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2010—2020年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变化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上海市10 828名未患麻疹、风疹和流腮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分为0~7 月龄、8~11月龄、1~2、3~4、5~6、7~9、10~14、15~19、20~29、30~39、40~49、50岁及以上12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样本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0 828名对象年龄 M( Q1, Q3)为8岁(9月龄,20岁);男性占48.34%(5 234/10 828),女性占50.92%(5 514/10 828),性别信息不详者占0.74%(80/10 828);MMR免疫史不详者占27.03%(2 927/10 828)。10 828名对象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6.78%、64.46%和64.29%,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麻疹=1 049.50, P<0.001;χ 2风疹=1 103.11, P<0.001;χ 2流腮=782.59, P<0.001)。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GMC分别为541.45 mIU/ml、31.76 IU/ml和133.73 U/ml,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GM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麻疹=180.74, P<0.001; F风疹=189.95, P<0.001; F流腮=122.40, P<0.001)。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高于风疹和流腮病毒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518.09, P<0.001)。 结论: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病毒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和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略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性硬化与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脊液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和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脑脊液检测结果的特点,为2种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病例分析。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年龄34(28,44)岁],GBS患者70例[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50(36,61)岁]。对2组患者进行寡克隆区带电泳及免疫球蛋白G指数(IgG I)检测,同时检测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葡萄糖、氯、蛋白)、乳酸、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风疹病毒(RV)抗体、弓形虫(TOX)抗体、EB病毒(EBV)抗体、柯萨奇病毒(COX)抗体。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MS患者和GBS患者寡克隆区带电泳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56/70)和4.29%(3/70),MS患者阳性率高于GBS患者(χ 2=82.289, P<0.001)。MS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5.50(3.00,11.00)个/μl]、氯[127(125,128)mmol/L]水平均高于GBS患者[3.50(2.00,7.00)个/μl,126(124,128)mmol/L]( U=-2.245, P<0.05; U=-2.028, P<0.05),脑脊液蛋白[33.40(27.61,39.17)mg/L]、葡萄糖[3.59(3.36,3.88)mmol/L]和乳酸[1.55(1.40,1.73)mmol/L]水平低于GBS患者[76.71(43.78,138.30)mg/L,3.97(3.55,4.54)mmol/L,1.80(1.60,2.00)mmol/L]( U=-6.747, P<0.001; U=-3.651, P<0.001; U=-4.531, P<0.001)。MS患者脑脊液中IL-6[3.36(2.34,5.02)pg/ml]、IL-8[55.40(46.75,66.40)pg/ml]和TNF-α[5.63(4.25,6.63)pg/ml]水平均低于GBS患者[6.12(3.61,11.73)pg/ml,120.00(74.90,187.80)pg/ml,6.57(5.25,8.03)pg/ml]( U=-3.463, P<0.05; U=-5.225, P<0.001; U=-2.785, P<0.05)。M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分别为36.36%(24/66)、0、0,GB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分别为85.71%(54/63)、30.16%(19/63)、19.05%(12/63),M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低于GBS患者(χ 2=32.839, P<0.001;χ 2=23.343, P<0.001;χ 2=13.861, P<0.001)。 结论:MS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电泳阳性率较高。GBS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而白细胞数升高不明显,表现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同时鞘内免疫、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升高,病原体抗体阳性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19年河北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6家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信息,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对所有血清标本检测8种常见病毒IgM抗体,对检测阴性病例的脑脊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相应病原。结果:2018—2019年共检测病毒性脑炎病例798例,病原阳性的病例213例,检出率为26.69%。主要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性脑炎全年均有发病,5—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6.34%(450/798)。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风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发生在2—7月。病毒性脑炎病原检出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其中6~1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乙脑病毒引起的脑炎20岁以上患者占51.61%。结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河北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的假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特异性,探讨假阳性的干扰因素和避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6日至4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清:(1)健康对照组120例;(2)病原感染组139例: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42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7例、梅毒抗体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12例、风疹病毒抗体阳性12例、EB病毒抗体阳性8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患者血清各15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2例;(3)内源性干扰组242例:血清总IgM升高20例、IgG升高20例、总补体升高15例、甲胎蛋白升高9例、类风湿因子正常组(≤20 IU/ml)84例和升高组(>20 IU/ml)94例;(4)孕妇和肿瘤患者组126例:包括孕妇、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4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2019-nCoV核酸,阴性样本且患者排除2019-nCoV感染的纳入抗体假阳性研究。用A、B、C 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2019-nCoV抗体,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试剂检测健康对照血清2019-nCoV IgM和IgG的假阳性率为0和0.83%(1/120),B试剂假阳性率为4.17%(5/120),C试剂无假阳性。3种试剂检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均为1/12,B试剂在丙肝抗体阳性血清的假阳性率为7.41%(2/27)。B试剂在血清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和升高组假阳性率分别为9.52%(8/84)和54.26%(51/94)(χ2=40.05, P<0.001);A试剂和C试剂在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均无阳性,升高组各有3例IgM/IgG抗体阳性。A、B、C试剂在总体人群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55%(3/548)、4.20%(23/548)、0.73%(4/548)。 结论:不同试剂盒的特异性差别较大,高类风湿因子是导致B试剂盒假阳性的主要因素,使用高纯度的抗体和适当的阻断剂有助于提高其检测的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22年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8—2022年18岁以上人群成人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全省预防接种单位数据及2018—2022年间18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信息个案,描述性分析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分布和成人接种疫苗品种,计算接种总量及接种率。结果: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提供成人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3 948家,每万人拥有成人预防接种门诊0.36家。2018—2022年,开展了人用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YW13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戊型肝炎疫苗(HepE)、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破伤风疫苗(TV)、流行性出血热(HF)疫苗共计11类成人疫苗的接种,接种总量为4 005.69万剂,平均0.1剂/(人·年);RabV、InfV、HPV疫苗分别占接种总量的31.48%、22.57%和15.93%。2018—2022年,成人疫苗年均增长率为56.55%;RabV 和TV5年累计接种剂次分别为15.90剂/100人和0.21剂/100人;InfV年均接种率为2.28%;HPV疫苗、HepB、PPV23、RZV累计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2.44%、1.61%、0.52%和0.17%。20~<30岁年龄组RabV和TV 5年累计接种剂次为29.19剂/100人和0.43剂/100人;70~<80岁年龄组InfV和 PPV23接种率分为9.08%和1.27%;50~<60岁年龄组RZV接种率为0.11%;20~<30岁年龄组HPV疫苗接种率为18.09%;18~19岁年龄组HepB、MenACYW135、MMR、HEV接种率分为6.21%、9.55%、2.65%和2.83%。结论: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品种较少,普及面窄,接种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社会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联合疫苗含有两种或多种抗原,研究认为接种联合疫苗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同时可减少接种次数。本文对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等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进行社会价值探究,为我国推动联合疫苗研发和使用提供决策证据。研究发现,联合疫苗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均产生较好的收益,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增强家长的接种便利和经济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弥补新发疫情对免疫服务造成的影响,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增加社会收益。目前我国联合疫苗的推广受到技术瓶颈多,人群接种认知水平低等限制。建议加强联合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科学评估联合疫苗的价值;增强公众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研发应用;政府应完善法规协助联合疫苗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2008年我国正式将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婴幼儿免疫覆盖率自2012年持续维持在95%以上,因此在人群中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使得我国风疹发病率逐年下降,并逐步阻断了本土流行风疹病毒的传播,显示我国正在向风疹消除目标迈进。然而,为了加速我国风疹消除进程,应根据监测实情科学制定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策略,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同时有必要通过构建医防融合机制并推进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从而为风疹消除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前及妊娠期TORCH血清学IgM阳性的实验室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性实验室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1—2022年我国风疹流行病学及其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21—2022年间风疹流行病学及其病毒基因特征,为我国风疹防控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模块和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取2021—2022年间全国风疹发病数据;从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获得阳性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分离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并测定位于E1基因的两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片段[F1-480(8 633~9 112 nt)和F2-633(8 945~9 577 nt)],整理拼接后获得靶基因序列(E1-739),将其与已报道的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基因型别,同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我国2018—2020年间流行的RuV病毒株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1—2022年我国风疹发病率均为0.06/10万(2021年:840例;2022年:784例),病例主要集中于西部和南部省份。病例年龄分布分析显示,2021—2022年风疹发病主要以<5岁儿童为主(2021年:34.17%,287/840;2022年:42.09%,330/784),其中以0~2岁患儿占比最高。进一步分析病例免疫史发现,8~23月龄的病例中,仅接种了1剂次含风疹成分的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RCV)幼儿的发病比例较高;2~14岁年龄组病例主要分布在接种了2剂次或以上RCV的儿童中;然而,>1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未接种RCV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中。全国病毒学监测数据显示,2021—2022年间从我国6个省市共获得22株RuV病毒分离株,分属于1E-L2(11株)和2B-L2c(11株)基因亚型,并与2018—2020年间流行的RuV病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2021—2022年间我国风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行的RuV为1E-L2和2B-L2c基因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