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 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骨不连,对照组有2例骨不连同时螺钉退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穿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相比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钻孔次数,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 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髓内钉治疗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长钉与短钉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髓内钉与短髓内钉治疗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采用髓内钉治疗的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接受长髓内钉治疗的长钉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68.41±17.84)岁(范围31~96岁);接受短髓内钉治疗的短钉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72.23±13.97)岁(范围31~90岁)。对比两组受伤原因、骨折AO/OTA分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颈干角、内侧支撑)、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年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长钉组随访时间(24.26±6.67)个月、短钉组为(24.31±5.60)个月,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AO/OTA分型、术前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血栓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长钉组术中出血量(281.47±235.28)ml、手术时间(110.44±24.63)min,短钉组分别为(121.92±84.14)ml、(81.15±28.5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长钉组住院时间为(12.35±4.81)d、骨折复位良好率为55.9%、骨折愈合时间为(120.44±16.43)d、内侧支撑存在率为67.6%、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9.4%,短钉组分别为(10.89±4.30)d、61.53%、(128.07±18.33)d、65.4%、6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长钉组并发症为切口浅表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头钉切出各1例,短钉组包括浅表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1例;长钉组1年内死亡率为5.3%、并发症发生率为11.7%,短钉组分别为7.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长髓内钉与短髓内钉治疗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与临床疗效,其中短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微视频快转模式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微视频快转模式对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延续性护理,实验组行微视频快转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实验组术后42 d Harris评分和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微视频快转模式,有助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的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风险预测决策树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15例老年女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建模组(210例)和测试组(105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髋关节骨折分为发生组(41例)和未发生组(169例),比较两者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决策树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髋关节骨折发生率为19.68%,建模组19.52%、测试组20.00%;OP病程[比值比( OR)=2.123,95%可信区间( CI):1.143~3.945]、合并糖尿病( OR=2.018,95% CI:1.116~3.647)、子宫切除手术史( OR=1.584,95% CI:1.048~2.395)、平均每天运动时间( OR=0.541,95% CI:0.327~0.895)、平均每天光照时间( OR=0.547,95% CI:0.379~0.791)、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 OR=2.261,95% CI:1.241~4.120)、未遵医嘱抗OP治疗( OR=1.817,95% CI:1.206~2.736)、外力打击( OR=4.607,95% CI:1.193~6.143)均是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 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筛选出上述8个解释变量,且外力打击与髋关节骨折最具相关性( χ2=10.488, P<0.05);决策树模型预测测试组髋关节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88.10%,曲线下面积(AUC)(95% CI)为0.973(0.949~0.998)。 结论:OP病程、合并糖尿病、子宫切除手术史、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平均每天光照时间、FRAX、未遵医嘱抗OP治疗、外力打击均是老年女性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决策树模型效能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附加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50.5岁;骨不连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2个月。骨不连根据Weber-Cech分型:血管丰富型9例,缺血型23例。所有患者均不取原髓内钉、采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并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临床及影像学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2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32/32);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6.9%(31/32)。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良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髋关节置换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R)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CRE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92例;年龄70~98岁[(80.1±7.0)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36例,Ⅴ型67例,R型5例。85例接受THR治疗(THR组),70例接受CREF治疗(CRE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生存质量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生理健康评分(SF-12PCS)、术后1年内病死率、随访终点生存曲线。结果:随访时间1.0~9.5年[(3.9±2.4)年],14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2例患者失访,13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THR组手术时间[77(60,100)min]及术中出血量[(290.6±182.3)ml]均长或大于CREF组[55(50,70)min、(30.5±25.0)ml]( P<0.05)。THR组输血率[78%(66/85)]显著高于CREF组[21%(15/70)](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H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CR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THR组Harris评分[(84.4±15.1)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6%(63/83)]及术后SF-12PCS[(16.2±1.0)分]均显著高于CREF组[(69.0±21.6)分、43%(27/63)、(14.1±2.2)分]( P<0.05)。术后1年内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终点THR组生存状况优于CREF组( P<0.05)。 结论:相比CREF,T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更优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更高的总体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与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5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25~63岁[(45.5±9.8)岁]。16例采用数字化术前设计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数字规划组),19例采用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0.1±8.9)个月]。数字规划组手术时间为(114.7±16.1)min,术中出血量为(323.4±26.1)ml,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的(179.8±67.3)min、(392.6±87.8)ml( 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数字规划组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分别为(14.1±2.3)分、(15.4±2.3)分、(17.1±1.8)分,高于常规手术组的(13.7±2.2)分、(15.0±2.5)分、(16.8±2.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时间点组内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末次随访时,数字规划组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规手术组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轻微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规划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16),常规手术组为21.1%(4/19)( P>0.05)。两组均未出现螺钉穿透关节、内固定失败及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与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早期疗效与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应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青少年股骨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3.5±2.1)岁,体重(60.2±6.5)kg,受伤至手术时间(4.4±1.8)d,左侧20例、右侧11例;收集所有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下肢全长、股骨头最高点平面与股骨大粗隆顶点平面间距离(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股骨颈最宽径(widest femoral neck diameter,FND)以及颈干角,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31例均采取侧卧位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青少年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7.9±20.4)min,术中出血量(124.4±34.8)mL;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8±5.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31/31),患侧及健侧下肢全长、ATD、FND、颈干角、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2±5.1)cm比(84.1±5.2)cm、(30.3±1.4)°比(31.1±1.3)°、(27.7±1.9)°比(27.4±1.4)°、(132.0±2.9)°比(131.7±2.7)°、(95.7±2.0)分比(96.1±1.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一例出现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近端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功能障碍或内固定松动。 结论: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可靠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