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3月—2023年 8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64例老年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THA治疗,研究组采用DAA-THA治疗.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步态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个月,研究组步频高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长长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各项评分、骨钙素均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Ⅰ型胶原C端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FF患者中采用DAA-THA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步态、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家居音乐康复操对老年髋部骨折出院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家居音乐康复操对老年髋部骨折出院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出院后实施家居音乐康复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组Harris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居家音乐康复操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增强患者院外自护能力,提高患者院外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钛缆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钛缆环扎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Vancouver B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5~94岁[(75.7±13.2)岁]。采用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 d、3,6和12个月分别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3±2.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3.6±1.1)个月]。1例出现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6.5±5.2)分和(85.5±5.7)分,较术前(32.8±5.1)分明显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VAS为(3.3±0.5)分和(1.2±0.7)分,明显低于术前(8.5±0.7)分( P<0.05)。术后6,12个月PCS分别为(44.2±4.9)分和(56.9±5.8)分,较术前(29.3±4.7)分显著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MCS分别为(47.9±6.8)分和(58.4±7.9)分,较术前(39.7±5.9)分显著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SF-36评分为(493.9±85.7)和(603.4±76.8)分,明显高于术前(415.9±88.2)分( P<0.05)。 结论: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可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视化智能辅助髋臼镜像重建技术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镜像重建理念在可视化智能辅助系统(visual treatment solution,VTS)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接受初次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67例。按旋转中心重建位置不同进行术前规划及手术,依照对侧正常关节旋转中心重建(镜像组)37例,男8例、女29例,年龄为(40.9±13.1)岁;选取骨量丰富区域直接高位重建(高位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为(38.3±11.1)岁。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患侧与健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组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分别为(113.9±22.9)min、(287.8±181.6)ml、(12.8±1.8)个月,高位组分别为(118.0±26.2)min、(293.3±125.8)ml、(13.7±2.3)个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镜像组术后12个月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16.1±3.8)、(17.7±5.2)、(34.4±5.1)mm,与健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84.3±6.3)、(9.4±2.5)分,较术前的(32.3±5.3)、(76.9±5.4)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22, P<0.001; t=64.486, P<0.001);高位组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27.9±3.7)、(25.4±7.9)、(35.4±6.2)mm,较健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06, P<0.001; t=-6.494, P<0.001; t=-2.555, P=0.016);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79.5±4.9)、(13.9±3.3)分,较术前的(30.9±4.8)、(78.7±5.3)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339, P<0.001; t=64.375, P<0.001)。镜像组与高位组术前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4, P=0.001; t=-6.315, P<0.001)。至末次随访所有假体与组件均稳定在位,无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二次手术。 结论:与高位重建相比,VTS导航辅助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镜像重建术后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短期临床与影像学结果,镜像重建技术有助于实现THA术后恢复原生关节解剖结构与功能状态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把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短期正念行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锻炼知识知晓率、功能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关节疼痛率、关节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症状、心理状况、环境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躯体感觉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短期正念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THA患者锻炼依从率,避免关节术后僵硬化,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和主观疼痛情况。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相关性。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治疗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83.28±12.40)、(63.77±11.82)、(101.23±17.35) 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3.59±9.20)、(23.43±5.51)、(30.89±8.2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00、19.310、22.850, 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1.64±7.73)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91.64±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60, 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97±1.14)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2.97±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20, 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呈负相关( r=-0.547、-0.716、-0.563, P<0.05)。视觉模拟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呈正相关( r=0.287、0.346、0.415, 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骨缺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与视觉模拟评分呈反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129、-3.097、-3.134,均 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57, 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 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骨盆或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的9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38.9±10.2)岁,采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49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为(37.9±9.9)岁,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2%,4/4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6.9%,2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36 h疼痛VAS评分[(4.1±1.2)、(3.4±1.1)、(1.6±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4±1.1)、(5.2±1.2)、(3.6±1.2)分],住院时间[(15.9±2.2)d]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23.0±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观察组优30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29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9.7%,635/637)高于对照组患者(84.6%,539/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应用于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有髋部外伤史患者的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55, 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76, 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 CI:97.8%,100%)。 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75~89岁[(80.9±3.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例,31-A2型22例,31-A3型21例。34例接受干骺端扩髓PFNA固定治疗(扩髓组),32例接受干骺端未扩髓PFNA固定治疗(未扩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部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7个月[(13.5±1.1)个月]。扩髓组总失血量[(976.3±210.1)ml]、隐性失血量[(712.4±224.4)ml]、术中失血量[(139.4±21.0)ml]、显性失血量[(263.8±36.3)ml]、术后引流量[(124.4±29.5)ml]均大于未扩髓组[(799.0±119.5)ml、(603.0±136.4)ml、(94.1±18.8)ml、(195.9±35.4)ml、(101.9±27.5)ml]( P<0.05)。扩髓组输血量[2(0,2)U]和输血率[53%(18/34)]均大于或高于未扩髓组[0(0,1.5)U、25%(8/32)]( 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颈骨块的楔形撑开畸形、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切口感染、肺栓塞或脂肪栓塞。两组医源性外侧壁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和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PFNA干骺端未扩髓较扩髓治疗具有围术期失血量少、输血率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