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α粒子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骨转移瘤不仅会导致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还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死亡风险的上升。放射性药物内放射治疗具有疗效好、靶向性好和毒性低等优点。常用于治疗骨转移瘤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是释放β粒子和α粒子的药物,其中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较成熟,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药物越来越多地用于骨转移瘤的治疗,其在缓解骨痛、降低SRE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笔者仅就α粒子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抗阻运动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低强度抗阻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肌少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至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CHF合并肌少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标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低强度抗阻运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评估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握力、5次起坐时间、6 m步行时间、血清B型利尿钠肽水平;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内脏脂肪面积、细胞外水分比率;心脏超声测定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12周内每间隔4周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训练相关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30例患者因不能坚持运动或者不能按时随访脱落,最终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7例、干预组43例。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12周后握力[(17.73±4.54)kg比(17.00±4.32)kg, t=8.969]、四肢骨骼肌量[(17.57±3.41)kg比(17.24±3.34)kg, t=7.170]、ASMI[(6.02±0.72)kg/m 2比(5.85±0.67)kg/m 2, t=6.866]升高(均 P<0.05);5次起坐时间[(14.54±3.21)s比(16.17±3.25)s, t=12.808]、6 m行走时间[(10.76±3.14)s比(12.30±3.24)s, t=9.391]缩短(均 P<0.05)。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12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8.48±9.71)mm比(59.62±9.07)mm, t=4.552]缩小、LVEF[(35.88±7.92)%比(34.69±7.93)%, t=4.752]升高、细胞外水分比率[(38.92±7.41)%比(39.27±7.74)%, t=6.058]下降(均 P<0.05)。随访12周,干预组未发生与训练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3.70%比2.33%)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结合中低强度抗阻运动的治疗可以提高老年CHF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肌力、躯体功能及心脏功能,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17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3±8.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5.7(3.2,36.5)ng/ml,碱性磷酸酶(ALP)中位值131.5(79.0,430.7)U/L。所有患者骨转移灶数量≥2个且无内脏或淋巴结转移,骨扫描病灶数量中位值10(8,15)个。16例(94.1%)存在骨痛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9例,1分2例,0分6例。17例均接受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最多6次),其中5例联合恩扎卢胺治疗,8例联合阿帕他胺治疗,4例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分析PSA应答(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ALP应答(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疼痛缓解率。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计算转移病灶客观缓解率,同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骨骼相关事件(SRE)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17例中,治疗6、5、≤4次者分别为11、3、3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骨保护药物。末次治疗1个月后ALP中位值83.2(51.5,126.5)U/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例(70.6%)出现ALP应答,5例(29.4%)AL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23.5%)出现PSA应答,其中2例PSA持续下降,2例PSA后期有所升高。15例(88.2%)治疗期间疼痛缓解,1例(5.9%)因疾病进展疼痛加重,1例(5.9%)治疗期间无变化。17例中ECOG评分下降、无变化、增加者分别为15、1、1例。末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中位骨转移灶数量减少至5(4,9)个。1例(5.9%)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4例(23.5%)病情稳定,1例(5.9%)治疗4个月后出现影像学进展;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5%(12/17)。治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贫血(1例,5.9%,3级)、血小板减少(1例,5.9%,3级)、白细胞减少(1例,5.9%,2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疲乏(3例,17.6%;1级2例,2级1例)、消化道出血(1例,5.9%,3级)、腹泻(1例,5.9%,2级)、发热(1例,5.9%,1级)。1~2级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因不能耐受3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例自行终止治疗。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SRE发生。结论: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对mCRPC骨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结论还需大样本、前瞻性随访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态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以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综合征,与老年人活动障碍、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肌少症病因未完全阐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运动减少、遗传因素、增龄相关激素变化、营养不良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肌细胞凋亡等参与其中。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改变可能参与了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改变及其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癌患者肌肉状况、营养风险、恶病质与化疗诱导毒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化疗相关毒性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并严重影响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骨骼肌重量、营养不良和恶病质与恶性肿瘤化疗毒性发生率较高有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治疗基线身体成分、营养状况、恶病质与肺癌化疗毒性、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之间的联系。方法:这是一项对初次接受化疗肺癌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测量身体成分,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来评估肌肉重量,使用握力和步速评估肌肉力量及功能,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标准评估是否存在肌肉衰减症。恶病质是根据肌肉重量和体重减轻来定义,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分别是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来评价。化疗毒性和DLT是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标准术语来定义,并分为血液学、非血液学和DLT。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估肌肉状况、营养状况和恶病质与毒性的关联。结果:研究包含并分析126例患者,随访中位数为17.9个月(12~25个月)。在化疗期间,27.8%的患者经历了3/4级血液毒性,14.8%经历了任何≥2级非血液毒性,26.1%出现任何DLT。高龄、多种合并症是血液、非血液毒性和DLT的危险因素,肌肉力量和功能不足可增加血液毒性的发生[ OR 1.121,95% CI 1.048~2.865, P=0.031],高SMI是DLT的保护性因素[ OR 0.638,95% CI 0.242~0.083, P=0.021]。 结论:研究显示,在初治肺癌患者中,低SMI、低肌肉力量和功能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DLT和3/4级血液毒性的风险增加,同时老年、多种合并症也是化疗毒性和DL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进行评估,以发现化疗毒性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未来研究可考虑对不同肌肉状态进行化疗方案的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他汀类药物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影响胆固醇代谢,可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线用药。近年来随着他汀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其中,骨骼肌相关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的首要原因,造成药效不能保证,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还严重影响患者肌肉强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文章就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SAMS)和他汀相关自身免疫性肌病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来曲唑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 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 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9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不良事件(AE)报告中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进行挖掘。AE报告数>3且 ROR和 PRR的95%置信区间( CI)下限>1的AE被定义为阳性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 结果:设定时段内FAERS数据库共收到以来曲唑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31 743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 ROR和 PRR的95 %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83个,涉及AE报告16 295例。经第2次筛选,获得AE报告数排名前50位和 ROR值的排名前50位的PT,筛重后纳入分析的PT为93个,涉及AE报告10 138例。AE报告数居前5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24.48%(2 482/10 138)]、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21.78%(2 208/10 138)]、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7.04%(1 728/10 138)]、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8.82%(894/10 138)]和各类检查[5.47%(555/10 138)]。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32个,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卵巢纤维化( ROR=379.63, 95 %CI下限: 120.87; PRR=278.66, 95 %CI下限: 120.39)、ret基因突变( ROR=379.63, 95 %CI下限: 120.87; PRR=278.66, 95 %CI下限: 120.39)、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ROR=208.84, 95 %CI下限: 190.30; PRR=174.20, 95 %CI下限: 101.56]、桥本脑病[ ROR=164.85, 95 %CI下限: 69.68; PRR=142.51, 95 %CI下限: 67.74]和骨髓水肿综合征[ ROR=122.82, 95 %CI下限: 65.47; PRR=110.00, 95 %CI下限: 64.34]。 结论:挖掘出32个来曲唑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其中以卵巢纤维化、ret基因突变、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桥本脑病和骨髓水肿综合征信号较强,值得临床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肌少症是因增龄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减退及功能衰退为特征的一种老年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呈现持续增加,其发生与老年人跌倒、衰弱、死亡率等多种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对肌少症的研究从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等不断深入,特别在临床中对恢复和改善患者功能的康复治疗成为重要手段。现分析国内外肌少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旨在为临床干预治疗肌少症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肌肉脂肪浸润指数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计算机体层成像图像中L1腰椎横突水平的肌肉脂肪浸润指数(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 index,IATI)与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改善透析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4家三甲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IATI为低衰减值肌肉(low attenuation muscle,LAM)密度/骨骼肌密度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IATI的最佳切点值,并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ATI组和低IATI组,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和L1椎体层面测量参数的差异。随访截至2022年12月23日,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3年内发生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及其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IATI与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高IATI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纳入维持性透析患者478例,年龄(53.55±13.19)岁,男319例(66.7%),血液透析365例(76.4%),腹膜透析113例(23.6%)。低IATI(<0.42)组376例(78.7%),高IATI(≥0.42)组102例(21.3%)。高IATI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 χ2=24.746, P<0.001)、糖尿病比例( χ2=5.570, P=0.018)、空腹血糖( t=-2.145, P=0.032)、LAM密度( t=-3.735, P<0.001)、LAM指数( t=-7.072, P<0.001)及LAM面积/骨骼肌面积比值( Z=-9.630, P<0.001)均高于低IATI组,而男性比例( χ2=11.116, P=0.001)、血清白蛋白( Z=2.708, P=0.007)和骨骼肌密度( t=12.380, P<0.001)均低于低IATI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IATI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IATI组(Log-rank χ2=19.188,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TI<0.42[<0.42/≥0.42, HR(95% CI):0.50(0.31~0.83), P=0.007]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60岁[ HR(95% CI):2.61(1.60~4.23), P<0.001]、糖尿病[ HR(95% CI):1.71(1.06~2.78), P=0.029]和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HR(95% CI):1.04(1.00~1.07), P=0.049]均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逐步Cox回归分析校正,IATI<0.42仍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0.42/≥0.42, HR(95% CI):0.45(0.27~0.76), 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骨骼肌密度[ OR(95% CI):0.84(0.81~0.88), P<0.001]和高三酰甘油[ OR(95% CI):1.39(1.07~1.82), P=0.015]均为IATI≥0.42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L1腰椎横突水平IATI<0.42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高质量骨骼肌局限性肌肉脂肪变性可能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T定量肌肉特征在结直肠癌分期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之一,诸多证据表明不良肌肉特征会提高CRC化疗相关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和不良生存结局的发生概率。CT可准确定量肌肉含量和密度,其中骨骼肌指数、腰大肌指数可用于评估肌肉减少症,骨骼肌放射性密度、肌间脂肪含量可用于描述肌肉脂肪变性,为肌肉特征提供定量影像评估方法。该文中就CT定量肌肉特征在CRC分期、化疗毒性、短期并发症及长期预后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