗死的自发性ICAD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及漏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回顾性收集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12月 31 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为颈动脉蹼或经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蹼患者资料,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5~77(55±11)岁。按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正确与否分为超声漏诊误诊组(MD组,10例)和超声正确诊断组(CD组,32例)。MD组较CD组的颈动脉蹼易合并斑块(100.00% 比12.50%)、局部血管重度狭窄(70.00% 比0)或闭塞(30.00% 比0)(均 P<0.05),也更常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80.00% 比28.13%)和颈动脉其他部位斑块(100.00% 比37.50%)(均 P<0.05)。此外,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准确率高于CTA(76.19% 比59.52%, P=0.03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膜状结构致颈外动脉闭塞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头颈部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常见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动脉外伤、肌纤维发育不良、发育异常、动脉炎、动脉支架栓塞、动脉放射性损伤,以及医源性损伤等.颈动脉蹼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被认为与肌纤维发育不良有关,颈动脉蹼可造成颈动脉狭窄[1],也可造成远端颅内大血管闭塞[2].颈动脉蹼是突向动脉管腔内薄层膜状结构,可以是瓣膜状、纤维环状或网状,一般多位于颈动脉球后壁及颈动脉分叉以远的部位,被认为是卒中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但是,当前对于颈动脉蹼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系统规范的意见,临床医生易漏诊及误诊,其原因在于该病临床少见[4].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颈总及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颈外动脉闭塞的病例,术中及术后病理提示造成颈外动脉闭塞的结构为膜性结构,考虑为动脉蹼的可能性比较大.为提高对于颈动脉蹼的认识,现将该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的形态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CaW)的CT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经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40例CaW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9~80岁.根据CaW的侧别与急性脑缺血灶的关系,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2组CaW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的发生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CaW的形态学特征如长度、宽度、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血管狭窄程度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CaW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9例,非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CaW长度为3.8 mm(3.5,4.5),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为51.2°(38.5°,59.8°),大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的3.2 mm(2.4,4.1)及42.7°(34.8°,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042、0.038,P均<0.05);两组间动脉蹼的宽度及造成的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46、0.085,P均>0.05).结论:CTA对CaW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W的长度及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大于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