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半岛风水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为探讨人居环境周边存留碎片化森林林下物种空间格局,本研究以广东雷州半岛风水林灌木层中重要值位列前三的粗糠柴、皂帽花、九节为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这3个优势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关联性.结果表明:粗糠柴、九节、皂帽花种群在0~25m的空间尺度内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以幼树最为显著,随着龄级的增长,聚集程度逐渐减弱.影响3种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有生境异质性、负密度制约和扩散限制.各龄级间多呈现为正关联关系,尤在幼树与中龄树、幼树与成年树之间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雷州半岛的生态修复过程中,0~25 m的空间尺度内粗糠柴、九节、皂帽花在小范围内应聚集栽培,聚集程度视植物形态而定,大范围内则应分散栽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村落风水林助力山地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以金钱松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金钱松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古老孑遗植物之一,其面临生境破碎化、种群分散以及个体数量减少的种种威胁.幸运的是,已有研究指出村落风水林为金钱松自然种群提供了庇护,然而,村落风水林到底如何发挥保护效用,尚待深入探索.因此,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社区访谈的方法对所有金钱松自然种群的更新现状、保护行为和干扰程度进行全面调查,并以林家塘村金钱松自然种群为例揭示金钱松村落风水林保护和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相较于其他生境类型,村落风水林生境中金钱松自然种群径级结构连续,幼苗密度较高;(2)水口林、墓地林和阳基树承载的风水与禁忌文化是村落风水林能够有效保护金钱松自然种群的内在原因;(3)新时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村民对金钱松村落风水林的保护.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风水和禁忌文化的村落风水林保护和管理模式是金钱松自然种群保护的绝佳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瑶药破骨风的水提工艺优化及其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化瑶药破骨风的水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阿魏酸含量、干膏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低、中、高剂量(3、6、12 g/kg,以生药计)的破骨风水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反应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以角叉菜胶致炎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16:1(mL/g),提取3次.与模型组比较,破骨风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足肿胀率均显著降低,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疼痛反应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该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PGE2含量与炎性组织中的PGE2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优选的瑶药破骨风水提工艺效率高、稳定可行;其水提物对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体内TNF-α、IL-1β、PGE2水平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文昌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全面踏查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海南文昌地区维管植物组成、区系成分、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昌地区共计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77属1397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46属67种,种子植物170科731属1330种;野生种子植物634属1183种(包括珍稀濒危植物25种,海南特有种49种).在属级水平上,文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亚热带成分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93.23%.在种级水平上,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分布种最多,占非世界广布种的47.26%;中国特有种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01%.此外,村落风水林保存了大量当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喀斯特风水林和荒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所研究的风水林和荒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森林是一种脆弱的低生物量生态系统,土壤贫瘠,自我修复能力低,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风水林指人们居住地附近的一片茂盛的森林,认为有神居住而崇拜,严禁被砍伐和破坏.荒山是喀斯特森林植被在人为干扰后出现岩石裸露产生的石漠化现象.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数理统计等对广西罗城喀斯特风水林和荒山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风水林植被、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分别是荒山的7.42倍、5.9倍和1.1倍,风水林和荒山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7.06、93.73 t·hm-2,其中土壤碳库贡献率最高,而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却较低,表明风水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明显高于荒山.通过风水林和荒山的碳储量比较研究,为评价风水林碳汇提供依据,为制定森林管理政策、保护村社水平的植被提供数据参考.此外,还探讨了少数民族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保护森林和增汇方面的作用,丰富了生态伦理学内容,对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恢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黄梅秤锤树群落结构与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当前唯一的野生种群为依托建立了1 ha的固定样地,研究了黄梅秤锤树野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黄梅秤锤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空间关联性和种群更新特征.样地内共记录到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31种,隶属于21科28属.群落更新良好,样地中所有1,225株个体中小径木占比为67.18%.群落优势种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枸骨(Ilex cornuta)、朴树(Celtis sinensis)和黄梅秤锤树.麻栎的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为衰退型种群;枸骨、朴树和黄梅秤锤树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或偏倒“J”型,表明更新良好.黄梅秤锤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或均匀分布,并且与其他3个优势种(麻栎、枸骨、朴树)在空间上主要呈负关联性.黄梅秤锤树的成树和幼苗、幼树和幼苗都是在小尺度上呈负关联性,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显著,而成树和幼树在整体上关联性不显著.黄梅秤锤树的萌蘖现象非常明显,萌蘖数与母株胸径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330,P<0.001),萌蘖率与相对幼苗密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R2=0.438,P<0.001).总体来说,高比例的小径木和普遍的种间负关联均表明该群落处于演替的早中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还未达到稳定阶段.作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区具有代表性的残存风水林,该野生植物群落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珍稀植物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保护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日益恶化的喀斯特环境下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分布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5属43种,其中,九洲疣鳞苔(Cololejeunea yakusimensis)、巴氏薄鳞苔(Leptolejeunea balansae)、斯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streimannii)、麦氏细鳞苔(Lejeunea micholitzii)、巨齿细鳞苔(L.kodamae)和纤细细鳞苔(L.exilis)为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东亚分布特点.与邻近地区比较,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与贵州茂兰的亲缘关系和区系关系最紧密.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那坡老虎跳保护区、龙州和宁明弄岗保护区以及靖西龙邦镇风水林是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建议应对这些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进行优先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钟岭村风水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风水林是区域乡土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种源地,也是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地.以广州市增城钟岭村的风水林为对象,研究其群落结构和生境特征,并分析群落内珍稀濒危植物格木和土沉香的种群特征.在800 m2样地内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于21科28属,以热带分布科和属占优势.林内优势种有5种.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缺少层间植物.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该风水林内有珍稀濒危植物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和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格木以大个体为主,缺乏幼苗,自然更新不良,而仅有1株土沉香幼苗.为了保护区域内的乡土种种源,建议将广州市内有珍稀濒危植物生长的风水林设为自然保护小区并进行严格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典型风水林碳密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广州市典型风水林为对象,对其生态系统全组分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调查和估算,研究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风水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59.17土69.67)t/hm2,其中,植被碳密度为(194.04±54.07) t/hm2(占74.9%)(其中以乔木层占绝对优势,达90%以上),土壤碳密度为(65.13±19.30) t/hm2(占25.1%);植被和土壤碳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优势种类的风水林碳密度差异较大,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为优势的林分碳密度最大(310.57±62.65 t/hm2).结果 表明影响风水林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碳含量,其中,风水林碳密度与胸高断面积、土壤容重和土壤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物多样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对南亚热带林分改造和碳汇林营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深圳七娘山黄桐和乌檀所在风水林群落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样方调查,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群落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7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9科78属108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高达91.13%;(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和林冠起伏,层间结构丰富.其中乔木层以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和银柴(Aporu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次之有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等;灌木层以九节(Psychotria rubra)、大沙叶(Pavetta arenosa)为主要优势种,而草本层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优势种;(3)群落Raunkiaer频度规律为A>B>C>D>E,C级和D级仅占3.65%,无E级分布,可见群落偶见种多,多优势种相互制约;(4)物种多样性方面,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与邻近保存较好的大鹏半岛香蒲桃风水林群落和钝叶假蚊母树群落,以及东莞的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相比有着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5)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乌檀种群为衰退状态,黄桐和肉实树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化成以黄桐和肉实树等中生性树种为主的中生常绿阔叶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