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系统评价二尖瓣成形术(MVP)与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治疗的178例患者,按所行术式分为MVP组(29例)和MVR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两组患者在术中指标、术后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设备应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MVP组病死率低于MVR组( χ2<0.05)。术后MVP组跨瓣压差及反流严重程度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的患者,行MVP治疗可以取得与MVR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死亡风险更低。对于二尖瓣反流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MVR手术,或在MVP基础上行瓣周修复术降低术后反流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静脉隔离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 2对(1.19±0.13)cm 2, P<0.001],未发现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 结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并二尖瓣重度狭窄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主动脉狭窄(AS)合并二尖瓣狭窄(MS)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传统治疗策略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高风险的严重AS合并MS患者通常难以耐受开放性手术,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同期经导管治疗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该文报道了2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AS合并MS的病例,2例患者的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均得到了有效缓解,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松解技术在风湿性二尖瓣修复中的早期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6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完成经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二尖瓣改良松解成形术,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完成。62例均成功修复二尖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者微量反流,房颤患者术后18例恢复稳定的窦性心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16例主动脉瓣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57例行三尖瓣瓣环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术。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输血、死亡和并发症。随访2~21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轻度反流,40例轻微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二尖瓣改良松解成形术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手术技术本身难度不大,便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风湿性二尖瓣病理三分型法与手术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根据既往经验,从与手术方式选择相关性角度出发,总结出一种定义明确、适用的风湿性二尖瓣病理分型方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风湿性病因,接受二尖瓣手术病例。根据二尖瓣瓣叶的损害程度、交界的损害情况、交界区瓣下结构的损害情况3项评价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由轻到重的3个病理等级;总结入选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每个病理等级的特点,以及其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398例,其中接受风湿成形284例,总体成形率达70%。Type Ⅰ型58例,占15%,成形率10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64%。Type Ⅱ型260例,占65%,成形率76%(197/260)。术前中-重度狭窄占88%。Type Ⅲ型80例,占20%,成形率36%(29/80),术前极重度狭窄占5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40%。在接受的成形病例中,随病理分型升高,平均二尖瓣瓣口面积和平均年龄呈线性趋势下降;术前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期流速、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重度狭窄占比、混合型病变占比,及完整"四步法"的应用占比呈线性趋势升高。结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在我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风湿性二尖瓣临床病理三分型法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阶梯化的发展路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手术组1年152例二尖瓣成形手术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单手术组1年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二尖瓣成形术病因学特点、成形方法、成形效果、手术入路及术后早期结果,分析收治各类二尖瓣疾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在单手术组完成的二尖瓣手术共209例。二尖瓣手术占同期本组全部手术53.6%。男100例(47.8%),女109例(52.2%);年龄11~85岁,平均(53.5±15.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1例(57.9%),Ⅲ/Ⅳ级88例(42.1%)。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52例(72.7%),二尖瓣置换术57例(27.3%)。结果:152例二尖瓣成形术中采用全胸腔入路117例(77%)。术中应用成形环145例(95.4%),其中Physio Ⅱ成形环118例(81.4%),应用Gore-Tex人工腱索89例(58.6%)共145条,瓣叶成形15例(9.9%),缘对缘技术2例(1.3%),交界成形34例(22.4%),腱索及乳头肌劈开15例(9.9%)。退行性变成形率100%,风湿性心脏病成形率48.1%。术后1周左右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1例(59.9%),轻度反流58例(38.2%),中度反流3例(2.0%)。术后全因死亡2例(1.3%),无成形效果不良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本中心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已成为收治二尖瓣疾病首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比例下降,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具有极高的成形率,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由于其特殊的病理解剖特点,成形率相对较低。大部分二尖瓣成形术可经全胸腔镜方式完成。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应用二尖瓣成形环结合Gore-Tex人工腱索能够取得满意的成形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炎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资料和诊治预后资料。结果:10例患儿男4例,女6例,平均就诊年龄9.1岁(3岁1个月~11岁3个月),起病时间(9.3±3.2) d(4~14 d)。10例患儿病程初期除心脏症状外,4例有关节症状,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有皮肤症状。超声心动图示患儿均有二尖瓣病变,其中复合瓣膜病变5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联合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二尖瓣狭窄)2例。所有患儿经抗风湿、抗感染和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瓣膜病变减轻。随访6个月~6年,6例遗留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结论: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炎临床发病早,有典型的风湿热表现,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病变,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内科治疗有效,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动脉瓣修复术治疗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术后中期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主动脉瓣修复手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5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瓣修复手术。男25例,女29例,年龄(50.61±13.29)岁。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1例(57.4%),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例(3.7%),复合病变21例(38.9%);同期合并二尖瓣手术43例(80.0%),三尖瓣手术36例(66.7%),房颤射频消融术20例(37.0%)。随访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利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非独立研究对象连续性变量差异, Kaplan- Meier方法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术前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比例高于出院时,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出院指标( P值均<0.05)。全因死亡2例,术后5年生存率(96.1±2.7)%;主动脉瓣再次手术5例,术后5年主动脉瓣免于再次手术率(89.5±4.5)%;瓣膜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5年免于瓣膜相关并发症率(91.3±4.2)%。 结论:主动脉瓣修复手术治疗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具备可行性且近中期效果良好,可成为一种潜在的可靠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合并严重烟雾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二尖瓣置换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53岁女性患者,言语不利伴右指麻木,同时出现活动后胸闷。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大脑中动脉周围新生血管网形成。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示多发缺血灶,左侧半球血流减低。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血管严重狭窄。经胸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改变,二尖瓣瓣口面积0.9 cm 2。术前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重度)、烟雾病(Suzuki Ⅳ期)。2019年4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术后20h拔除气管插管,ICU治疗24h,术后6天出院。随访1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心绞痛和脑部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