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明确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和春季发生蚜型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2022 年 2 月,在田间观察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分布部位,采集虫卵及各蚜型成虫,室内镜检并描述其形态特征;2022 年 3-6 月,在金银花田按五点取样法选取植株,定期调查各蚜型数量,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金银花物候的关系.结果:胡萝卜微管蚜虫卵主要分布在金银花植株的芽鳞、树杈和树皮缝等部位.胡萝卜微管蚜春季在金银花上依次发生干母、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 3 个蚜型,其中干母主要发生于 3 月 9 日至 4 月 7 日,高峰虫量为 29.4 只/梢;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在 3 月 28 日至 5 月 27 日混合发生,分别于 4 月 19 日和 5 月 13 日到达高峰,峰值分别为 75.5 只/梢和 105.6 只/梢.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与金银花物候特征密切相关,在金银花萌芽展叶期,蚜虫种群处于初建期和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最高虫量为 29.4 只/梢;金银花抽梢期,蚜虫种群处于快速增长期,数量迅速上升;金银花花蕾期,蚜虫种群处于高峰期,数量达到高峰值,为 370.5 只/梢;在金银花开花期,蚜虫种群处于衰退期,数量迅速下降,至 6 月初基本消失.结论:金银花越冬期是防控胡萝卜微管蚜虫卵的关键期,萌芽展叶期是防控该蚜虫春季种群爆发的关键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我国冬小麦产区麦长管蚜种群多点时空动态及广域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麦长管蚜是广域发生的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了解广域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规律有助于确定广域农药施用必要性和施用时间,为大范围内麦长管蚜综合防治提供支持.本文使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了武汉、新乡、安阳、临汾、北京5个地点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蚜量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了我国冬小麦产区范围内麦长管蚜高峰期蚜量与高峰期前2周初始虫量、高峰期前三周气象因子关系模型,具体表达式为Log(PN) =0.478?Log(IN) -0.18?Tave-0.007?Rainfall+6.384.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蚜量自北向南逐渐递减,初始虫量、平均温度、降雨量是决定高峰期蚜量的广域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昆虫月际发生规律及其与鸟类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掌握机场鸟类发生与草坪昆虫种类及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从食物链角度控制机场鸟类数量,降低鸟击风险.2015年3-11月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调查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草坪地上和地表昆虫,通过机场鸟情日常巡视工作记录飞行区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通过解剖捕获的机场鸟类标本的嗉囊和胃确定其食物种类.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昆虫纲13目99科123种,26221头,优势类群为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革翅目和鞘翅目,优势科为网蝽、摇蚊、蚜科和长蝽.地上和地表昆虫群落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月际变化均为单峰模式,地上昆虫和地表昆虫的发生高峰分别在8月(10头·m-2和59种)和9月(113头·杯-1和36种).日常巡视共记录鸟类9目21科41种,活动高峰期为7-10月.鸟类素囔和胃检结果表明,昆虫、豆科和禾本科种子是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杂食性鸟类月际发生量与昆虫月际发生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也分别与直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月际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广义线性回规模型结果表明,禄口机场3-11月的鸟类月际发生量可通过直翅目昆虫的月际发生数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禄口机场鸟类发生与草坪昆虫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通过喷撒农药和定期割草等手段来降低禄口机场昆虫尤其是直翅目昆虫数量将有助于机场鸟击防范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玉米品种抗蚜性鉴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采用玉米整个生育期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的抗性,发现高抗品种有6个、抗性品种有6个、中抗品种有6个、感虫品种有4个、高感品种有5个,玉米蚜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蚜暴发时期到玉米完熟期的蚜量比值来评价玉米抗蚜性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及取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明确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及取食粉虱若虫数量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15℃、20℃、25℃、30℃下丽蚜小蜂寄生及取食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丽蚜小蜂逐日寄生、取食粉虱若虫数量会在达到某高峰期后逐渐下降.丽蚜小蜂的寄生(126.8头)、取食(38.1头)、致死总量(164.9头)及寿命(23.2 d)均以15℃最高;丽蚜小蜂每雌每日产卵量15℃最低(6.1头),25℃最高(8.6头).在丽蚜小蜂的大规模繁育过程中应当选择25℃-30℃的条件下进行繁育.15℃-30℃每雌丽蚜小蜂致死总量均在90头以上,因此田间温度在15℃-30℃均可应用丽蚜小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VY侵染后烟草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介体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后诱导的烟草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烟蚜Myzus persicae生命特性的影响,旨在进一步解析PVY-烟草-烟蚜三者间的互作机制.[方法]通过蒽酮比色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PVY不同侵染时期烟株体内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测定和比较了感病与健康烟草植株上烟蚜种群生长发育、成虫寿命、繁殖力和有翅蚜产生量的差异性.[结果]PVY侵染前、中、后期(分别为侵染后5,12和20 d)的烟草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均显著高于健康烟草叶片.相较于健康烟草叶片,在PVY侵染前期的烟草叶片中,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VY侵染中期,感病叶片中丝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VY侵染后期,感病叶片中甘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在PVY侵染的前期和中期,感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烟叶,而在侵染后期感病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烟草叶片的.PVY侵染前期和中期的烟草叶片中总糖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烟草叶片中的.在PVY侵染的烟草植株和健康烟草植株上取食的烟蚜其发育历期、若蚜历期、成蚜繁殖期、繁殖后期、寿命、烟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感病烟草植株上取食的烟蚜成蚜繁殖前期显著缩短,其繁殖力和净生殖率显著提高.相较于健康烟草植株,在PVY侵染烟草植株上定殖的烟蚜种群有翅蚜发生的高峰期提前.[结论]PVY侵染前期和中期提高了寄主烟草的营养品质,从而提高了烟蚜的繁殖力.侵染后期烟草营养品质的下降,促使烟蚜种群有翅蚜的产生和扩散,从而有利于PVY自身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非寄主植物间套作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