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Cirrus HD OCT观察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的分布规律,探讨mGCIPL随着眼轴长度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170例(276眼),采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CirrusHDOCT测量mGCIPL厚度,得到平均,6个扇形区域(颞上、上方、鼻上、颞下、下方、鼻下),最小mGCIPL厚度共8个参数.研究mGCIPL厚度的分布规律,采用Spearman进行mGCIPL厚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mGCIPL厚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该276只眼的6个扇形区域中鼻上mGCIPL厚度最大,为83.5(78.0,89.0) μm,下方mGCIPL厚度最小,为79.0 (73.0,84.0)μm,分布规律为鼻上>上方>颞上≈颞下≈鼻下>下方.8个参数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04 ~-0.395,P<0.001).8个参数除了受眼轴长度(β=-3.201,P<0.001)影响外,还受年龄(β=-0.185,P<0.001)影响.结论:mGCIPL厚度分布规律为鼻上>上方>颞上≈颞下≈鼻下>下方.mGCIP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因此在应用mGCIPL厚度进行青光眼诊断时应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尤其在高度近视人群更应排除其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黄斑前膜手术早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手术方法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2-8月首次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IERM患者30例(30眼),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15眼)给予玻璃体切割+传统黄斑前膜撕除术,改良组(15眼)给予玻璃体切割+改良黄斑前膜钝性剥除术.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CIPL)、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为40~80岁.2组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改善(传统组:t=4.176,P=0.001;改良组:t=6.187,P<0.001).改良组手术后3个月视力优于传统组(t=2.219,P=0.035).与手术前相比,2组CRT降低(传统组:t=5.666,P<0.001;改良组:t=13.905,P<0.001),术后3个月改良组CRT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4,P=0.041).术前所有患眼黄斑区GCIPL厚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P=0.366),与手术前相比,传统组术后黄斑区GCIPL无明显变化(t=-3.350,P=0.066),改良组黄斑区GCIP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8,P<0.001).2组多焦ERG 1环的P波峰值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P=0.860),2组手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改善(传统组:t=-16.932,P<0.001;改良组:t=-29.701,P<0.001),且改良组优于传统组(t=-20.882,P<0.001).结论:黄斑前膜钝性剥除术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与传统黄斑前膜撕除术相比,在手术早期即可更快地恢复黄斑区形态结构,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瘤患者黄斑区GCI PL和视神经乳头周围RNFL厚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垂体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和视神经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改变情况,探讨GCIPL和pRNFL在垂体瘤引起的视交叉压迫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收集2021年1—11月确诊为垂体瘤且未经治疗的患者36例(64眼),并以同年龄段正常人9例(18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黄斑区、视神经乳头光学相干断层(OCT)扫描和视野(VF)检查.采用SPSS 21.0对VF平均缺损(MD)值、模式标准差(PSD)值与GCIPL、pRNFL平均厚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VF异常组患者MD值与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呈正相关(P<0.05),与pRNFL无相关性,而PSD值与GCIPL平均厚度呈负相关(P<0.05);VF正常+GCIPL变薄组,其MD值与GCIPL平均厚度呈负相关(P<0.05),与GCIP最小厚度及pRNFL平均厚度均无相关性;VF正常+GCIPL正常组,其MD、PSD值与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及pRNFL平均厚度均无相关性.VF异常组、VF正常+GCIPL变薄组pRNFL平均厚度与GCIPL平均厚度呈正相关(P<0.05);VF正常+GCIPL正常组,pRNFL平均厚度与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垂体瘤视交叉压迫评估中,黄斑区GCIPL的敏感性、可靠性比V F和pRN FL高,能更早且更客观地反映垂体瘤对视路的压迫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OCT测量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扫描不同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厚度.方法 选取正常人80人(160眼)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四个年龄组,利用3D-OCT GCC程序记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mGCC层厚度.结果 RNFL厚度:20-29岁组37.5±4.5μm;30-39岁组37.8±4.8μm;40-49岁组37.2±3.4μm;50-59岁组37.1±3.0μm;GCIPL厚度:20-29岁组69.2±4.6μm;30-39岁组71.5±4.2μm;40-49岁组74.6±6.1μm;50-59岁组73.7±4.6μm;mGCC厚度:20-29岁组111.2±3.9μm;30-39岁组112.4±4.8μm;40-49岁组108.7±6.9μm;50-59岁组104.0±5.8μm.结论 本次研究旨在对正常人群进行mGCC厚度扫描,得出正常数值,为下一步科研做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