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作为新型氧疗和呼吸支持方式,已经成功地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等儿科疾病。近年来,HFNC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但缺少儿科的临床应用实践指南。本文对HFNC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估、应用时机、并发症及参数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HRIVE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肺不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不张是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1]。全身麻醉期间应用肺复张技术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可有效减少术中肺不张的发生 [2],然而其对术后肺复张无明显预防作用。因此,探讨减少或预防术后早期肺不张发生的有效措施具有临床意义。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是指通过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浓度的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经过加温加湿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新型氧疗方式 [3],可产生一定程度的PEEP效应,且正压效应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4]。这种新型氧疗方法所产生的持续正压效应,可能对预防胸科手术后早期肺不张具有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拟评价THRIVE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肺不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 M( Q1, 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 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 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 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 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 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 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流量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不同流量对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应用HFNC的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患者接受普通鼻导管氧疗1 h后,依次进行吸入流量分别为30、45、60 L/min的HFNC各1 h。记录4个氧疗阶段患者的心率、SpO 2、呼吸频率、SBP、MAP,记录4个阶段结束即刻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 2、PaCO 2、pH)、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舒适度、耐受度。 结果:与普通鼻导管氧疗比较,30、45、60 L/min HFNC时患者PaO 2、OI升高( P<0.05),45、60 L/min HFNC时患者呼吸频率降低( P<0.05)、SpO 2升高( P<0.05),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与30 L/min HFNC比较,45、60 L/min HFNC时患者PaO 2、OI升高( P<0.05),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与45 L/min HFNC比较,60 L/min HFNC时患者舒适度、耐受度降低(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增加HFNC吸入流量可改善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但过度增加吸入流量并不一定给患者带来额外益处。吸入流量为45 L/min可能较好地平衡HFNC的治疗效果与舒适度、耐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研究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2021-10-01至2022-09-30期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在NPPV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ARF)中有3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NPPV(包括单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率,HFNC的效果存在争论。此外,在NPPV治疗ARF的结局预测模型、NPPV相关的心搏骤停事件和人机界面对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NPPV在气管插管前预氧合和辅助撤机拔管的研究中显示,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在长期家庭应用NPPV方面,提出成功启动的5个指标,但临床实践中符合5个指标的比例低,以及心理干预对长期NPPV依从性的影响等,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优化应用NPP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HFNC)在儿童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14岁符合纳入标准的15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HFNC成功定义为治疗过程中未升级为有创机械通气并成功撤离HFNC,HFNC失败定义为需要升级为有创机械通气。HFNC设置流量2 L/(kg·min)(最大≤60 L/min),吸入氧浓度(FiO 2)0.30~1.00,维持经皮氧饱和度(SpO 2) 0.94~0.97。观察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应用HFNC前及应用后1、6、12、24、48 h及超过48 h撤机时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SpO 2、PaO 2/FiO 2等指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呼吸相关临床参数预测HFNC治疗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153例患儿中男70例、女83例,HFNC成功组131例(85.6%),失败组22例(14.4%)。成功组HFNC时间为57(38, 95)h,起始治疗和全部撤机时PaO 2/FiO 2分别为187 (170, 212) mmHg(1 mmHg=0.133 kPa)和280 (262, 292) mmHg。失败组HFNC时间为19 (9, 49) h,起始与全部撤机时PaO 2/FiO 2分别为176 (171, 189) mmHg和 159 (156, 161) mmHg。初始使用HFNC成功组与失败组PaO 2/FiO 2比较,HFNC后1 h[196(182, 211)比174(160, 178)mmHg, Z=-5.105, P<0.01]、6 h[213(203, 220)比168(157, 170)mmHg, Z=-6.772, P<0.01]、12 h[226(180, 261)比165(161, 170)mmHg, Z=-4.308, P<0.01]、24 h[229(195, 259)比165(161, 170)mmHg, Z=-4.609, P<0.01]、48 h[249(216, 273)比163(158, 169) mmHg, Z=-4.628, P<0.01]及超过48 h撤机时[277(268, 283)比157(154, 158) mmHg, Z=-3.512,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始使用HFNC成功组和失败组PaO 2在应用后1 h[73.7(71.0, 76.7)比70.0(66.2, 71.2)mmHg, Z=-4.587, P<0.01]、6 h[79.0(75.0, 82.0)比71.0(62.0, 72.0)mmHg, Z=-5.954,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和失败组SpO 2在应用后1 h[0.96(0.95, 0.96)比0.94(0.92, 0.94), Z=-4.812, P<0.01]、6 h[0.96(0.95, 0.97)比0.94(0.91, 0.95), Z=-5.024,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FNC>48 h撤机时PaO 2[88.0(81.7, 95.0)比63.7(63.3, 66.0) mmHg, Z=-3.032, P<0.01]、SpO 2[0.96(0.94, 0.98)比0.91(0.90, 0.92), Z=-3.95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主要并发症为肺不张1例、气胸1例。HFNC作为拔管后序贯氧疗79例,均获得成功。通过ROC曲线分析HFNC应用成功多因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示HFNC撤机PaO 2/FiO 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90,最佳截断值为232 mmHg,95 %CI为0.970~1.000( P<0.01)。 结论:HFNC可作为PICU儿童轻、中度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措施,也可作为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序贯氧疗。撤机时PaO 2/FiO 2为评估HFNC应用成功的最优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HFNC)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EICU脓毒症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湿化装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氧合指数(PaO 2/FiO 2)及痰液分泌状况,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 结果:治疗后1 w,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HR、RR和PaCO 2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的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痰液分泌量和黏稠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能明显减轻脓毒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年度进展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临床治疗各类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手段,在急诊、普通病房及ICU等多个治疗场景均有应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2022年 10月1日至2023年 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在NPPV治疗新冠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ARF)方面,有研究指出地区经济对呼吸支持策略的选择存在较大影响;轻中度ARDS比重度ARDS患者更适合应用NPPV;NPPV在减低严重呼吸困难者的自发性肺损伤比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和普通氧疗获益更大。在非新冠肺炎相关ARF方面,有研究指出HFNC和NPPV治疗高碳酸性ARF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更新版的HACOR评分和ROX评分预测低氧性ARF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准确性较高。在NPPV辅助撤机方面,提出了早期撤机序贯NPPV比传统撤机方法的患者病死率更低、NPPV联合主动湿化比HFNC显著提高撤机失败非常高危患者的撤机成功率、不同人群在撤机后应该选择不同的无创呼吸支持策略的观点。此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也在提高CO 2清除率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期应用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鼻导管氧疗(NC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间歇期的治疗效果,探讨NIV联合HFNC治疗AECOPD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ICU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pH<7.35,PaCO 2 > 50 mmHg)并使用NIV的患者,按1:1随机(随机数字法)被分为HFNC组和NCO组。HFNC组在NIV间歇期接受HFNC治疗,NCO组在NIV间歇期接受低流量NCO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呼吸支持总时间。次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气管插管率、NIV治疗期和间歇期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 结果:82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经二次排除后HFNC组和NCO组分别有36例和37例纳入分析。HFNC组呼吸支持总时间为(74±18) h,显著低于NCO组(93±20) h( P=0.042)。HFNC组NIV治疗期总时间为(36±11) h,显著低于NCO组(51±13) h( P=0.014)。HFNC组平均单个NIV间歇期时间与NC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第三个NIV间歇期开始HFNC组显著长于NCO组( P<0.05)。HFNC组和NCO气管插管率分别为13.9%和1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62)。HFNC组ICU住院时间为(4.3±1.7) d,低于NCO组的(5.8±2.1) d( P=0.045),而两组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V间歇期NCO组心率、呼吸频率、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高于HFNC组,而舒适度评分亦低于HFNC组( P均<0.05)。 结论:对于接受NIV治疗的AECOPD患者,在NIV间歇期给予HFNC较NCO可以缩短呼吸支持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改善NIV间歇期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困难。HFNC是AECOPD患者NIV治疗的理想补充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在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HFNC)与常规吸氧治疗在胸部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胸部手术后患者共585例,其中HFNC组156例,常规吸氧组429例。经过倾向匹配评分(PSM)后两组患者各140例。HFNC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给予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仪持续给氧;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给予双腔鼻导管或者面罩常规氧疗。主要结局指标是氧疗后治疗失败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气道护理干预、给氧时间、鼻面部皮损、术后第3天的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总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HFNC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显著低于常规吸氧组〔17.14%(24/140)比31.43%(44/140), P<0.01〕。HFNC组术后第3天的动脉血pH、SpO 2和术后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吸氧组( P<0.001),HFNC组的PaCO 2比常规吸氧组明显降低( P<0.05)。HFNC组的平均住院日、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01)。而两组的气道护理干预次数、给氧时间、鼻面部皮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HFNC应用在胸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氧疗,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