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杞另辟蹊径论治膝骨关节炎——“少阳主骨”辨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施杞在提出从肝肾论治膝骨关节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少阳主骨”理论进行辨析,发现“骨繇”可能是世界上对于膝骨关节炎最早的论述,同时将石氏伤科精髓与“和”法相结合,并从症状、病机两方面认识膝骨关节炎以及运用圣愈汤分期论治膝骨关节炎,进一步提出运用“少阳主骨”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观点,制定了和解少阳、调和气血、以衡为期的治疗大法.故从“少阳主骨”理论辨析出发总结施杞学术思想,希望为骨伤内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抛砖引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33岁.就诊日期:2016年10月14日.主诉:发作性抽搐4年,全身不自主活动3年.病史:于2012年9月某日凌晨,突发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强直发作,四肢伸直,头后仰,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症状持续3~4 min自行改善,苏醒后意识恍惚,言语不清,全身乏力,不能回忆刚发生的事情,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具体治疗不详,2 d后完全恢复.3年前(2013年6月)抽搐发作,情况同前次,未系统治疗,1~2周后出现口周、身体不自主活动,行走时腿软,此后不自主活动逐渐加重,伴随情绪性格改变,易急躁.先后就诊于北京多家医院,确诊为"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先后使用氟哌啶醇、氯硝西泮、巴氯芬、苯海索、硫必利、德巴金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下症:神志清,精神可,求生欲强,言语欠清,流涎明显,啮唇,自述进食困难,舌向外顶食物,饮水呛咳,行走不稳,双腿时有屈曲下跪样姿态,心烦不安,眠差,二便调,舌红、尖赤,脉细数.查体:口唇、舌、躯干、双下肢不自主活动,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降低,四肢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未引出.颅脑MRI平扫未见异常.血细胞形态学报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较多棘形红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系比例增高骨髓象.西医诊断: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断:骨繇(心脾积热证).治则:息风止痉,清心健脾.治法:①针刺:选用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针刺百会、神庭、印堂、舞蹈震颤控制区,用捻转泻法;廉泉、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30 Hz,正负两极分别接百会、印堂,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2周为一疗程.②刺络放血:选用一次性采血针,浅刺两侧心俞、肝俞,针刺深度约3 mm,每穴点刺3~5下,局部用4号火罐负吸放血,出血量5 mL,每周治疗1次.嘱患者调畅情志,继续口服氟哌啶醇(2 mg,每日2次)、苯海索(1 mg,每日2次)、氯硝西泮(1 mg,每日2次)等药物,积极配合门诊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好,无抽搐发作,流涎好转,口唇、舌、躯干、双下肢不自主活动减少,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略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疑难病.韩碧英教授认为该病属于骨繇证,其基本病机为肾精不足、脾胃失养导致的髓海失调.其病位在髓海,涉及的经脉主要有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脏腑主要为脾肾二脏.病证中协调运动障碍定位于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眩晕、语言笨拙与记忆力减退等定位于脾脏及肾脏.针灸治疗遵循调理髓海的治则,用髓海穴百会、风府、脑空等,同时注重调整阴阳蹻脉功能以复运动之常,调整阴阳维脉的功能平衡两侧阴阳,并强调调后天以补先天,即通过补脾达到益肾的目的,以恢复脏腑经脉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雒晓东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雒晓东教授认为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衰,土虚风动,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本文从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症状探讨其病机,即小脑性共济失调与骨繇相类,因脾胃虚衰、中气不足、少阳三焦经气匮乏,不能荣养少阳所主之筋,骨节失却约束而振摇;帕金森病样症状之颤证为主者,是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不足、气血匮乏导致筋脉不能主持而振摇,亦属少阳枢折范畴;拘证为主者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亏虚、四肢肌肉失养、关节不得屈伸而拘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诸多症状是由于脾胃虚衰导致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产生,因此多系统萎缩辨证施治的核心应是补气升阳,最常用的是补中益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少阳枢折则骨繇"阐微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开阖枢理论阐释阴阳的运动变化,作为开合之枢机,少阳重在维持运动稳定性,若少阳枢折则可因关节不稳、功能紊乱引起多种"骨繇"之病.少阳转输阳气,阳太过则实,阳不足则虚,其在开合中的枢转作用,决定了既能升阳以降阴,也能升阴而降阳.少阳枢机不利所致骨繇之病,治疗当视有余不足维持阴阳升降,活用柴胡类方及桂枝类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