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内食管荷包缝合新技术——括号式缝合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如何安全、理想地实现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一直都是腹腔镜胃外科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传统开放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单圆形吻合器完成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是目前的金标准。为实现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的单圆形吻合器吻合,腔镜下食管荷包缝合是其中关键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本团队于2013年提出原创性"自牵引、固定(Self Pulling and Holding)"食管荷包缝合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21年提出食管荷包缝合新技术——括号式缝合法(bracket-like suture method,BLSM),即在环形标记导向下,做食管左右两侧共6针浆肌层缝合,左右两个半荷包缝合完成后,食管冠状截面呈"括号式"或"括弧样"荷包缝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85例患者中,4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设为半端端吻合组;39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设为侧侧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吻合口狭窄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情况。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肿瘤近切缘距离、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辅助切口长度分别(2.3±0.9)cm、(32±3)min、(7.5±1.6)cm和(1.6±1.0)cm、(42±5)min、(4.8±1.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34,10.177,8.734, P<0.05)。侧侧吻合组1例患者术中行食管空肠吻合时,近端空肠被直线切割吻合器刺穿致空肠破裂,予术中切除破裂段空肠,游离空肠系膜再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2)术后情况: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分别为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9, P<0.05)。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患者均通过输血、内镜下止血等保守治疗好转;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侧侧吻合组1例)经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侧侧吻合组2例)经抗感染、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5例、侧侧吻合组3例)经抗感染、雾化祛痰等治疗痊愈;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2例、侧侧吻合组1例)经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1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3)随访情况: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随访期间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和2例,吻合口狭窄分别为0和2例,无吻合口复发。 结论: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肿瘤近切缘距离更长、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更短、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更少;侧侧吻合辅助切口长度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于接受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食管空肠吻合口为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部位。如何提高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安全性是目前临床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评价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法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术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腺癌、经影像学检查判断为可完成R 0切除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76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排除术中非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或无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的患者。其中,采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者295例(改良吻合组),常规方法吻合者为469例(常规吻合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Ⅲ级及Ⅲ级以上并发症定义为严重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吻合组与常规吻合组的手术时间[(140.7±27.0)min比(139.6±22.8)min]、术中出血量[(200.6±111.0)ml比(214.4±114.1)ml]、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0.4±4.3)min比(19.9±4.6)min]、术后排气时间[(4.1±1.1)d比(4.2±1.1)d]、术后进流食时间[(5.4±1.0)d比(5.5±0.9)d]、术后鼻肠管拔出时间[(9.8±3.2)d比(10.0±2.3)d]以及术后住院时间[(15.4±6.5)d比(15.9±5.6)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7%(5/295)比4.7%(22/469),χ 2=4.768, P=0.029]和吻合口漏发生率[1.0%(3/295)比3.4%(16/469),χ 2=4.282, P=0.039]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者在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改良吻合组与常规吻合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2%(101/295)比32.2%(151/469),χ 2=0.838, P=0.36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7%(14/295)比7.2%(34/469), Z=-1.465, P=0.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够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由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自2021年6月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队列研究(研究名称:CRAFT研究,临床注册号:NCT05282563),参与的中心包括南阳市中心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病例入组标准:(1)术前胃镜确诊胃腺癌;(2)术前影像学评估可行R 0切除;(3)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4)术中计划行食管空肠吻合;(5)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6)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7)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病例排除标准:(1)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史除外);(2)胃部手术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除外);(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胃癌合并症(穿孔、出血、梗阻)行急诊手术者;(5)5年内出现过或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6)患者6个月内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7)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可能影响到患者参与研究。病例剔除标准:(1)无法完成根治性胃癌切除术;(2)术中未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3)无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开腹手术使用倒刺线或3-0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加固吻合口1周然后进行吻合口浆肌层包埋1周,每周平均缝合6~8针。腹腔镜手术,自吻合口前壁偏左侧采用逆时针全层缝合加固,缝合至吻合口右后方时,向右侧牵拉空肠残端,适当翻转吻合口继续完成后壁加固,缝合间距5 mm左右。全层缝合1周后继续逆时针缝合完成浆肌层包埋。根据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连续入组自2021年6月开始,于以上12个中心接受胃癌根治术并于术中行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的患者临床病理及围手术期资料。主要观察食管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指标(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处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生活质量采用Visick评估)。 结果:截至2022年9月,共45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5例,女102例,年龄(60.8±10.1)岁,体质指数(23.7±3.2)kg/m 2;肿瘤位于胃上部294例、胃中部139例、胃下部24例;肿瘤直径(4.3±2.2)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手术352例,经腹食管裂孔手术25例,胸腹联合手术80例;近端胃切除48例,全胃切除409例。全腹腔镜53例(11.6%)、腹腔镜辅助189例(41.4%),开放手术215例(47.0%)。术中中位出血量200(10~1 350)ml,手术时间(215.6±66.7)min,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7.3±3.9)min,其中腔镜下加固时间(17.6±1.7)min;开腹加固时间(6.0±1.2)min。术后排气时间(3.1±1.1)d,术后中位造影时间6(4~13)d,术后进食中位时间7(2~14)d,术后住院(15.8±6.7)d。共有184例(40.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2%(10/457),其中4例(0.9%)吻合口漏(亚临床漏和临床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另6例(1.3%)为吻合口狭窄,2例分别于术后21 d、46 d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治愈,其余4例改变饮食方式后好转。全组均无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非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8.1%(174/457)。中位随访时间10(3~18)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Visick分级,Ⅰ级89.1%(407/457),Ⅱ级7.9%(36/457),Ⅲ级2.6%(12/457),Ⅳ级0.4%(2/457)。 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以及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4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7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行近端胃切除术食管管状胃吻合82例,为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02例,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为消除两组之间由于缺乏平等分布而产生的潜在偏差,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纳入的13项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和病理TNM分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营养状态及长期生活质量(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和Visick生活质量分级,分级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各入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 P>0.05)。两组围手术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半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肿瘤长径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 t=-2.183, P=0.023和 t=-4.073, 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 t=-5.754, P<0.001和 t=-2.575, P=0.031)。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3.3%(26/60),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为的26.7%(16/60),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χ 2=3.663, P=0.056);肺部感染发生率(31.7%,19/60)及胸腔积液发生率(30.0%,18/60)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13.3%,8/60和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 2=8.711, P=0.003和χ 2=11.368, P=0.001)。所有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在出院前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0.0%(12/60),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则为35.0%(2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386, P=0.066),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3.3%(14/60),显著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的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76, P<0.001)。两组术后1年体质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两组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均以Ⅰ级为主;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Visick生活质量Ⅱ、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1.7%(7/60),显著低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所占比例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076, P=0.004);两组均无Ⅳ级患者。 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有优劣,但均安全可行。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远期生活质量低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K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状吻合消化道重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经典重建方式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主要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和管状吻合器2种器械完成。由于管状吻合器应用范围广、吻合安全等优势,目前临床最常用。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的传统方法是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该方法从开腹手术直接移植而来,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是应用管状吻合器的一种改良消化道重建方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是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优化选择,借助4K腹腔镜超高清系统可使手术操作更精准。笔者总结4K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状吻合消化道重建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J)患者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术后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Ⅱ、Ⅲ型AEJ患者共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2例,行近端胃切除(PG)+间置空肠吻合术;对照组70例,行全胃切除(TG)+Roux-en-Y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颠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颠倒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6%、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5、2.317,P<0.01、0.021).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LgA、LgG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营养状况、体质量减重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Ⅲ型AEJ患者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广泛的远期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Overlap法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Overlap法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2例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Overlap法改良要点:行消化道重建时主刀医师站位于患者右侧,悬吊左半肝,离断食管前顺时针旋转,调整食管开孔位置,预制作空肠襻,采用45.0 mm直线切割吻合器和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术后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ⅠA期患者予随访监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予XELOX方案化疗;ⅠB、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予口服S-1单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远期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采用改良Overlap法.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27±19) 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2±7) min,术中出血量为(69±11)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0.5)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4±0.4)d,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4.9±0.6)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5±1.7)d.3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仅1例患者于术后5d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经持续三腔冲洗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4)枚;肿瘤TNM分期:ⅠA期1例,ⅠB期5例,ⅡA期7例,ⅡB期11例,ⅢA期6例,ⅢB期1例,ⅢC期1例.3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1±2.1)d.(2)随访和生存情况:3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ⅠA期患者外,其余31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均可进食普通软性食物,无明显进食哽噎感和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术后半年复查胃镜结果示吻合口通畅.1例患者因上颌窦恶性肿瘤于术后9个月死亡,1例于术后20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肝转移,带瘤生存,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改良Overlap法应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腺钩突切除在联合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胰腺钩突切除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8例)和吉林国文医院(3例)共同收治的11例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胰颈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行血管切除重建时,先切除胰腺钩突以降低吻合张力,再切除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后行端端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吻合静脉通畅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曲线和总体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时间.结果 (1)术中情况:11例患者切除胰腺钩突,顺利完成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患者因胰腺肿瘤累及肝总动脉,施行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切除+Appleby术,其中2例患者因胃缺血联合行全胃切除术;2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患者因胃远端血供障碍行胰体尾切除+远端胃切除术.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8±1.1)h,术中出血量为800 mL(200~2 500 mL).(2)术后恢复情况:11例患者术后无C级胰瘘;4例发生B级胰瘘,其中2例予留置胰腺创面引流管时间>3周后痊愈,1例凶胰瘘合并感染予持续冲洗后痊愈,1例因胰瘘伴发热再次行腹腔穿刺引流后痊愈.该4例患者中有1例合并C级胃排空障碍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3例无其他术后并发症;5例患者诊断为生化漏,其中有1例术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瘘行引流后痊愈.1例行CT检查发现肝S2段、S3段及S4b段缺血改变,肝功能在术后2周恢复正常,远期出现肝S2段、S3段萎缩.11例患者无术后死亡,无二次手术.11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2±5)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1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胰颈体部,最大径为(4.8±1.7)cm.11例患者中,10例为胰腺中或低分化导管腺癌,1例为间变性癌.11例患者切除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长度为(2.6±0.8)cm.11例患者中,7例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浸润,4例为炎性粘连,未见肿瘤浸润.(4)随访和生存情况:1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0~3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7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或)转移死亡,3例生存;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9.0个月(3.0~37.6个月)和24.6个月(3.0~37.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复查时发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狭窄及周边静脉曲张,余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和(或)死亡前均未观察到吻合静脉异常及静脉血栓.结论 联合胰腺钩突切除未增加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能够有效降低胰体尾切除术中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吻合张力,实现较长静脉切除后端端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微创全胃切除的手术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微创全胃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66)和观察组(n=66).观察组患者给予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远端切缘、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1.19%和2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略长,造成总手术时间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