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风险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诊治的 288 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qSOFA)]、一般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肾积水程度.根据术后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入住ICU组和未入住ICU组,比较是否入住ICU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入住ICU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入组 263 例患者,43 例(16.35%)患者入住ICU,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与未入住ICU组比较,入住ICU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8.42±1.50 比 5.51±1.19),糖尿病患者比例、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体温>39.4℃或<35.8℃患者比例、呼吸频率>20 次/min、心率>90 次/min、重度肾积水程度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糖尿病:44.19%(19/43)比 27.27%(60/220),SIRS评分(分):3(2,4)比 2(1,3),SOFA评分(分):7(5,9)比 4(3,6),qSOFA评分(分):2(1,3)比 0(0,1),体温>39.4℃或<35.8℃:44.19%(19/43)比 25.91%(57/220),呼吸频率>20 次/min:37.21%(16/43)比 21.82%(48/220),心率>90 次/min:48.84%(21/43)比 29.55%(65/220),重度肾积水:72.09%(31/43)比 17.28%(38/2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qSOFA评分、肾积水程度是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 1.486、3.546、4.423,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1.146~1.925、1.949~6.543、2.355~8.305,P值分别为 0.003、<0.001、<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 0.824,qSOFA的AUC与SOFA相似(0.802比 0.824),肾积水的特异度最高为 82.7%.将qSOFA与肾积水程度联合诊断,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8.942,P=0.257>0.05,表明该联合指标的预测模型校准能力良好,ROC曲线显示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提高,优于SOFA评分(AUC:0.889 比 0.824,P=0.047).结论 qSOFA和肾积水程度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诊断可很好地对此类患者作出入住ICU的风险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P to ALB ratio,CAR)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D中心79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CAR三分位数分为3组:低CAR组(CAR≤0.161 mg/g, n=264)、中CAR组(CAR 0.162~0.214 mg/g, n=263)、高CAR组(CAR≥0.215 mg/g, n=264),比较3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随访截至2020年3月31日,终点事件为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肾功能恢复终止PD。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及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CAR水平和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CAR和其他炎症指标[CRP、ALB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 结果:入选患者年龄为(59.8±15.7)岁,男性447例(56.5%),高血压714例(90.3%),合并糖尿病233例(29.5%),合并心血管疾病182例(23.0%)。中位随访时间为55(31,88)个月,至随访终点236例(29.8%)患者死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5例(12.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CAR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CAR组和中CAR组(Log-rank检验 χ2=109.5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 HR=2.891,95% CI 1.921~4.351, P<0.001)。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 SHR=1.297,95% CI 1.128~1.490,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737(95% CI 0.700~0.774),显著高于CRP( AUC=0.643,95% CI 0.599~0.687)、NLR( AUC=0.608,95% CI 0.563~0.653)和PLR( AUC=0.554,95% CI 0.508~0.601)等炎症指标,略低于ALB( AUC=0.752,95% CI 0.716~0.788),其最佳截断值为0.19 mg/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8.3%。 结论:CAR水平升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高于CRP、NLR及PLR等传统炎症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羟考酮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羟考酮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气腹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0 mg。于气腹开始前(基础值,T 0)、气腹后1 h(T 1)、气腹后2 h(T 2)、气腹结束时(T 3)和术后24 h(T 4)测定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硫酸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体(DPT-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烦躁、瘙痒、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 结果: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3、T 4时HS、DPT-1、VCAM-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HS[(15.7±4.8)μg/L]、DPT-1[(31.5±6.4)μg/L]、VCAM-1[(609.7±90.4)μg/L]在T 4时较对照组[(18.6±5.4)μg/L、(36.9±7.3)μg/L、(653.2±91.8)μ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9、3.518、2.135,均 P<0.05)。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2、T 3时NE、E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NE[(124.6±14.5)μg/L)]、E[(106.4±11.5)μg/L)在T 2时均较对照组[(132.9±12.4)μg/L、(111.8±10.4)μ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51、2.203,均 P<0.05)。观察组术后烦躁发生率及VSA评分均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予盐酸羟考酮10 mg静脉注射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因气腹导致的内皮糖萼降解,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研究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炎症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超过1.1 mm者归为硬化组( n=83),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归为对照组( n=97);检测并比较2组ba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硬化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0.7) mmol/L、(3.7±0.9) mmol/L],高于对照组[(1.9±0.5) mmol/L、(3.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硬化组患者baPWV、hs-CRP、Lp-PLA2、MD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baPWV、Lp-PLA2及MDA呈线性正相关(均 P<0.05),与SOD呈线性负相关( P<0.05)。 结论:老年EH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baPWV、Lp-PLA2、MDA表达上调,可能是影响此类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3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每组31例。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接受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接受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两组患者认知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脑脊液恢复时间、置管时间[(1.78±0.37) h、(48.71±11.92) ml、(8.23±1.33) d、(2.22±0.92) d]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5.05±1.22) h、(213.84±45.34) ml、(14.03±2.27) d、(4.58±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90、19.610、12.270、8.470, P<0.05)。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1.29±4.26)%]高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6.42±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32, P<0.05)。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术后7 d神经功能评分(12.90±2.59)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功能评分(20.3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20, P<0.05)。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 d认知评分(24.96±2.57)高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7 d认知评分(18.7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992, P<0.05)。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术后7 d血清TNF-α、IL-6、hs-CRP和PCT[(53.71±19.31) pg/ml、(51.29±12.62) pg/ml、(5.49±0.81) mg/ml、(4.24±0.76) mg/ml]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9.00±11.33) pg/ml、(83.16±15.09) pg/ml、(8.67±0.92) mg/ml、(6.90±0.84)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97、9.313、14.480、13.070, P<0.05)。 结论: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和炎症指标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毒症脑病患者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患者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明确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入院的符合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所有符合尿毒症脑病诊断标准者为尿毒症脑病组,以性别、年龄、发病时长相匹配为原则,选取与尿毒症脑病组的同一期间住院的主要诊断为CKD 5期的非尿毒症脑病患者为非尿毒症脑病组。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化验与影像学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收集尿毒症脑病组患者70例,非尿毒症脑病组患者70例。尿毒症脑病组患者中存在饮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多囊肾病史的比例均较非尿毒症脑病组高( P<0.05)。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毒症脑病组患者中头颅CT或MRI结果显示存在脑软化灶或白质病变的比例均较非尿毒症脑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毒症脑病组中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酸(UA)均高于非尿毒症脑病组( P<0.05),而血血红蛋白(ALB)与游离T3(FT3)水平均低于非尿毒症脑病组(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NLR、FT3和ALB水平是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头颅影像中常出现的脑软化灶和脑白质病变是尿毒症脑病患者区别于CKD 5期未发生脑病患者的变化特点。NLR、FT3和ALB水平是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6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24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患者和同期治愈出院患者的年龄、血常规、炎症指标、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并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和死亡前的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1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死亡46例,年龄为(68.7±8.8)岁;治愈90例,年龄为(58.5±11.2)岁。治愈与死亡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86, P<0.01)。死亡患者中26.1%(12/46)有吸烟史,63.0%(29/46)有高血压,30.4%(14/46)有糖尿病,28.3%(13/46)有心脏病,分别高于治愈组的12.2%(11/90)、31.1%(28/90)、11.1%(10/90)、2.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4、12.750、7.821、21.033,均 P<0.05)。死亡患者从发病至死亡的病程为(23.59±8.55) d,其中45例(97.8%)以发热起病,42例(91.3%)伴有乏力,34例(73.9%)伴有气短,30例(65.2%)伴有咳嗽,23例(50%)伴有呼吸困难,21例(45.7%)伴有咳痰、肌肉酸痛,6例(13.0%)伴有腹泻、恶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高于治愈组;而治愈组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0.726、11.997、28.344、9.251、7.431、15.602、14.796、6.359、32.348,均 P<0.05)。死亡组患者在死亡前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入院时升高,而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较入院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026、4.957、4.266、2.060、5.140、5.510、-3.152、-4.015、-2.497,均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多以发热起病。高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可能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临床上应重视其病程中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住院AECOPD患者359例。根据排除和入选标准,最后纳入AECOPD患者267例,其中未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收集和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肺功能、血常规、感染指标、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等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然后对差异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采用Nomogram及相关曲线进行验证和可视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AECOPD未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较,A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更大[68(62,74)岁比73(67,78)岁, Z=3.75, P<0.001],体质量指数更高[(21.93±3.17) kg/m 2比(23.12±3.16) kg/m 2, t=2.99, P=0.00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9.2%比30.8%, χ2=20.36, P<0.001)和2型糖尿病(8.6%比23.1%, χ2=10.92, P=0.001)发生率更高,血白细胞(WBC)[(8.04±3.12)×10 9/L比(8.86±3.38)×10 9/L, t=2.03, P=0.044]、血中性粒细胞(NS)[4.92(3.68,7.27)×10 9/L比6.00(4.26,8.06)×10 9/L, Z=2.43, P=0.015]、血肌酐(Cr)[71.00(58.00,87.70) μmol/L比77.60(65.92,96.00) μmol/L, Z=3.04, P=0.002]、降钙素原[(0.18±0.35) μg/L比(0.27±0.47)μg/L, t=1.65, P=0.099]及C反应蛋白(CRP)[(23.20±34.77) g/L比(31.62±42.78) g/L, t=1.76, P=0.079]水平均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WBC与NS存在显著共线性(特征根为0.005,条件指数为23.096)。因此,排除WBC保留NS后,共纳入8个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C指数为0.734),显示年龄( OR=1.04, P=0.023)、体质量指数( OR=1.12, P=0.012)、CAD( OR=3.21, P=0.002)、CRP( OR=1.01, P=0.059)及Cr( OR=1.01, P=0.066)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采用Nomogram对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效应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一致性和准确性。DCA曲线显示Nomogram的风险阈值在0.09~0.89时该模型的预测净获益>0,提示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结论:高龄、肥胖、合并CAD、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及更严重的炎症反应是A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因此,在对A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积极完善CAD、肾功能不全及感染等合并症的相关检查,并给予对应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炎症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以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随访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hs-CRP、NSE、BDNF、NPY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hs-CRP、NSE、NPY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观察组患者预后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BO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脑组织损伤程度、神经功能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