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O 2/FiO 2和ROX指数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失败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SpO 2/FiO 2(S/F)和ROX指数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能力。 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经HFNC治疗的患儿371例。主要结果为撤离有创通气后48 h内是否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S/F和ROX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能力,并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共纳入371例患儿,其中有27例(7.3%)需要48 h内再插管。HFNC治疗6 h后S/F预测准确率最高(AUC=0.712,95% CI 0.599-0.825, P=0.001),S/F的最佳分界点为178 mmHg(1 mmHg=0.133 kPa)(敏感度74.9%,特异度69.6%)。而HFNC治疗12 h后ROX指数预测准确率最高,AUC为0.737(95% CI 0.623-0.851, P=0.002),ROX指数的最佳分界点为5.865(敏感度72.4%,特异度66.7%)。HFNC治疗6 h后S/F与12 h后ROX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4),前者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预测时间提前了6 h。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HFNC治疗6 h后S/F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S/F<178 mmHg的患儿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挑选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19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8例。对照组运用普通湿化瓶吸氧,试验组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吸氧。对两个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状况、痰液黏稠度状况、CPIS(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即心率、SpO 2、PaCO 2、PaO 2、呼吸频率、CPIS评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4 h、72 h,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COPD患者,不但能够使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还能提升气道湿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 M( Q1, 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 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 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 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 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 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 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失败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一种呼吸支持策略,以设定的氧浓度和速度输送湿化和加温氧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HFNC通气失败涉及众多因素,治疗失败可能会增加病死率。目前,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众多,ROX指数及其衍生出的预测因子或预测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帮助识别有气管插管风险的患者,但尚未有统一的临界值。当使用HFNC时,临床医生需要动态评估,借助预测因素及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流量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不同流量对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应用HFNC的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患者接受普通鼻导管氧疗1 h后,依次进行吸入流量分别为30、45、60 L/min的HFNC各1 h。记录4个氧疗阶段患者的心率、SpO 2、呼吸频率、SBP、MAP,记录4个阶段结束即刻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 2、PaCO 2、pH)、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舒适度、耐受度。 结果:与普通鼻导管氧疗比较,30、45、60 L/min HFNC时患者PaO 2、OI升高( P<0.05),45、60 L/min HFNC时患者呼吸频率降低( P<0.05)、SpO 2升高( P<0.05),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与30 L/min HFNC比较,45、60 L/min HFNC时患者PaO 2、OI升高( P<0.05),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与45 L/min HFNC比较,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增加HFNC吸入流量可改善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但过度增加吸入流量并不一定给患者带来额外益处。吸入流量为45 L/min可能较好地平衡HFNC的治疗效果与舒适度、耐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氧气疗法已经成为临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临床中为患者提供的基础性诊治方式,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能够在对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效应、加温加湿、持续对鼻咽部生理无效腔冲刷的同时,还具有舒适性,因此取代普通氧疗及部分无创通气诊治,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HFNC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效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当中。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导致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发生憋醒等症状,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及病死率,因此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HFNC不仅能够提供高流量气流及相应气道压力,还具有较高耐受性,因此已逐渐运用于OSAHS患者的治疗中,该研究针对HFNC的生理效应及在OSAHS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为同行业学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应该更加规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年第2期刊发一篇“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作者对目前临床上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有些不同意见,特撰写此文呼吁同道更加规范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OX指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ROX指数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5日至2020年3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收治的接受HFNC的符合重症COVID-19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续是否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将其分为HFNC治疗成功组与HFNC治疗失败组,使用 t检验、χ 2检验或者秩合检验比较两组在基本资料、乳酸、胸片肺部感染所占象限数、APACHEⅡ、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呼吸频率、基线经皮氧饱和度、基线氧合指数、基线ROX指数、HFNC治疗2 h后ROX指数、HFNC治疗6 h后ROX指数、HFNC治疗12 h后ROX指数之间的差异。 结果:共有5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成功组与失败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乳酸、胸片肺部感染所占象限数、APACHEⅡ、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呼吸频率、基线经皮氧饱和度、基线氧合指数、基线ROX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2 h ROX ( OR=0.069)、治疗6 h ROX( OR=0.194)、治疗12 h ROX( OR=0.036)均为COVID-19患者HFNC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示,HFNC治疗2 h、6 h、12 h后ROX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评价指标中HFNC治疗2 h后ROX指数ROC曲线下面积(AUC)0.838,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100%。HFNC治疗6 h后ROX指数AUC为0.762,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2.3%。HFNC治疗12 h后ROX指数AUC为0.866,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100%。 结论:ROX指数可以及时、简便、实时地在评估COVID-19患者HFNC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吸与危重症年度进展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回顾国内外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3 年度(2022 年 10 月 1 日到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临床研究进展。2023年发布的ARDS新全球定义做了较大修改:纳入SpO 2/FiO 2作为ARDS诊断标准,新增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参数作为不插管患者ARDS诊断依据,明确无创正压通气下PEEP≥5 cmH 2O诊断不插管患者ARDS的必要性,并增加超声诊断价值等;床旁电阻抗、跨肺压和重症超声为危重患者个体化评估提供有效手段;终末肺泡死腔分数、肠道微生态失衡、ICU获得性虚弱等是危重症预后重要预警指标;基于大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危重症预后;ECMO联合俯卧位可改善患者预后;认知障碍、疲劳等是危重症患者出院后最常见的持续症状;对肺损伤特定细胞亚型受体进行干预可能是未来肺损伤组织修复个体化治疗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HFNC)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EICU脓毒症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湿化装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氧合指数(PaO 2/FiO 2)及痰液分泌状况,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 结果:治疗后1 w,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HR、RR和PaCO 2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的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痰液分泌量和黏稠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能明显减轻脓毒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