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甲苷促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对糖尿病皮肤溃疡(DSU)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至外周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 1%(质体比)链脲佐菌素,制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于腰背部两侧各剪取直径为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制成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后随机分为AS-IV组(50 mg/kg AS-IV)、阻滞剂组(50 mg/kg AS-IV+5 mg/kg AMD3100)和模型组,同时设置空白组( n=8),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用等体积0.9%的NaCl处理,采集第10天大鼠外周血、股骨骨髓和创面新生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股骨骨髓和创面新生组织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组创面愈合率。 结果:造模后第10、21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较,空白组愈合最快,模型组愈合最慢,AS-IV组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和阻滞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造模后第10天空白组、AS-IV组、阻滞剂组外周血EPC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 P<0.05),阻滞剂组外周血EPCs阳性率均显著低于AS-IV组( P<0.05)。造模后第10天模型组创面、血清、骨髓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均为最少,空白组的蛋白表达最高(均 P<0.05),AS-IV组创面、血清、骨髓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阻滞剂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芪甲苷通过调控SDF-1α/CXCR4信号轴,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动员和迁移至外周血,可作为种子细胞参与糖尿病溃疡创面血管新生,以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黄芪甲苷组(33.3 mmol/L葡萄糖+100 μmol/L黄芪甲苷)、NLRP3抑制剂组(33.3 mmol/L葡萄糖+1 μmol/L MCC950)。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H9c2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黄芪甲苷浓度为100 μmol/L时可改善高糖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 P<0.01),减少LDH释放( 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OS水平升高( P<0.01),细胞焦亡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1),NLRP3荧光强度增加( P<0.01),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P<0.01);与高糖组相比,黄芪甲苷组和抑制剂组ROS水平降低( P<0.01),细胞焦亡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 P<0.05或 P<0.01),NLRP3荧光强度减少( P<0.01),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P<0.05或 P<0.01)。 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同时,它可以提高细胞模型的抗炎性和抗氧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对人内皮祖细胞分泌外泌体及表达微小RNA-126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内皮祖细胞(EPC)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中微小RNA-126(miRNA-12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19年出生的1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7 d,其间行形态学观察;取第3代细胞,采用CD31免疫磁珠分选法和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黄芪甲苷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黄芪甲苷组细胞加入终质量浓度100 mg/L的黄芪甲苷培养24 h,PBS组细胞加入等体积的PBS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收集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特征性标志物CD9、CD63和CD81表达,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PC外泌体(EPC-Exo)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EPC-Exo的粒径,采用二辛丁酸法测定EPC-Exo的浓度(样本数为3),采用反转录PCR法测定EPC-Exo中与血管新生相关miRNA-126-3p和miRNA-126-5p的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培养第4天,细胞开始贴壁生长,圆形、梭形、条形等多形态同时出现;继续培养至第7天时,细胞边缘清晰,呈铺路石样排列,中央细胞呈圆形,周边细胞呈梭形。(2)CD31免疫磁珠分选法显示细胞膜染绿色,细胞核染蓝色;双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呈橙黄色。经以上鉴定,细胞被证实为EPC。(3)培养24 h,2组EPC-Exo的CD9、CD63和CD81表达均呈阳性,证实本实验已成功提取EPC-Exo。(4)培养24 h,2组EPC-Exo均呈圆形膜囊泡,形态无明显差异。(5)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中98.7%的EPC-Exo粒径为84.7~143.1 nm,PBS组中98.0%的EPC-Exo粒径为88.7~123.5 nm。(6)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EPC-Exo的质量浓度为(310±5)μg/mL,明显高于PBS组的(257±5)μg/mL, t=13.369, P<0.01。(7)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EPC-Exo中miRNA-126-3p( t=16.062, P<0.01)和miRNA-126-5p( t=3.252, P<0.05)均明显多于PBS组。 结论:黄芪甲苷可改善人EPC分泌外泌体的功能,且所分泌的外泌体负载miRNA-12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2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0):假手术组(SH组)、假手术+黄芪甲苷组(SH+A组)、脓毒症组(S组)、脓毒症+黄芪甲苷组(S+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组和S+A组分别于CLP术后1 h时尾静脉注射黄芪甲苷3 mg/kg,SH组和S组分别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记录术后7 d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于CLP术后24 h时心尖穿刺采集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IL-18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和IL-18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并行Chiu评分;采用尤斯灌流仪检测小肠黏膜跨上皮电阻值(TER);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小肠组织NOD样受体家族3(NLRP3)、caspase-1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与SH组比较,S组和S+A组小鼠7 d生存率和TER降低,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小肠组织Chiu评分、IL-1β和IL-18含量升高,NLRP3、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S组比较,S+A组小鼠7 d生存率和TER升高,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小肠组织Chiu评分、IL-1β和IL-18含量降低,NLRP3、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SH组与SH+A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黄芪甲苷可改善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联合高压氧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ASⅣ组及ASⅣ+HBO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ASⅣ组为模型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经十二指肠注射羧甲基纤维素钠,冠状动脉解除结扎后即刻十二指肠注射3 g/kg ASⅣ;ASⅣ+HBO组冠状动脉解除结扎后于十二指肠注射3 g/kg ASⅣ,并同时开始给予0.25 MPa(2.5 ATA)的HBO处理。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肌缺血梗死范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色素C(Cyt-C)含量,TUR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ASⅣ组比较,ASⅣ+HBO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梗死面积占比均明显缩小或降低( P<0.05);血清Cyt-C水平明显降低( P<0.05);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最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P<0.05);ASⅣ+HBO组心肌细胞内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 结论:ASⅣ联合HBO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的范围,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相应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Ⅳ联用5-氟尿嘧啶对SW480移植瘤小鼠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CCK8检测胰腺癌PANC1细胞的存活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蛋白表达等方法探讨黄芪甲苷对胰腺癌PAN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干预PANC1细胞后可抑制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减少迁移和穿膜的细胞数量,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提示黄芪甲苷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对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甲苷对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PLC-DAD-ELSD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8个活性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8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54 nm(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322 nm(阿魏酸)和403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载气流速1.6 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分离度良好,线性关系符合要求( r=0.994 0~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8%~101.4%, RSD为1.28%~3.70%。 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补阳还五汤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