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甲酸钠通过苯甲酰化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NAB)是否通过苯甲酰化(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和β细胞凋亡。方法:体内实验: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18~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双蒸水饲喂)、NAB喂水组(1 g/kg NAB溶液饲喂),检测血糖,20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和苯甲酰辅酶A水平,胰腺免疫组化检测Bax、IL-18、泛苯甲酰化(Pan-Kbz)和泛乙酰化(Pan-Kac)。体外实验:培养β-TC-6细胞,NAB(6 mmol/L)或苯甲酰辅酶A(100 μmol/L)作为刺激因子,以酰基转移酶P300抑制剂A485(10 μmol/L)作为干预因子,24 h后行q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凋亡、胰岛素分泌和Pan-Kbz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B组小鼠糖耐量受损、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苯甲酰辅酶A浓度明显升高,胰腺IL-1β、IL-18、Bax蛋白表达相对增高,Pan-Kbz水平升高,而Pan-Kac水平下调(均 P<0.05)。体外实验中,NAB浓度依赖性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Pan-Kbz和炎症因子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A485逆转NAB诱导的Pan-Kbz修饰,改善NAB诱导的炎症和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均 P<0.05)。 结论:NAB可能通过Kbz修饰途径诱导胰腺炎症、β细胞凋亡并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苦连肤康洗剂的抑菌剂合理用量筛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苦连肤康洗剂中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黑曲霉为试验菌株,依照《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 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对含不同抑菌剂的苦连肤康洗剂进行抑菌效力测定。结果:0.1%羟苯乙酯-0.4%苯甲酸钠的组合添加量可使苦连康肤洗剂抑菌效力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皮肤给药制剂的相关规定。结论:0.1%羟苯乙酯-0.4%苯甲酸钠作为苦连康肤洗剂的抑菌剂,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NKH),又称甘氨酸脑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甘氨酸裂解系统活性不足,使甘氨酸分解障碍而在体内蓄积,导致神经系统进行性损伤。该病临床表现不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重症型NKH和轻型NKH。脑脊液甘氨酸水平升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进一步的确诊需要基因检测及酶活性检测。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整体预后差,常用苯甲酸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该文就NK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NKH,并采取积极措施,以获得最佳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苯甲酸钠和水杨酸钠逆转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苯甲酸钠和水杨酸钠对多黏菌素耐药革兰阴性菌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筛选到的9株多黏菌素耐药革兰阴性菌菌株采用PCR扩增 mcr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及联合不同浓度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甲酸钠和水杨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FIC抑菌指数。CCCP、苯甲酸钠和水杨酸钠单独或联合4 mg/L多黏菌素进行杀菌试验。 结果:9株多黏菌素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4、8、4、8、32、1 024、2 048、8和4 mg/L。从1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 mcr-1耐药基因。30 μmol/L CCCP、30 mmol/L苯甲酸钠和30 mmol/L水杨酸钠可将多黏菌素的MIC下降至折点或折点以下(MIC≤2 mg/L),2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的MIC下降至原来的1/64,2株天然耐药的变形杆菌多黏菌素的MIC仍为≥128 mg/L。多黏菌素与CCCP或苯甲酸钠或水杨酸钠联合后,对除变形杆菌之外的7株细菌均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多黏菌素和CCCP联用后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结论:苯甲酸钠和水杨酸钠可部分或完全逆转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是治疗耐多黏菌素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良好促进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化妆品检查及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考察市售儿童化妆品的卫生质量状况,研究其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对市售常见的83批儿童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查,通过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控制菌检查方法对儿童化妆品的控制菌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同时按不同剂型对其进行分类,并统计各剂型中防腐剂使用情况和占比问题,根据抑菌性样品添加的防腐剂成分类型统计防腐剂添加情况.结果 83批儿童化妆品经微生物检查合格率达100%;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表明,12批样品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性,抑菌率为14.5%.样品需通过培养基稀释法或薄膜过滤法结合添加中和剂等方法消除抑菌性,其方法适用性试验才能通过,表明一些儿童化妆品自身的抑菌性较强.防腐剂统计结果可见,儿童化妆品中防腐剂苯氧乙醇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苯甲酸钠和羟苯甲酯,且不同剂型的儿童化妆品对防腐剂添加的种类有相对的偏向选择适用性;抑菌性成分统计情况可见,氯苯甘醚和苯甲酸的抑菌性较强.结论 儿童化妆品在控制菌检查前建议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在儿童防腐剂种类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安全有效且抑菌性较弱的防腐剂;本研究可为儿童化妆品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尿素循环障碍患儿慢性期治疗和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2/3
尿素循环障碍(UCD)是一组致死、致残率较高的遗传代谢病,需要长期饮食和药物治疗及管理.除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行肝移植治疗的患儿,其他慢性期患儿均需要终身低蛋白饮食,保证其相应年龄的安全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充足的碳水和脂肪的供能比,必要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及无蛋白奶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氮清除剂(苯甲酸钠、苯丁酸钠、苯丁酸甘油酯)、尿素循环激活/底物补充剂(N-氨基甲酰谷氨酸、精氨酸、瓜氨酸)等.规范饮食及药物治疗后未达预期效果、出现严重进展性肝病或出现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行肝移植.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和酶替代疗法等新技术可能是UCD患儿治疗的新选择.UCD患儿需要定期检测血氨、肝功能和血氨基酸等生化指标,并评估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和营养摄入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分析及抑菌效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考察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使用情况和不同抑菌剂浓度下维血宁合剂的抑菌效力,探索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最佳添加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含量,结合生产工艺阶段各样品的抑菌剂测定结果,对各生产企业样品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添加0.026%、0.25%苯甲酸钠的维血宁合剂,进行抑菌效力检查.结果21批维血宁合剂中均未检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极低,可能来自于原料药材,苯甲酸钠含量介于0.0197%~0.2659%,不同企业样品间含量差异显著;维血宁合剂中苯甲酸钠浓度为0.026%、0.25%时,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达到杀菌效果,14d后无菌生长,对鲁氏酵母和白念珠菌达到口服制剂抑菌要求.结论维血宁合剂各生产企业均以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差别较大,说明各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药典处方进行投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使用浓度应结合产品本身的灭菌工艺、初始微生物负载、有效期、包装规格来综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倒卵叶五加多糖功能饮料配方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倒卵叶五加Acanathopanax obovatus Hoo多糖功能饮料配方,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色泽、气味、组织状态、口感)评分为评价指标,多糖、柠檬酸、蜂蜜加入量为影响因素,响应面试验优化配方,再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配方为倒卵叶五加多糖0.05%、蜂蜜6%、柠檬酸0.15%、苯甲酸钠0.1%,感官评分7.68.所得功能饮料色泽风味理想,组织状态均匀,透明度高,稳定性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36.80%.结论 倒卵叶五加多糖功能饮料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是值得开发的新型产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桂枝、炙甘草剂量变化对桂枝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桂枝或炙甘草剂量变化对桂枝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DAD多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10种成分的变化.Hypersil Gol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苯甲酸钠、甘草苷、甘草素)、254 nm(桂皮醇、甘草酸)、276 nm(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370 nm(异甘草苷、异甘草素);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0℃;进样量20μL.考察桂枝或炙甘草剂量变化对各药材、桂枝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结果 适当增加桂枝(炙甘草)剂量可促进炙甘草(桂枝)药效组分的溶出,当桂枝(炙甘草)超过一定剂量,炙甘草(桂枝)药效组分的含量反而降低.桂枝、炙甘草剂量变化时其自身的药效组分含量变化明显.随着桂枝或炙甘草剂量的增加,桂枝(炙甘草)5种药效组分总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配伍剂量与经方相一致时有最大值.结论 桂枝(炙甘草)剂量变化对炙甘草(桂枝)药效组分、自身药效组分及药效组分总量均有影响,提示桂枝甘草汤用药剂量科学合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鱼腥草合剂中3个有效成分及防腐剂的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市售复方鱼腥草合剂的质量.方法 收集10批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鱼腥草合剂,应用HPLC测定3个有效成分(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及防腐剂(苯甲酸钠、羟苯乙酯)含量.结果 10批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为29.74~84.13 μg·mL-1、连翘酯苷A的含量为22.69~1 13.44 μg·mL-1、黄芩苷的含量为0.587~1.662 mg·mL-1;笨甲酸钠和羟苯乙酯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 复方鱼腥草合剂质量情况较乐观,但是不同批次内在质量有较大差异,现行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法较简单,不能有效控制其质量,建议修订完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