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材料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纳米材料独有的特性使其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或食品配料,其不仅能提升食品品质、强化营养属性、改善食品工艺,还能够赋予食品新的功能特性或作为某些成分的替代物.纳米材料为食品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部分纳米材料对人体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为了拓宽纳米材料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围绕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食品中纳米材料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旨在探索其未来在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中小学生5种食品添加剂的内暴露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尿液中5种食品添加剂的内暴露水平.方法 2016年9月,在北京2个区的中小学收集900份学生尿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种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安赛蜜、甜蜜素、糖精和4-己基间苯二酚)含量,按照年龄组计算每日估计摄入量(EDI),并评估其存在的健康风险.结果 全部尿液样本中均检测到甜蜜素和糖精,96.3%的样本中检测到安赛蜜.甜蜜素的中位浓度(4788.5 ng/mL)明显高于其他4种食品添加剂(苯甲酸235.9 ng/mL,安赛蜜92.6ng/mL,糖精84.1 ng/mL,4-己基间苯二酚7.6 ng/mL).7~12岁学生尿液中苯甲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3~17岁年龄组的学生(P<0.001);13~17岁年龄组学生尿液中安赛蜜、糖精和4-己基间苯二酚浓度极显著高于7~12岁学生(P<0.001);13~17岁年龄组女生尿液中糖精浓度极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生(P<0.001).5种食品添加剂的中位EDI分别为:苯甲酸3.48 μg/kg·BW/d、安赛蜜1.36 μg/kg·BW/d、甜蜜素69.01 μg/kg·BW/d、糖精1.22μg/kg·BW/d、4-己基间苯二酚0.11 μg/kg·BW/d.结论 本研究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广泛暴露于5种食品添加剂,部分高暴露儿童甜蜜素EDI高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他4种添加剂暴露水平远低于ADI,总体处于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视化研究食品添加剂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饮食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是最有可能治疗IBD的方法之一。日常饮食中常含有食品添加剂,它存在于许多加工食品甚至膳食补充剂中。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该文旨在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分析有关食品添加剂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甜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只提供较少能量或不提供能量,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因其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肯定。合理使用甜味剂能够提供甜味,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食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正常组织辐射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儿茶素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护神经、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限制了放疗的治疗剂量,进而影响了肿瘤的局控率。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毒且具有限制肿瘤生长效应的辐射防护剂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综述了EGCG对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效果,总结并分析了其辐射防护机制,旨在更加全面地揭示EGCG的抗辐射生物学效能,为EGCG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脏衰老的特点 细胞分子机制及营养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脏衰老是一个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的渐进过程,与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肾脏衰老的细胞分子机制主要包括细胞衰老和自噬功能下降,并受营养因素的调节。倡导合理适度的限能量、限蛋白质膳食,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监管并提高居民的相关安全意识,严格控制每日盐摄入量等均为预防和延缓肾脏衰老的潜在营养干预策略。鉴于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亟须就上述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为制定精准可行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提供新的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是工业食品中最常用的添加剂之一,具有乳化和增稠特性,可以改善食品质地并延长保质期。对健康个体的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对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产生有害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慢性肠道炎症,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并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NutriNet-Santé为法国的大型流行病队列,收集了超过100 000名法国成年人单独接触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的相关信息。近期有法国学者通过NutriNet-Santé前瞻性队列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法国成年人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摄入量与CVD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者使用多变量比例风险Cox模型计算乳化剂摄入量每个附加标准差( SD)的风险比( HR),以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95 442名成人,平均年龄为(43.1±14.5)岁,79.0%(75 390名)为女性。在随访期间(中位7.4年),诊断出1 995起CVD事件、1 044起冠心病事件和974起脑血管疾病事件。摄入较多的纤维素(E460和E468)与CVD(增加1个SD的 HR=1.05,95% CI为1.02~1.09, P=0.003)和冠心病( HR=1.07,95% CI为1.02~1.12, P=0.004)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摄入较多的纤维素(E460)和羧甲基纤维素(E466)与发生CVD(E460: HR=1.05,95% CI为1.01~1.09, P=0.00;E466: HR=1.03,95% CI为1.01~1.05, P=0.004)和冠心病(E460: HR=1.07,95% CI为1.02~1.12, P=0.005;E466: HR=1.04,95% CI为1.02~1.06, P=0.001)风险增加有关。此外,脂肪酸单甘油酯和甘油二酯(E471和E472)的摄入量越高,所有结局的发生风险越高。摄入较高的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甘油二酯(E472b)与发生CVD( HR=1.06,95% CI为1.02~1.10, P=0.002)和脑血管疾病( HR=1.11,95% CI为1.06~1.16, P<0.001)的风险增加相关;柠檬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甘油二酯(E472c)与发生CVD( HR=1.04,95% CI为1.02~1.07, P=0.004)和冠心病( HR=1.06,95% CI为1.03~1.09, P<0.001)的风险增加有关。大量摄入磷酸三钠(E339)与发生CVD风险增加相关( HR=1.06,95% CI为1.00~1.12, P=0.03)。敏感性分析显示出一致的关联。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两种乳化剂(总纤维素、总脂肪酸单甘油酯和甘油二酯),特别是4种乳化剂(E460、E466、E472b、E472c)的较高摄入量与CVD发生风险独立相关且成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乳化剂与人类CVD发生风险增加有关。鉴于这些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数千种超加工食品中,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苯甲酸钠通过苯甲酰化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NAB)是否通过苯甲酰化(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方法:体内实验: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18~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双蒸水饲喂)、NAB喂水组(1 g/kg NAB溶液饲喂),检测血糖,20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和苯甲酰辅酶A水平,胰腺免疫组化检测Bax、IL-18、泛苯甲酰化(Pan-Kbz)和泛乙酰化(Pan-Kac)。体外实验:培养β-TC-6细胞,NAB(6 mmol/L)或苯甲酰辅酶A(100 μmol/L)作为刺激因子,以酰基转移酶P300抑制剂A485(10 μmol/L)作为干预因子,24 h后行q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凋亡、胰岛素分泌和Pan-Kbz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B组小鼠糖耐量受损、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苯甲酰辅酶A浓度明显升高,胰腺IL-1β、IL-18、Bax蛋白表达相对增高,Pan-Kbz水平升高,而Pan-Kac水平下调(均 P<0.05)。体外实验中,NAB浓度依赖性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Pan-Kbz和炎症因子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A485逆转NAB诱导的Pan-Kbz修饰,改善NAB诱导的炎症和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均 P<0.05)。 结论:NAB可能通过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β细胞凋亡并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 HSD3B1和 HSD3B2;其中, 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 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 +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观遗传学调控在铝暴露致神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铝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铝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抗酸剂和炊具等。人类接触铝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摄入,而过量铝摄入会在组织中蓄积并引起毒性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铝暴露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节基因表达,其调控失调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和疾病。本文通过阐述表观遗传学及其组成部分,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铝致神经毒性中的调控作用,为铝暴露致神经毒性在表观遗传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