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盆”及相关诸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考古、文献史料所见“奎宿”星图特征及别名“缺盆”为基础,分析骨盆命名“缺盆”的理由。以《秦简·日书》“奎”与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占产子”图中的“肩上”对应为前提,考证“肩骨(锁骨和肩胛骨的集合)”与“缺盆”的关系。以《黄帝内经》等相关文献为线索,阐明了“缺盆”或指颈静脉切迹的由来。以“缺盆”“天枢”二穴为例,揭示了古人常以人体部位名称移用于腧穴名称的习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颌脂肪堆积外观,修饰下颌轮廓,实现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下颌脂肪堆积、下颌缘及颈部皮肤轻度松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将稀释浓度为20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1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面部和颈部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6 U。注射范围以耳垂口角连线为上界,以两侧降口角肌为前界,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后界,颈静脉切迹为下界。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9.4±3.7)岁。随访1~2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24/25)。第三方医师评估结果为: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分值为(3.08±0.64)分,96%(24/25)的患者达到改善标准。其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4例主诉注射后疼痛、肿胀,24 h后可明显缓解。无口角偏斜、咀嚼无力、发声困难、面瘫、过敏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提升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颌轮廓,改善臃肿松垂外观,修饰颈颏角,同时提升皮肤质地和改善颈部皱纹,治疗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钛板胸骨柄联合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胸壁及胸锁关节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胸前肿块1年余”于2021年10月18日入院。入院前1年余患者无意间发现胸前肿块,局部无疼痛,无活动后气促、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不适,患者未予以重视,亦未就医;入院前2个月患者发现胸前肿块较前增大明显,伴胀痛及劳累后疼痛,遂在当地医院就诊,并行胸部CT检查,提示胸骨骨质改变、胸骨柄肿瘤性变。随后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就诊并入院治疗。入院后专科查体:胸部正中稍偏右侧,乳头连线上方可见局部隆起约5 cm×8 cm大小,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破,无胸壁静脉曲张;触诊肿物上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下缘在胸骨角上方约0.5 cm,双侧至第1、2肋软骨,胸骨体无叩击痛。入院后行胸廓CT三维重建、MRI检查及ECT骨扫描提示:胸骨骨质破坏,孤立性胸骨肿瘤样变(图1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用神经入肌点定位肩胛下肌痉挛的阻滞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准确定位肩胛下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为实现肩胛下肌痉挛乙醇或苯酚注射的化学神经溶解术提供指导.方法 2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仰卧.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肩峰尖和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剑胸结合处的曲线分别为NEP的横向参考线(H线)和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肩胛下肌各神经肌支的NEP,涂抹硫酸钡,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NEP在体表的投影点(P),P通过NEP投射至背部皮肤上的P'点;经P的垂线与H线、经P的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和PL,测量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肩胛下肌上神经支和下神经支的PH分别位于H线的(46.89±2.73)%和(42.56±2.59)%处,PL分别位于L线的(7.58±2.88)%和(17.42 ±3.31)%处;NEP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6.32±2.52)%和(29.93±2.89)%处.结论 上述结果可为提高肩胛下肌痉挛化学神经溶解术的疗效和效率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定位成人背阔肌痉挛的阻滞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准确定位背阔肌神经入肌点(NEP)和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的位置.方法 将12具成人尸体颈静脉切迹至剑胸接合处,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的体表曲线分别设为NEP的纵向参考线(L1)和横向参考线(H1);肩胛冈内、外侧端间的体表曲线为CINDR的横向参考线(H2),通过CINDR体表投影点连接H2与髂嵴之间的曲线为CINDR的纵向参考线(L2).Sihler' s染色显示CINDR.硫酸钡标记NEP和CIN-DR,CT扫描.结果 经过NEP的体表投影点的垂线和水平线分别相交于H1和L1的(74.01±3.43)%和(30.41±3.19)%处,NEP深度为(1.28±0.35)cm;背阔肌有2个CINDR,分别投影于H2的(57.50±3.16)%和(15.03±2.76)%、L2的(36.68±3.14)%和(47.89±2.88)%处,深度分别为(1.91±0.38)和(1.85±0.41)cm.结论 界定的这些位置应为背阔肌痉挛肌内和肌外神经阻滞术的最佳靶点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侧肩胛舌骨肌合并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发现其两侧肩胛舌骨肌发出副肌与胸骨舌骨肌或胸骨甲状肌的肌纤维融合.同时两侧的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存在交通支变异.检索文献发现此种变异十分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左侧的肩胛舌骨副肌位于肩胛舌骨肌的内侧,两者共同肌起自肩胛切迹内侧的肩胛骨上缘.该肌由外下向前内行走,在颈外静脉的深面,颈内静脉的浅面,距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2.5 cm处,肌纤维经胸骨甲状肌的外侧缘进入并与该肌融合.副肌呈三角形,长10.9 cm,厚0.5 cm,起点处宽0.3 cm,并入处宽1.9 cm.副肌由左侧舌下神经袢发出的肌支,从前面进入支配该肌(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前锯肌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和密集区定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揭示前锯肌肌内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探索亚部划分,准确定位其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的体表位置和深度.方法:成人尸体24具.采用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前锯肌肌内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低点到剑胸结合处的曲线为纵向参考线(L线),经CINDR水平紧贴皮肤连接腋前线与腋后线的曲线为横向参考线(H线);硫酸钡标记CINDR,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CINDR的体表百分位置和深度.结果 和结论:Sihler′s染色发现,前锯肌上4个肌齿各有1支来自胸长神经的分支,这些神经支在各自的肌齿内呈树枝样分支,行向肩胛骨内侧缘.第1~4个肌齿可作为4个肌神经亚部;胸长神经干在第5肌齿中部水平入肌后,密集分支分布于第5~8(9)肌齿中部,形成一个较大的肌神经亚部.该亚部内的CINDR分别位于H和L线的(84.73±2.44)%和(76.79±1.53)%处,深度为(1.87±0.50)cm;男女及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可为前锯肌亚部化移植的选材设计和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前锯肌痉挛所致疼痛的靶点定位提供形态学指导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