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第1周—2021年第52周共12个监测年度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122 903例ILI,年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0.9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P<0.001)。ILI中,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4.35%、13.30%、14.30%、54.32%、13.73%。ILI%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2013年初的冬季高峰有所推延,2021年未出现明显就诊高峰。2010—2021年闵行区共检测ILI标本11 625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92%(2 432/11 625),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2.83%(1 492/11 62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8.09%(940/11 625),甲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2010—2021年各型流感病毒的总体阳性率:甲型H3N2(1 051,9.04%)>甲型H1N1(441,3.79%)>乙型Victoria系(313,2.69%)>乙型Yamagata系(255,2.19%),2010—2019年间上海市闵行区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交替流行,且每种流行株大概持续半年时间被新流行株所替代,2020、2021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10—2019年报告的ILI数量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0、2021年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 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且各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或混合成优势毒株流行,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夏季。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流感流行强度下降,但伴随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流感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应继续加强流感的防控与监测,并及时对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苏州地区近10年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药敏变迁情况,以期对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建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21 176例因呼吸道感染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基础疾病情况及本次入院期间有无重症监护室(ICU)入住史进行分组,监测PA感染流行特点并动态观察PA药敏变迁情况。结果:21 17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191份培养出PA,阳性检出率为0.90%(191/21 176份)。年检出率不同,以2009年最高[2.24%(50/2 234份)],2014年最低[0.41%(9/2 207份)];PA检出率以>6个月~1岁组检出率最高[1.52%(53/3 497份)],>5岁组最低[0.57%(11/1 934份)]。春、夏、秋、冬各季节PA检出率依次为1.11%(60/5 420份)、1.21%(61/5 046份)、0.81%(46/5 670份)、0.48%(24/5 040份),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11, P<0.001)。21 176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占18.89%(4 000/21 176例),有基础疾病组PA检出率为1.28%(51/4 000份),高于无基础疾病组[0.82%(140/17 176份)];ICU组PA检出率为4.41%(15/340份),高于普通组[0.84%(176/20 836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678、47.623,均 P<0.05)。未检出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 唑敏感菌株;2010年至2017年未检出对头孢曲松敏感菌株;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在2012年至2015年较低,最低为2014年(仅66.7%);对氨曲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各年间波动明显;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高度敏感。 结论:PA感染易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病情相对较重的小年龄儿童,夏季为高发季节,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普遍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西省晋中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布病疫情数据和晋中市历年布病防控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晋中市布病流行特征及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2013-2020年晋中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5 235例,年均发病率为19.60/10万,各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561.09, P < 0.00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平遥县(903例),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榆社县(59.78/10万)。历年各月均有发病,季节发病明显,发病高峰为3-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0.50%(3 167/5 235)。人群分布以男性、20~60岁、农民为主,分别占81.07%(4 244/5 235)、85.06%(4 453/5 235)、81.34%(4 258/5 235)。流行病学调查高危职业人群33 522人,血清学检查24 544人,血清学阳性率为4.45%(1 091/24 544);病原学培养样本263份,检出布鲁氏菌52株,检出率为19.77%,均为羊种3型。 结论:近年来晋中市布病疫情呈散发态势,发病有明显地区差异,职业人群仍为目前防控重点。建议继续开展职业人群监测,做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控制布病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河南省2005-2020年14岁及以下儿童丙型肝炎疫情趋势及流行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5-2020年河南省≤14岁儿童丙型肝炎(丙肝)疫情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流行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5-2020年河南省报告的≤14岁儿童丙肝个案,季节特征的时间序列分析采用趋势分解法,以季节指数表示季节趋势的显著程度,按月变化的长期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进行拟合。结果:2005-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儿童丙肝病例5 355例,当年报告病例季节指数的极差值<1,季节特征不明显。以2012年为界限,2005-2011年当年报告病例数的按月变化长期趋势呈上升趋势(0.351例/月),2012-2020年呈下降趋势(-0.474例/月)。对当年报告病例数和现存儿童病例数2个指标分别建模拟合,ARIMA模型拟合的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一致,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240、10.558,35.566、0.659和6.688、7.156。模型对现存儿童病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有助于了解河南省≤14岁儿童丙肝的流行特征,ARIMA模型用于河南省儿童丙肝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0—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流感季节性与动态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玉溪市流感季节性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玉溪市流感年均发病率11.4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36.21%(95% CI:12.48~49.32, P<0.05);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为主,尤其0~4岁组,发病率最高(57.80/10万),年均增长速度68.04%(95% CI:31.91~71.89, 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x2 =6.05, P<0.05)。澄江市(33.20/10万)和峨山县(31.10/10万)发病率最高,元江县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57.62%(95% CI:19.24~71.76, P<0.05)。发病高峰在冬季,发病率68.61/10万,年均增长速度6.93%(95% CI:1.80~11.60, P<0.05)。季节分布的M值和γ值分别在0.37~0.89和0.38~0.89之间波动。发病高峰日为12月31日,高峰期在10月24日至次年2月24日,流行期8月28日至次年4月25日。 结论:各地区应根据疫情流行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水平,避免疫情持续蔓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乌兰布和沙漠两个沙冬青群落的水分来源差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了解植物群落水分利用过程对生境异质性的适应,2021年4-9月测定乌兰布和沙漠沙丘和戈壁沙冬青群落不同灌木的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各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δD和δ18O值,通过MixSIAR模型量化不同潜在水源的贡献比例,明确各水分来源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早春大雨后4月和5月沙丘的沙冬青和旱蒿对10~25 cm 土壤水利用较多,黑沙蒿主要利用10~200 cm 土壤水;6-8月干旱时,沙冬青对100~200 cm 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增加,旱蒿和黑沙蒿对50~200 cm 土壤水的利用增加;9月中雨后沙冬青对各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比例类似,旱蒿和黑沙蒿对10~50 cm 土壤水的利用增加.戈壁的沙冬青和泡泡刺4月和5月对各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类似,6-8月和9月它们分别主要利用50~150 cm和10~50 cm土壤水;刺旋花则分别主要利用10~50 cm(4-5月)、25~150 cm(6-8月)和10~25 cm 土壤水(9月).两个沙冬青群落不同灌木的水分利用过程存在季节差异.干旱时,沙丘的沙冬青能够利用深层土壤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戈壁的沙冬青仅依赖深层土壤水,对降雨更加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2022年浙江省义乌市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义乌市2017-2022年流感样病例(ILI)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为当地调整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ILI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型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7-2022年义乌市共报告ILI106 661例,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1 273、33 522、20 090、9 965、3 202和8 609例,以≤14岁人群为主,占89.16%.共采集检测ILI标本6 89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945份,总阳性率为13.71%,以H3N2、B-Victoria为主,占比分别为40.63%(384/945)、35.03%(331/945).阳性率以2019年最高,为25.19%(265/1 052);2020、2021年阳性率显著下降,分别为5.74%(66/1 149)、5.77%(75/1 300);2022年有所回升,为13.85%(180/1 300).H3N2阳性占比以2017年最高,占69.14%(168/243);H1N1阳性占比以2018年最高,50.86%(59/116);B-Victoria阳性占比以2021年最高,占100.00%(75/75);B-Yamagata阳性占比以2018年最高,占5.17%(6/116).[结论]义乌市ILI季节性流行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冬春、夏两峰型,H3N2、B-Victoria、H1N1等优势毒株呈交替或混合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季节性ILI显著减少,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对ILI的防控有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为探究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选取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指标,计算化学计量失衡、矢量特征及元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季节动态显著影响化学计量失衡,根际和非根际C:N失衡在季节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失衡则相反.矢量长度和矢量角度的变化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在夏季受到较强的碳、氮限制,而在春、秋季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季节动态对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碳利用效率在夏季最低,而氮、磷利用效率在夏季最高.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通过矢量特征和胞外酶活性间接地影响元素利用效率,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失衡对元素利用效率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养分利用机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野外观测、遥感反演与室内实验,探究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影响,从曲流摆动速率与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两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沟曲流摆动速率的空间差异可达数个量级,由粉砂滩的10-3 m/s锐减至互花米草盐沼滩的10-6 m/s;粉砂淤泥滩潮沟摆动速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摆动速率约为夏季的两倍;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海向递减趋势:互花米草盐沼滩(4.62 g/kg)>粉砂淤泥滩(2.61 g/kg)>粉砂滩(1.51 g/kg);综合考虑曲流摆动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现粉砂滩沉积物碳输出速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盐沼滩,可达49.4 g C m-2 a-1,与该区域的碳埋藏速率相当.研究证实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重要性,为提升潮滩碳汇功能预测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时间序列模型在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预测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比较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经验动态建模(EDM)在包含及不包含气象因素的情况下预测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效果,探索最佳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11 年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潍坊市HFRS月发病率分别构建SARIMA模型、单变量LSTM模型、单变量EDM模型,以及包含气象因素的SARIMAX模型、多变量LSTM模型、多变量EDM模型,对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SARIMA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为 42.17%,SARIMAX模型未通过参数检验;单变量LSTM模型、多变量LSTM模型的MAPE分别为 48.40%,16.19%;单变量EDM,多变量EDM模型的MAPE分别为 55.00%,51.79%.结论 包含气象因素的多变量LSTM模型对潍坊市HFRS发病率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结果可为未来HFRS的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