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区域景观游憩服务潜在供应评估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游憩服务(RS)是自然对人类的贡献(NCP)之一,也是区域尺度下主要的人类需求,由于其具有无形、主观、非物质等特点,量化RS—直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既往研究的评估方法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认知,缺乏通用性,并多为对各类土地类型或植被的RS潜在供应能力进行"一刀切"式直接赋值,鲜有考虑地域特征.研究旨在探究景观特征及其要素如何影响RS供给,从而提出一种因地制宜的RS潜在供应量客观评估方法.以"亚热带湿润淮阳低山景观区"为例,首先将风景资源点分为5类,利用核密度分析量化各类RS实际供应;然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类评估景观特征的RS贡献度;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景观特征要素与RS潜在供应能力进行关联量化分析;最后测算出各景观类型的RS潜在供应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特征的RS贡献度具有差异,不同景观特征要素具备不同的RS潜在供应能力;(2)景观特征的RS贡献度和景观特征要素的RS潜在供应能力在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应当因地制宜进行评估;(3)景观特征的贡献度和景观特征要素的RS潜在供应能力取决于RS的类型,在评估RS潜在供应量时,应对RS进行分类探讨;(4)由于景观类型是景观特征要素的聚类簇,基于景观类型测算RS潜在供应量可以反映出若干景观特征要素RS潜在供应能力的协同性.强调了景观特征及其要素在RS评估方面的关键作用,所提出的量化方法突破了主观性的局限,具有客观优势,最终可为全域旅游规划和风景资源点建设选址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济南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格局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格局研究不仅是城市森林系统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以及创建生态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研究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通过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定量分析和梯度分析等研究方法,采用10个景观指数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对济南市建成区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济南市建成区城市森林覆盖率为15.8%;城市森林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在景观水平上表现为城市森林景观斑块类型较齐全、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各类型城市森林所占面积存在差异、以大斑块为主且同种斑块高度连接,在斑块类型水平上表现为生态公益林以大斑块为主且占优势地位、风景游憩林形状较规则且以大中型斑块为主、道路林及附属林形状复杂且以小斑块为主、生产经营林缺乏;在斑块类型水平上,以风景游憩林为主导类型、生态公益林斑块面积最大、道路林及附属林破碎度大,在景观水平上,城市中心森林景观破碎度大、人为干扰严重、景观形状复杂;在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环二网、三片四轴、多点棋布”的济南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方案,从而加强各类型城市森林的连接度,发挥大尺度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生态保健效应——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空气负离子浓度、PM2.5浓度及消减率、噪音消减率、减菌率及人体舒适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对生态保健效应的影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保健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范围为296.67-1090.00个/cm3,乔-灌-草结构年均最高,为(755.62±110.11)个/cm3,灌-草结构最低为(637.53±121.90)个/cm3;(2)PM2.5浓度年变化范围为6.83-63.04 μg/m3,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乔-灌-草结构对PM2.5消减率最大(10.95%),灌-草结构最低(1.17%);(3)噪音消减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消减场,不同群落结构平均减噪率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4)减菌率变化范围为11.65%—44.60%,且乔-灌-草>乔-草>灌-草;(5)乔-草结构人体舒适度最好,灌-草结构最弱;(6)PM2.5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正相关,噪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7)生态保健效应综合指数范围为1.6565-9.1387,总体排序乔-灌-草>乔-草>灌-草.北京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在群落结构上以乔-灌-草为宜,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刺槐、侧柏等具有生态保健效应的乡土树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浙江青山湖绿道小气候要素与游人游憩行为的关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选择青山湖绿道湖心广场、大草坪公园和水上森林3个不同空间特征的游憩点,分别于夏秋两季的3个晴天、3个多云天气同步监测小气候因子,同时观察记录单位时段的游人数量和行为特征,分析比较3个游憩点小气候因子的差异与游憩行为的关系,旨在为绿道未来游憩空间与景观服务设施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水上森林日平均气温在夏季低于大草坪公园1.6℃,低于湖心广场3.2℃;在秋季低于大草坪公园1.5℃,低于湖心广场相差2℃;水上森林日平均相对湿度在夏季高于大草坪公园8.88%,高于湖心广场相差11.92%;在秋季高于大草坪公园7.92%,高于湖心广场10.48%;湖心广场与大草坪公园风速变化幅度较大,水上森林基本处于无风状态;日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光量子均呈单峰型,于12:00达到峰值后下降;(2)大草坪公园在夏季8:00时刻与秋季12:00—16:00时刻、湖心广场在秋季12:00—16:00时刻、水上森林在夏季8:00—10:00与秋季12:00时刻小气候舒适指数低于4.55,达到I级;(3)夏季水上森林游客量最大,主要进行穿行等必要性活动;秋季大草坪公园游客量最大,主要进行野餐等社会性活动;(4)游客数量在夏季与空气相对湿度、紫外线辐射强度、光量子呈显著负相关;在秋季与光量子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可知,在青山湖绿道不同季节中,小气候差异会影响游人的停留时间,对游人的游憩内容影响并不明显,可根据3个样地不同特征进行相应的空间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