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材料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纳米材料独有的特性使其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或食品配料,其不仅能提升食品品质、强化营养属性、改善食品工艺,还能够赋予食品新的功能特性或作为某些成分的替代物.纳米材料为食品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部分纳米材料对人体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为了拓宽纳米材料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围绕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食品中纳米材料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旨在探索其未来在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络平台宣称功效食品的特性及非法添加风险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聚焦网络销售减肥宣称普通食品,实证其药物添加情况,分析其典型外在特性,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可能被非法添加的典型情形.方法 建立高通量定性筛查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定量方法,对样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检测;梳理产品的包装信息、典型配料、赠品、生产企业等外在典型特性;分析检测结果与外在典型特性间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发现22.09%(19/86)的网购减肥宣称样品检出药物,药物添加行为具有逃逸添加、组合添加、主辅添加等特点,外在特性关联性方面也具有一定规律,白芸豆等典型配料、赠品、试用装产品、涉及代加工产品、标签标示产品责任险的产品药物添加概率较高.结论 本研究分析总结的规律和可能被添加药物的典型情形能较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预警,为网络功效宣称高风险产品监管提供精准指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标示现状.方法 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市售18大类共计986份预包装食品,收集分析其致敏原标示信息,并采用ELISA法检测361份样品中乳类致敏原含量.结果 致敏原总体标示率为44.7%(441/986),除八大类致敏原外,芝麻标示率最高20.6%(91/441);在标示致敏原的样品中,61.9%(273/441)采用主要致敏原方式标示,76.4%(337/441)致敏原标示在配料表下方,93.4%(412/441)标示的字体未突出;乳类致敏原检测发现,80.3%(290/361)样品准确使用了致敏原标示,13.0%(47/361)含有隐蔽致敏原,6.6%(24/361)存在过度标示.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总体标示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的隐蔽致敏原风险以及预防性致敏原标示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和户外运动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和户外运动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秋季学期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监测点校80所,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中小学校学生饮食行为和户外运动情况.结果 有效调查中小学生15 779人,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周有5 d及以上户外运动时间均达到60 min的学生户外运动达标率为25.5%.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相比,小学四、五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和城区学生相比,郊区学生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OR=1.088,95%CI=1.007~1.176).与体重正常及偏低学生相比,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户外运动达标率更低.与从不在校吃饭的学生相比,在校吃3顿及以上频次的学生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OR=1.420,95%CI=1.134~1.779).与经常剩饭的学生相比,偶尔剩饭和从不剩饭学生的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在合理范围内,每天多吃 1 个乒乓球大小谷类(OR=1.062,95%CI=1.032~1.093)、蔬菜(OR=1.064,95%CI=1.030~1.099)、水果(OR=1.148,95%CI=1.102~1.195)和多喝 1 瓶(约 500 mL)水(OR=1.213,95%CI=1.163~1.265)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购物看配料表(OR=1.307,95%CI=1.177~1.452)、自觉营养知识足够(OR=1.571,95%CI=1.381~1.786)的学生户外运动达标率更高.结论 饮食行为与户外运动达标有相关性,通过开展食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学校及家长正确选择食品的技能,提高健康素养,有助于科学推动学生户外运动达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国内外骨关节类功能食品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关节炎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国内外均有一定数量的骨关节类功能食品存在,本文通过网络、药店等途径,收集到80种骨关节类功能食品,并对其产品名称、品牌、规格、食品类型、产地、适用人群、功能方向、产品配料等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了解当前骨关节类功能食品基本现状,为研发新的骨关节类健康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省预包装食品中钠含量标示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河南省内预包装食品的钠含量标示状况,为制订控盐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在河南省7个地市的超市、食品零售店、农贸市场采集预包装食品图片信息,包括商品名称、配料、营养标签、净含量、生产日期、厂家地址、食用方法、生产批号等信息,筛选掉重复样品、豁免食品以及过期食品,建立数据库.结果 共调查25类预包装食品961份,钠标示率为94.2%,其中有6类为高钠食品,9类为中钠食品,10类为低钠食品;其中胡辣汤、调味品、方便面的钠含量中位数最高,分别为5 070 mg/100 g、4 700 mg/100 g、1 689 mg/100 g.不同类别预包装食品钠标示含量范围差异较大,调味品的钠标示含量差异(18 mg/100 g ~24068 mg/100 g)最大,其次是方便面(15mg/100 g~5 464 mg/100 g)、胡辣汤(2 868 mg/100 g ~7 215 mg/100 g).结论 预包装食品钠含量标示率大幅度提高,但消费者对钠的认知较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选择低钠食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801种预包装食品中甜味剂使用情况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预包装食品中甜味剂的使用情况及普及程度,为消费者选择购买食物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收集南京市的大型超市以及网上超市预包装食品标签,获取配料表及营养标签相关内容,分析甜味剂使用率及普及程度.结果 收集预包装食品八大类共获得标签801个,含甜味剂的食品标签占总标签的19.48%,饮料类比例最高为34.69%,肉类、水产品、蛋类未发现含有甜味剂的食品标签,每一种含有甜味剂的预包装食品平均使用2.1次甜味剂.低能量甜味剂的使用率占总甜味剂的66.36%,其中安赛蜜、糖精钠、三氯蔗糖使用较普遍.结论 甜味剂在预包装食品中使用普遍,低能量甜味剂由于低成本、低能量的特性正在逐渐取代糖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口市5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药敏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海口市5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类型、药物敏感特点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参照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对海南粉、海南粉配料、奶粉类、快餐类和糕点类5类食品进行分离鉴定蜡样芽胞杆菌,并应用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菌群特异性基因groEL和10种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26份不同食品样品中有197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31.5%,其中海南粉检出率最高,为63.1%(140/222).所有菌株均至少携带1种毒力基因,entFM基因携带率最高,为99.0%(195/197),ces基因携带率最低,为2.5%(5/197);同时携带nheA、nheB和nheC基因的菌株占88.8%(175/197),同时携带hblA、hblC和hblD基因的菌株占13.7% (27/197).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197/197),对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9.5% (196/197)和92.9%(183/197),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 (197/197)和90.9% (179/197).PFGE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可分为30个簇,117种带型.结论 海口市5类食品均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其中海南粉污染较重,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可依据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和重点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天津市部分婴配乳粉(牛乳)添加油脂配料的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近年来,由氯丙醇酯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鉴于主要以油脂中的精炼植物油为污染来源,尤其是棕榈油中检出含量相对较高[1],并从婴配食品[1]中检测出这类物质.调查天津市部分婴配牛乳粉添加油脂配料的现状,为研究食用油脂配料添加的基本概况和具体比例,及完善国家食品安全及食品卫生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婴配牛乳粉1至4段,逐一记录总计183种婴配牛乳粉样本中所添加油脂配料的数量、类别、种类、和特性等情况,并计算出各种数据.结果 183种婴配牛乳粉中添加油脂配料占调查总样本量的97.80%,调查到27种油脂配料,其中使用比例最多的前四位分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磷脂、葵花籽油和花生四烯酸(AA或ARA).结论 油脂配料在婴配乳粉的添加比例较高,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磷脂、葵花籽油和花生四烯酸(AA或ARA)是婴配乳粉中最常使用的油脂配料.其中,棕榈油在1至4段婴配牛乳粉中,所添加比例分别为30.95%、35.42%、36.54%和41.46%;建议加快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婴配食品油脂配料添加标准的体系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咖啡因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介绍了咖啡因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学功能,列举了历史上咖啡因在各国军用食品的应用,对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咖啡、茶资源、可可)运用在军用食品中分析应用并作一展望.鉴于咖啡因的副作用,及可可和茶资源本身的有益成分,建议拓展可可及茶资源在军用食品的功能及用途,尤其进行茶食品的精深加工,包括以超细茶粉为原/配料开发各种军用食品,功能性军用食品的进一步开发也是未来的趋势,以更好的为我军后勤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