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AO分型34-A1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51.4±11.5)岁]。23例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A组),27例采用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及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4.1±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9±1.8)周,B组为(10.3±1.4)周(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9.2±9.7)°,优于B组的(122.3±11.0)°(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Bostman评分为(27.6±1.8)分,B组为(26.8±1.9)分( P>0.05)。A组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B组2例在骨折愈合后随访出现克氏针退钉张力带脱落,无明显不适,未予以特殊处理。 结论:对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较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度更好,且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虚拟复位和3D打印导板设计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复位和3D打印导板设计在辅助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闭合性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5.4岁(22~51岁);根据AO/OTA分类,12例患者均为34-C3(3个以上碎片)型。将术前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内打印出全髌骨和上、下部半髌骨及其复位导板,术中先分别在上、下部半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将碎骨块拼合,并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在全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完成髌骨的精准复位与以髌骨环扎加张力带钢丝所作的终极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B?stman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75~120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4.5次(3~8次)。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为19周(16~22周)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1~17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示髌骨形态及内固定位置良好,VAS评分平均为0.3分(0~1分);膝关节均可充分伸直,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30°(100°~138°);膝关节B?stman评分平均为28.8分(21~30分),其中优9例,良3例。结论:3D打印复位导板能够明显提升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复位效率与质量,提高固定强度,为膝关节早期、大幅度活动锻炼创造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9(39,58)岁;骨折AO分型:34-C2型7例,34-C3型27例;采用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B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55(40,62)岁;骨折AO分型:34-C2型11例,34-C3型27例;采用空心螺钉联合钛缆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软组织激惹率、二次手术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Bostman评分及Levack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Bostman评分及Levack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0.0(0.0,1.0)分,软组织激惹率为0%(0/34),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1.0(0.0,1.3)分、15.8%(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分别为5.9%(2/34)、2.9%(1/34),均低于B组患者[21.1%(8/38)、15.8%(6/3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空心螺钉联合钛缆相比,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相当,且后者可以降低患者软组织激惹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道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31~90岁,平均62.6岁。经膝关节前正中纵形切口显露并复位髌骨骨折,用环扎钢丝初步固定,将经过修剪和塑形的3.5 mm锁定钢板贴在髌骨表面上,分别从髌骨下极向上极、从前向后和从外侧向内侧置入锁定螺钉,实施多维固定。随访时评估B?stman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放射学影像和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3个月(平均1.6个月)脱拐行走。末次随访时B?stman评分为17~30分(平均27.5分),优12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25/26);膝关节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分;膝关节主动屈曲100°~150°,平均125°;未出现钢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11例患者发生环扎钢丝断裂,但没有症状;4例患者主诉内置物刺激,4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取出所有内置物。结论: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技术可行,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右侧31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自行车伤16例,车祸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25~5 d,平均3.2 d。开放性骨折18例,累及关节面骨折64例,粉碎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创,所有病例均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固定。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状态,根据跛行程度、支撑物使用情况、有无关节绞锁感、关节不稳定情况、疼痛、肿胀度、楼梯攀爬及下蹲等情况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6.18)个月(范围12~24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钢丝断裂;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无再骨折、骨折移位,内固定取出前无克氏针滑移,仅1例由于卡扣原因致钢丝松弛(未影响骨折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7.5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76例评分为(95.40±4.60)分(范围82~100)分:优54例,良21例,可1例,优良率98.7%。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6例评分为(0.09±2.05)分(范围0~3)分,其中4例有轻度疼痛感觉,平均得分0.09分。结论: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物对周围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感低,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镜像模型与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9岁,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转化为STL文件后,分别打印,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对于呈粉碎性、存在压缩和嵌插的骨折患者,仅适宜采用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对于无嵌插、无压缩、无粉碎性的骨折,两种模型都适宜;而存在双侧同部位骨折、小儿麻痹症、一侧肢体缺如的、曾有过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适宜采用分割模型进行术前规划。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双侧对照,两侧的3个层面共6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割模型组和镜像模型组患者术前模拟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11.2、9.2 min,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3分;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均>20分。 结论:健侧髌骨镜像模型可以作为患侧的骨折复原模型进行使用,但严重退变者需预先验证对称性。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均适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且具有互补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人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人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髌骨针联合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5±1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2.4±1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18,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长度[(6.5±1.8)cm比(6.8±1.6)cm]、出血量[(33.5±8.3)mL比(35.4±9.6)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51例比41例)、有效(10例比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07, 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59.5±12.4)分,对照组膝关节评分为(135.1±14.0)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7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4%比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11, P<0.05)。 结论: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人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比较缝线联合固定与钢丝联合固定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5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缝线联合固定(缝线组),24例采用钢丝联合固定(钢丝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线组在手术时间[(60.7±7.8)mim vs(67.0±8.8)min,P=0.009]、术中透视次数[(2.2±0.5)次 vs(4.3±0.8)次,P<0.001]、术后 5 d 疼痛 VAS 评分[(4.5±0.9)vs(5.5±0.8),P<0.001]、下地行走时间[(2.2±0.6)d vs(3.0±0.7)d,P<0.001]、住院时间[(7.9±0.9)d vs(8.6±1.3)d,P=0.015]均显著优于钢丝组.随访时间平均(18.3±3.8)个月,缝线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10.9±3.1)周vs(12.7±2.5)周,P-0.031].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膝前痛VAS评分、膝ROM、Bostman评分、Kujal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Bost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应时间点,缝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钢丝组(P<0.05).影像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两组Insall-Salvati指数、髌骨长度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缝线组Insall-Salvati指数显著小于钢丝组(P<0.05),而髌骨长度显著大于钢丝组(P<0.05).缝线组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P<0.05).[结论]缝线垂直间断NICE结固定联合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钢丝联合固定,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应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1例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的髌骨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7~82岁(平均73.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跌伤11例,其他2例;骨折均为Rockwood IV型;伤后3~7 d(中位数5 d)进行手术.手术以克氏针临时复位固定骨块,再根据骨折块的位置塑形跟骨钢板,最后以锁定螺钉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髌骨不愈合、跟骨内固定钢板螺钉失效及膝关节僵痛等.髌骨骨折线消失时间8~14周(平均10.4周).术后1年伤膝屈曲达125°~135°(平均130.6°),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5~30分(平均27.6分);功能评价优良率为100%.结论 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操作简易、固定稳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经髌韧带钢丝张力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经髌韧带钢丝张力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的15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为(54.9±12.7)岁,车祸伤2例,高坠伤7例,同一平面摔倒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完善X线片、CT平扫评估髌骨骨折情况.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85.3±9.2)min,出血量为(113.3±35.2)mL,随访时间为(18.6±9.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0±0.8)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09.3°±13.9°,VAS评分为(1.9±1.4)分.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6.1±2.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术前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与骨折愈合不相关.结论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经髌韧带钢丝张力带联合带线锚钉固定可提供早期稳定支撑,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