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63岁,因发现PSA升高就诊,查血tPSA 10.04 ng/ml。盆腔MRI检查考虑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骨扫描检查阴性。患者先后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内分泌治疗、挽救性放疗,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后又接受多西他赛化疗、阿比特龙、镭-223、肝转移灶局部射频消融、卡巴他赛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等治疗,在多学科诊治与全程管理下获得了长达73个月的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 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 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17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3±8.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5.7(3.2,36.5)ng/ml,碱性磷酸酶(ALP)中位值131.5(79.0,430.7)U/L。所有患者骨转移灶数量≥2个且无内脏或淋巴结转移,骨扫描病灶数量中位值10(8,15)个。16例(94.1%)存在骨痛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9例,1分2例,0分6例。17例均接受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最多6次),其中5例联合恩扎卢胺治疗,8例联合阿帕他胺治疗,4例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分析PSA应答(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ALP应答(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疼痛缓解率。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计算转移病灶客观缓解率,同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骨骼相关事件(SRE)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17例中,治疗6、5、≤4次者分别为11、3、3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骨保护药物。末次治疗1个月后ALP中位值83.2(51.5,126.5)U/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例(70.6%)出现ALP应答,5例(29.4%)AL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23.5%)出现PSA应答,其中2例PSA持续下降,2例PSA后期有所升高。15例(88.2%)治疗期间疼痛缓解,1例(5.9%)因疾病进展疼痛加重,1例(5.9%)治疗期间无变化。17例中ECOG评分下降、无变化、增加者分别为15、1、1例。末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中位骨转移灶数量减少至5(4,9)个。1例(5.9%)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4例(23.5%)病情稳定,1例(5.9%)治疗4个月后出现影像学进展;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5%(12/17)。治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贫血(1例,5.9%,3级)、血小板减少(1例,5.9%,3级)、白细胞减少(1例,5.9%,2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疲乏(3例,17.6%;1级2例,2级1例)、消化道出血(1例,5.9%,3级)、腹泻(1例,5.9%,2级)、发热(1例,5.9%,1级)。1~2级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因不能耐受3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例自行终止治疗。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SRE发生。结论: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对mCRPC骨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结论还需大样本、前瞻性随访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镭-223治疗48例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在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48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5(49~90)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44.70(0.15~1 864.00)ng/ml,中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62(43~1 589)U/L。患者均有骨痛症状,均存在骨转移且不伴内脏转移(骨转移数量>1处,分期ⅣB期)。自诊断mCRPC至开始使用镭-223的中位时间为10(3~47)个月。9、18、11例患者既往分别接受一线、二线、三线针对mCRPC的药物治疗,10例曾接受至少四线治疗。38例(79.1%)、31例(64.5%)、30例(62.5%)、7例(14.6%)患者既往分别使用过阿比特龙、恩扎卢胺、多西他赛、奥拉帕利。48例均行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计划使用6周期)。分析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的比率、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的比率、症状减轻率、中位总体生存期(OS)等疗效指标,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中途停止治疗的原因等。结果:本研究48例中位随访时间8(1~16)个月,11例完成6个疗程治疗,中位治疗4(1~6)个疗程。27例(56.2%)使用镭-223的同时使用骨保护药物(双磷酸盐/地舒单抗)。10例(20.8%)治疗期间PSA下降>30%,25例(52.1%)ALP下降>30%。23例(47.9%)骨痛症状减轻。9例既往仅接受一线针对mCRPC治疗者中,6例(66%)骨痛症状减轻,4例(44%)PSA下降>30%。18例既往接受二线治疗者中,11例(61%)骨痛症状减轻,4例(22%)PSA下降>30%。21例既往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者中,6例(28.5%)骨痛症状减轻,2例(9.5%)PSA下降>30%。48例中位OS未达到,使用Kaplan-Meier法预估中位OS为12.5个月。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下降(15例,31.2%;其中3级6例,4级0例),其次为白细胞下降(11例,22.9%;其中3级4例,4级1例)和贫血(8例,16.7%;其中3级3例,4级0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发热1例(2.1%),便秘4例(8.3%),恶心呕吐10例(20.8%),腹泻7例(14.6%),头晕1例(2.1%)和乏力11例(22.9%)。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7例(中位治疗2个疗程),因疾病进展/死亡导致治疗终止14例(中位治疗2个疗程),因其他原因自主终止治疗5例(中位治疗1个疗程)。结论:对于既往接受一线或二线治疗的mCRPC患者,镭-223在症状控制方面表现良好。因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血常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镭-223治疗伴与不伴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镭-223治疗伴与不伴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镭-223治疗的27例mCRP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HRR基因突变者18例,为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组;无HRR基因突变者9例,为HRD(-)组。HRD(+)组患者年龄69.5 (63.8, 77.0)岁,碱性磷酸酶(ALP) 243.0 (82.8, 301.3) 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71.6(7.3, 329.8) ng/ml,疼痛评分3.0(1.0, 5.0)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7例,2分11例。HRD(-)组患者年龄72.0 (64.5, 76.5)岁,ALP 88.0 (67.5, 260.6) U/L,PSA 19.1(1.1, 117.8)ng/ml,疼痛评分2.0(0, 4.5)分;ECOG评分0~1分4例,2分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每4周接受1次镭-223治疗,不超过6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P、PSA、疼痛评分、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HRD(+)组镭-223中位治疗次数4.5(3.0, 5.3)次,4例(22.2%)治疗6次,6例(33.3%)随访过程中死于前列腺癌;HRD(-)组中位治疗次数4.0(2.5, 6.0)次,3例(33.3%)完成6次治疗,1例(11.1%)随访过程中死于前列腺癌。两组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20)。HRD(+)组治疗后ALP为101.8(61.3, 147.0)U/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02);HRD(-)组治疗后ALP为73.0(64.0, 113.5)U/L,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27)。HRD(+)组的ALP反应(ALP较治疗前下降>10%)率显著高于HRD(-)组[83.3%(15/18)与44.4%(4/9), P=0.037]。治疗后HRD(+)组PSA为105.9(5.2, 798.4)ng /ml,HRD(-)组为25.6(0.8, 1 031.0)ng/ml,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45, P=0.386);HRD(+)组与HRD(-)组的PSA反应(PSA较治疗前下降>10%)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7/18)与22.2%(2/9), P=0.386]。HRD(+)组治疗后中位疼痛评分3.0(0, 4.0)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28);HRD(-)组治疗后疼痛评分1.0(0, 3.0)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9)。HRD(+)组疼痛缓解率与H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12/18)与44.4%(4/9), P=0.411]。HRD(+)组患者镭-223治疗期间至少一次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HRD(-)组[77.8%(14/18)与33.3%(3/9), P=0.024], HRD(+)组1~2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与H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13/18)与33.3%(3/9), P=0.097]。HRD(+)组1例治疗期间出现3级贫血,予输血治疗后好转;HRD(-)组无3级不良事件。 结论:相对于无HRR突变的mCRPC患者,伴HRR基因突变的mCRPC患者接受镭-223治疗后ALP反应更好,骨痛缓解更明显,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1~2级血液学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肿瘤精准治疗时代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分析目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系统性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发现在过去几年中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方案除了使用多西他赛外,还包括阿比特龙、恩扎卢胺、卡巴他赛、镭-223和西普鲁塞-T等一些新药,这些药物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均对患者显示生存获益。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治疗方案还有:新一代雄激素受体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靶向其他致癌基因与基因通路的治疗;尤其是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PD-1抑制剂等。这些mCRPC治疗新药的出现显著增加了治疗的选择性。目前,mCRPC的系统性治疗选择包括: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及骨调节剂和姑息或支持性措施。此外,新的基因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和PD-1抑制剂)可用于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出的患者亚群。虽然通过患者的选择和最佳序贯治疗可以提高最长累积生存期且能预防早期耐药,其最佳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核素显像检查与核素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转移性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68镓( 68Ga)或 18氟( 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决策指导、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具有独特价值。 223镭( 223Ra)和 177镥( 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RLT)可有效缓解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骨痛,延长其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PSMA RLT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将有望进一步改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药物——从概念到监管层面的获批:治疗诊断学课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药物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实体器官肿瘤之一,已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尽管PCa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但由于其病程较长、易发生转移和对放射治疗敏感,仍然是较理想的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候选者.迄今为止,晚期PCa仍然是放射性药物制剂开发和获批最成功的领域之一.该文的目的是总结新药监管获批所需的复杂过程,并强调放射性药物获批所经历的特殊限制和障碍.根据PCa临床试验工作组(PCWG)的建议,该文概述了晚期PCa试验设计框架在定义疾病状态和可接受测量结果考量方面的重要性.最后,使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程序规定的原则和PCWG提供的框架,概述放射性药物223Ra和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成功获批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PSMA/18F-FDG PET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223Ra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分享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和/或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ode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患者氯化镭-223(radium-223 dichloride,223Ra)治疗中的应用心得,以期为国内开展223 Ra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21 年9 月—2023 年1 月北京协和医院因骨转移行223 Ra治疗的PCa患者.记录 223 Ra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状态,并对治疗前后骨扫描及PET显像特征(包括PSMA PET和/或18F-FDG PET)进行总结.结果 共入选9 例接受不同针次223 Ra治疗的PCa患者(另外2 例拟行223 Ra,因基线PET显像检出存在内脏转移而排除),包括8 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1 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9 例患者共接受36 针223 Ra治疗,其中6 针、5 针、4 针、2 针、1 针治疗者分别为3 例、1 例、2 例、2 例、1 例;治疗中期或治疗结束时,部分缓解1 例,病情稳定1 例,疾病进展6 例,余1 例于1 针223 Ra治疗后转为内分泌治疗,未进行疗效评估.截至末次随访时(2023 年3 月15 日),9 例患者中,死亡4 例(1 例死因为心力衰竭,3 例为疾病进展),存活5 例.死亡或疾病进展患者的基线PET显像所示的转移灶与骨扫描图像存在不一致性,前者可发现更多的骨转移灶;在治疗过程中PET显像可更精准地进行病情评估,尤其PSMA PET显像可避免因骨闪烁现象导致治疗效果评价不准确的现象.结论 PSMA PET和/或18F-FDG PET显像可检出内脏转移灶,辅助临床进行223 Ra治疗病例筛选,且基线PSMA PET和/或18 F-FDG PET显像特征与骨扫描结果存在不一致时,提示223 Ra治疗效果可能较差;在治疗过程中,相较于骨扫描,PSMA PET和/或18F-FDG PET显像(尤其PSMA PET)对疗效的评价更为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Ra-223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二氯化镭-223(Ra-223 dichloride)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8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纳入对照组(单用Ra-223)或观察组(Ra-223+戈舍瑞林),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转移灶数、骨痛程度、生活质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骨转移灶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71,P=0.049).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骨痛评分[(3.2±1.4)vs(5.3±1.2)]、生活质量改善率(66.7%vs42.8%)、PSA[(8.9±3.7)vs(23.2±8.4)]、f-PSA[(4.5±1.2)vs(9.3±3.5)]、客观缓解率(52.4%vs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223联合戈舍瑞林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程度、减少骨转移灶、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血清PSA、f-PSA含量,提高最终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