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淋巴结指标对阴茎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数量(NMLN)、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2019年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且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缺失值,最终纳入781例,平均年龄(61.46±12.73)岁.参考2017年AJCC阴茎癌TNM分期系统,将研究对象分为NMLN Ⅰ期、NMLN Ⅱ期、NMLNⅢ期;使用X-tile软件确定LNR和LODDS的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LNR Ⅰ期、LNR Ⅱ期、LNRⅢ期和LODDS Ⅰ期、LODDS Ⅱ期、LODDS Ⅲ期.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分别与NMLN分期、LNR分期、LODDS分期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根据是否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在NMLN分期(x2=97.964,P<0.001)、LNR分期(x2=187.786,P<0.001)和LODDS分期(x2=183.486,P<0.001)中,各期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NMLN分期、LNR分期和LODDS分期为SCCP患者CS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LN分期、LNR分期和LODDS分期均为SCCP患者C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纳入LNR分期、LODDS分期的Cox回归模型,在模型准确性和拟合度上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纳入NMLN分期的模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有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亚组中,LNR分期和LODDS分期为SCCP患者C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MLN不是影响因素(P>0.05),纳入NMLN分期的Cox回归模型C指数小于0.7,准确性较差,在模型准确性和拟合度上均比纳入LNR分期和LODDS分期的模型差.结论 LNR和LODDS能够更好地预测SCCP患者的预后,在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的SCCP患者中,同样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为临床常用经方,具有温经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广泛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SPID)的治疗.SPID主要表现为盆腔内组织广泛增生、粘连,形成瘢痕,容易导致输卵管的堵塞,进而发展为不孕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多与免疫、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桂枝茯苓丸治疗SPID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上,桂枝茯苓丸化裁或其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SPID效果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并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但该方的实验手段、研究方案等尚需改进,其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研究.该文通过查阅和整理有关文献,对近几年来桂枝茯苓丸治疗SPID的机制和临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和综合分析,同时也对其存在的缺陷提出建议.以期为桂枝茯苓丸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并为其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癌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其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 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 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残余畸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畸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后残余畸形并接受骨盆截骨矫形的81例(85髋)DDH患儿资料,其中男6例,女75例,年龄(17.0±4.7)个月。在骨盆正位X线上评估T?nnis分度、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股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末次随访时根据Severin评级分为满意组(Severin Ⅰ/Ⅱ)和不满意组(Severin Ⅲ/Ⅳ)。采用 t检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骨盆截骨治疗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畸形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末次随访时,根据Severin分级,Ⅰ级57髋(67.0%),Ⅱ级22髋(25.9%),Ⅲ级5髋(5.9%),Ⅳ级1(1.2%)。结局满意组有79髋(92.9%),不满意组有6髋(7.1%)。满意组骨盆截骨前的RI(31.1±12.6)%显著低于不满意组(49.1±8.9)%, P=0.001。总AVN发生率为25.9%(22/85),无AVN的患儿末次随访时100%(63髋)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有AVN的患儿72.7%(16/22)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P<0.001)。结局满意组和不满意组的复位年龄、性别、侧别、T?nnis分度、复位前AI、骨盆截骨时间、截骨前AI和C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VN和骨盆截骨前的RI是结局不满意的风险因素。骨盆截骨前RI<33%的47髋100%获得满意的结局。骨盆截骨前RI>33%的38髋中,接受切开复位患儿(9髋)末次随访时的满意率(7髋,77.8%)与没有接受切开复位的患儿(29髋)的满意率(25髋,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13);接受股骨截骨的患儿(25髋)末次随访时的满意率(19髋,76%)与没有接受股骨截骨的患儿(13髋)的满意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6)。 结论:对于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畸形,单纯骨盆截骨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截骨矫形前的RI和AVN是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畸形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骨盆截骨前RI>33%的患儿,额外的切开复位和股骨截骨并不能显著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次性造口灌肠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造口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手术方式,近年来肠造口患者不断增加。肠造口患者在行腹盆腔检查或手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远端肠道。目前使用的一次性灌肠器末端为肛管,灌肠时直接将肛管插入肛门或造口,由于肠造口缺乏括约肌,当用于肠造口患者灌肠时,易出现灌入液反流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减慢灌入速度,延长灌肠时间,增加护士工作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一次性造口灌肠器",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阔韧带疝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4岁,因腹痛1 d入院。伴呕吐1次,无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右下腹触及一5 cm × 5 cm大小包块,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 × 10 9/L。患者既往2次分娩史,10余年前有剖宫产史,术后恢复可。急诊经阴道超声检查示盆腔右卵巢外侧方见52 mm × 41 mm液性暗区,壁厚,考虑扩张肠管可能(图1)。腹部CT示右侧附件区约47 mm × 35 mm类圆形囊性灶,周围脂肪间隙欠清,盆腔见不规则片状积液;盆腔小肠稍扩张积液(图2、3)。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内约50 ml淡血性液,右侧子宫阔韧带见一3 cm × 3 cm缺口,部分小肠嵌顿其内,血供基本正常(图4、5),左侧卵巢表面见0.5 cm × 0.5 cm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完整牵拉出阔韧带内嵌顿小肠,血供颜色正常。术后诊断:子宫阔韧带疝。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 d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中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标本质量分析: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直肠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标本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CTRC数据库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1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81例直肠癌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6例,女85例;年龄为61(27~87)岁。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情况;(2)新辅助治疗情况;(3)术后检查情况;(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术前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234例行术前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临床T0期2例、T1期3例、T2期58例、T3期137例、T4期24例、Tx期3例,数据缺失7例;临床N0期87例、N1期68例、N2期60例、Nx期9例,数据缺失10例;30例直肠系膜筋膜阳性;53例壁外血管侵犯阳性;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9(1.0~80.0)mm。(2)新辅助治疗情况。281例患者中,125例行新辅助治疗,其中单纯化疗39例、短程同步放化疗6例、短程同步放化疗+延迟手术5例、长程同步放化疗48例、其他方案2例,数据缺失25例。(3)术后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R 0切除、R 1切除分别为249、9例,数据缺失23例;肿瘤最大径为30.0(0.5~200.0)mm,获取淋巴结数目为13(0~70)枚,脉管内瘤栓阳性率为27.55%(73/265);252例记录环周切缘情况,环周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阳性率为5.95%(15/252),肿瘤深部距环周切缘最小距离为7.0(0~150.0)mm;85例记录远端切缘情况,远端切缘阳性1例,肿瘤下缘距远端切缘距离为10.0(0~202.0)mm;273例记录标本完整性情况,标本质量完好、一般、不佳、未评估分别为208、58、4、3例;7例发生肠管穿孔。281例患者中,病理学T0期、Tis期、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14、5、22、107、113、12例,数据缺失8例;病理学N0期、N1a期、N1b期、N1c期、N2a期、N2b期分别为176、27、27、11、20、12例,数据缺失8例;有远处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262例,无法评估5例,数据缺失10例。125例行新辅助治疗患者中,85例记录标本肿瘤退缩分级情况,其中肿瘤退缩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16、27、19、15、8例。(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直肠系膜筋膜、壁外血管侵犯、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 P<0.05)。 结论: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的直肠癌手术标本质量好、切缘阳性率低。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与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球面填充块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双球面填充块重建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翻修术,并采用双球面填充块重建髋臼骨缺损的119例(12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58髋),女性62例(66髋);年龄(65.0±11.8)岁(范围:40~102岁);体重指数(23.9±3.5)kg/m 2(范围:16.1~32.2 kg/m 2)。髋臼周围骨缺损Paprosky分型 ⅡA型2髋,ⅡB型29髋,ⅡC型34髋,ⅢA型31髋,ⅢB型28髋。9例(9髋)合并骨盆不连续。手术前后拍摄X线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旋转中心至泪滴的水平距离,观察假体影像学稳定性,记录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双下肢长度差异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7.0±53.4)min(范围:90~380 min)。术中出血量(345.3±124.2)ml(范围:100~1 200 ml)。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的(39.7±13.0)mm降至术后的(21.8±7.1)mm,旋转中心至泪滴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34.0±10.6)mm提高至术后的(38.5±5.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859, P<0.01; t=5.266, P<0.01)。随访时间(26.1±15.4)个月(范围:6~60个月)。末次随访时,HHS由术前的(35.2±10.0)分提高至(85.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23, P<0.01)。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的(2.1±1.1)cm降至(0.5±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67, P<0.01)。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髋臼组件在影像学上均稳定、无移位。3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后随访期间假体在位良好。其他患者无脱位、松动、骨折、感染复发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双球面填充块可有效重建髋臼骨缺损,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改善髋关节功能,近中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