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B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探查肱桡关节),C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探查肱桡关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小头脱位、肘关节功能、肱骨功能及桡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C组患儿桡骨小头脱位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反射状态、屈伸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桡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辅助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肱桡关节探查治疗儿童急性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肱骨功能恢复显著,同时避免了桡骨小头脱位,应用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 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骨不连,对照组有2例骨不连同时螺钉退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穿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相比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钻孔次数,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14.6)岁(范围5~77岁)。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畸形、手术入路选择、后路固定节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突超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结果:"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麻木和笨拙(67.5%,108/160),步态不稳(30.0%,48/160)和眩晕(20.0%,32/160)。其中130例(81.3%,130/160)合并脊髓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5±2.5)分(范围4~16分);20例(12.5%)出现颅神经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延脊髓压迫130例(81.3%),脊髓空洞症37例(23.1%),Chiari畸形30例(18.8%)。90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结果显示55例患者(61.0%)存在椎动脉畸形,5例患者(6.0%)存在颈内动脉内聚迂曲。术式包括后路枕颈融合术(可复位脱位,145例)、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融合(不可复位脱位,15例)。160例中57例(35.6%)采用备用术式,即不对称的组合式固定。随访时间为(50.5±22.4)个月(范围24~120个月)。152例患者(95.0%)获得坚强骨性融合;6例患者(3.8%)术后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性融合,但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寰枢椎不稳;2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复发。脊髓病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1±1.8)分(范围5~17分),改善率为42.9%±33.3%。术后9例(5.6%)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脱位复发症状加重、2例螺钉松动、2例吞咽困难和1例切口感染。结论:"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脱位的一个亚型,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年龄小,合并脊髓病比例高、病情程度重、预后较差;常合并严重的骨畸形和血管畸形,术中常需使用组合式固定,因此术前需规划备用技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55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42例;年龄72.0(68.0,83.3)岁。骨折AO/OTA分型:B型47例,C型8例;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Ⅱ型5例,Ⅲ型44例,Ⅳ型6例。所有患者伤后4.0(3.0,6.3)d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环钢板固定7例,螺钉固定3例;前环除2例未做固定外,其余采用钢板、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45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环2例未做固定,其余均采用螺钉固定;前环10例未做固定,其余采用螺钉、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病死率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45/55)。54例患者术后获(15.4±9.1)个月随访,另1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病死率为7.4%(4/54)。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的4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骨盆Majeed评分为69(54,76)分;根据笔者单位制定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可11例,优良率为76.1%(35/46)。随访期间3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完全失效。结论:对于老年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莫菲尼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致VKH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3岁双眼视物模糊10余天女性患者,既往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口服靶向药物维莫菲尼。检查发现左眼房水闪光,视盘水肿,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示早中期点状强荧光,晚期渗漏荧光呈多湖状,诊断为双眼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眼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肿瘤科指导下间断服用维莫菲尼至停药。治疗后双眼视力改善,眼前节炎性反应消退,视网膜神经上皮复位,色素上皮脱色素呈晚霞样眼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两种巩膜瓣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为(1.25±0.56)D和(0.78±0.55)D,低于对照组的(2.10±0.64)D和(2.51±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50,0.075; P=0.002,0.016)。 结论:巩膜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均可有效复位睫状体,间断缝合法能更好的避免术后大度数散光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创伤骨科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门诊或急诊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36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年龄40~70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闭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切开组与闭合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闭合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5.2±1.1)cm、手术时间(34.3±12.7)min、术中出血量(52.5±7.3)mL、骨折愈合时间(9.2±1.5)周均显著优于切开组[(11.1±2.5)cm、(69.4±21.4)min、(123.5±5.2)mL、(14.2±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闭合组(93.3%,28/30)显著高于切开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93.5±5.2)分]优于术前[(80.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94.3%(33/35)。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脱位。 结论: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有显著改善,前臂旋前功能稍有受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窗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窗技术是指在病变表面完整的骨板上进行切割以形成骨窗和游离骨块,从而获得手术入路,并在手术最后阶段将脱位的骨块重新放置到原位的手术方法。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此技术有改善手术视野和可操作性、减少术后骨缺损、促进病变区域骨愈合、维持颌骨轮廓完整性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制备骨窗是进行后续操作的重要前提,但在术区位置靠后或病变表面骨皮质厚而完整等情况下完成此步骤较困难,同时游离骨块复位后能否稳定在原位也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数字化导航技术和骨腔填塞材料的辅助应用可能有助于改进骨窗技术,为疑难病例患牙的保留提供更多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我们共收治16例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术后积极康复锻炼。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术后影像学测量参数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手术要点。结果:术后14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个月。影像学结果提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且达到解剖复位。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中2例。患侧腕关节平均掌屈(69.51±1.97)°、背伸(70.26±2.71)°、旋前(76.55±3.41)°、旋后(71.35±1.54)°,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术后可行早期锻炼,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